享誉榕城的苍霞著名酒楼
2022-07-0302-53-5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石丽钦

  五口通商以后,福州台江地区商行林立,菜馆酒楼到处都是。福聚楼、乐新楼、广裕楼、聚英楼、嘉宾、大东、西宴台、浣花庄等,都是台江地区比较老牌的著名菜馆。其中有许多集中在苍霞中平路一带。这些菜馆都有各自的特色,有不同的名厨师和拿手名菜。这些名菜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菜馆

  广裕楼。明末清初,福州成了茶叶、木材经销的主要集散地,广东商人来榕甚多,为适应商务的需要,苍霞洲开了第一家菜馆广裕楼(曾称广聚、广资),这是当时福州规模最大、建设最早的菜馆。它有两层木质楼房,内有包厢雅座,有名人字画,布置雅致,家具高档相配;以供应酒菜为主,最特别的是内建有戏台餐馆式的戏园。店东是长乐人张荫朗,他在将军衙门当过十三任的官厨,福州人称为“将军朗”。戏台前排有许多四方桌,一桌六人,三面坐人,靠台前这一面不坐人,每面坐两人,这样客人可以边饮酒吃菜,边看戏,别有风韵。戏资入座时交纳。

  广裕楼还有一个规定,凡洋人和妓女看戏要加倍收费。洋人看戏不多,不会计较;妓女戏资由嫖客代付更不成问题。广裕楼最初称“茶园”,据说乾隆末年因“国丧”,不得饮酒演戏。因此,茶馆、戏园阳奉阴违,改称“茶园”。

  该楼戏台面本来相当大,民国初年又仿照日本转动舞台的形式改建,台下有小水池可以布设水幕,是福州当时最先进的一个舞台。该楼主烹福州菜,兼烹粤菜与他系菜肴,经营规模大,厨师技艺高,以爆、炒、煨、炖见长,讲究吊汤,多烹调高档的山珍海味:鲍鱼、海参、海蚌、干贝、蟳虾、海螺等。曾有人诗赞《广裕楼三味》曰:“曩曰渔烟广裕楼,最宜消夏集明俦。津津三味鸡蟳蚌,记得楹联俊句不?”还有诗引用闽剧《负姑脱火》为菜取名,《广裕负姑脱火》曰:“负姑脱火母称贤……佳肴遮莫众垂涎。”实际上是一道腐竹、香菇、白脱海参、火腿为主料的“四宝”佳肴。总之,广裕楼是当时福州首屈一指的菜馆,故有俗语:“到福州没吃过广裕楼的菜,福州算白来一趟。”

  福聚楼,位于大桥头新桥仔边,在福州最繁荣的地段,于清同治年间开办,是家老牌酒楼,最初还附设有戏台。食客一面品尝美味佳肴,一面可以看戏娱乐。其名菜有“白切鸡”“大盘炒”等。有人诗赞曰:“ 福聚临江过客多,登楼饱啖乐如何?佳肴一簋大盘炒,下酒堪资满座酡。”

  福聚楼最著名的菜是“注油鳗鱼”。由该酒楼的名厨师林天淦首创。注油鳗鱼的烹制方法是把1条约3斤重的活鳗鱼,先切去头部,剖开腹,剔去骨,片成长3寸、宽1寸5分、厚3分的鱼片,用精盐、五香粉、高粱酒、红糟水等调料腌15分钟,再加入团粉、猪油少许拌匀。然后将拌好的鱼片下油锅炸约3分钟,待鱼片呈淡红色时捞起,随即放入冷猪油中浸泡1分钟捞出,摆在盘内,淋上香油即可。此菜颜色美观,香酥软滑,为闽菜佳肴。

  中西餐兼营菜馆

  五口通商后,福州饭馆的硬件与软件得到进一步提升,。有中西结合的菜肴,闽菜在创新中发展,如“生菜蟳肉”“烟熏鲳鱼”“叉烧草鱼”等;还有专门烹饪的西式菜肴,如“番茄牛尾汤”“咖喱牛肉扒”“桔列汁虾”等。此类著名的菜馆有:嘉宾楼、浣花庄、青年会西餐厅、西宴台、大东饭店等。

  田垱嘉宾楼,一二楼为中式宴会厅与包厢,三楼为西餐厅。名菜有“鸡汤鱼尚肚”等。还有人诗赞《嘉宾四大宝》曰:“果然满座足嘉宾,四宝而今胜八珍”,诚为嘉宾楼菜馆的真实写照。

  浣花庄,在今青年支路边,原旧式杨家大院内,文革前为福州市第一商业局办公地点。 馆堂古色古香,包厢十分讲究,而且花园曲径,是类似为今日西湖宾馆的建筑群。名菜有“雪山潭虾”“书包鱼宝”等。

  青年会西餐厅,1912年黄乃裳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时在青年会内开设的西餐厅。西餐厅设在桌球厅隔壁,以落地玻璃门出入为界,厅内布置十分典雅清净。西菜是典型的欧美化,主菜是牛肉与禽鸟,配洋味的调料。

  西宴台,在牛弓街头,中西餐兼办,名菜有“生炒螺片”“咖喱虾仁”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政府“禁娼”,牛弓街与中平路的妓院全部关闭。西宴台地处僻巷,业务冷清,随之关闭。抗战后期有人为迎合美军,在原址上又开张了“开罗舞厅”,兼酒吧,不久又关闭。此后,胡文虎先生在这里创办了《星闽日报》,直至解放后。

  大东饭店,坐落中平路“武状元花园”的东边,经营菜馆、旅社、美月舞厅等,菜馆以福州菜、闽南菜、日本菜为主。老板是“合春埕”的“合春号”杨文畴,闽南人,旅日华侨,故“大东饭店”挂日商为招牌。 抗日战争爆发,杨文畴逃走,大东饭店随之关闭,不久,被愤怒的民众奋起拆除,表明福州民众有正义感。

  《福州晚报》(2022年7月3日 A07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