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山
旗汛口位于今福州市东街到仙塔街口附近,与东街口、洋头口、渡鸡口一起并称为“福州四口”。旗汛口是清朝的时候,北京八旗旗营抽调官兵和家属,南下进驻福州城的时候所驻扎的地方。
那时,旗汛口与今福州五四路一带都为旗人生活与旗兵驻扎之地。这些地方在当时是旗人的地盘,汉人只许路过,不能进入,更不能居住。为防止汉人混入,旗人将旗人的地盘用墙围起来,建造了许多军门,方便生活其中的旗人出入。进出军门的人都要出示证件之类,以示身份。所以,旗人在东街与仙塔街的十字路口就构筑了一座大军门,门口有旗兵把守,因此被称为旗汛口。汛,本来是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明清时称军队驻防地段为“汛地”。按照清代兵制,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因为这里是旗人聚集地,又被称为旗下人,这里又称旗下街。附近还有蒙古营、军门、南营等地名。
清时爱新觉罗氏靠八旗兵夺取天下,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将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本着“居重驭轻”的用兵原则,将八旗精锐半数驻于京城,是为禁旅。同时重视对广大地方的控制,在全国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疆海防,派遣八旗长期驻守,以控扼京师以外所有最重要的军事据点,是为驻防。清廷根据旗民分治的原则,在驻防地为旗人筑城别居,或者在城内划出一角令旗人居住,通常称之为“满城”。福建有长乐的琴江满族村。
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军占领福州城,第二年就派了3000名八旗兵驻防福州。以东门大街至旗汛口为轴线,北起汤门,南至水部,都是旗兵驻地。旗汛口就是当时八旗兵及其家属的主要生活区域。
清朝的八旗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八旗子弟养尊处优,成天过着斗鸡遛鸟、听戏看花的日子,旗下街一带也成了畸形繁荣的“烟花之地”。福州老居民都会叮嘱年轻人远离这里,避免受纨绔子弟的不良影响。
到了晚清,旗人与汉人开始交往、杂居。五口通商后,福州的商业街市扩大,不少汉人也到旗汛口经商开店,使得旗汛口的住民成分发生变化。如今,旗汛口附近的东大路,曾被称为光复路。是用来纪念辛亥革命后,福州成为全国最先光复的城市之一。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八旗是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有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旗汛口这类地名留下历史的痕迹。
《福州晚报》(2022年7月5日 A06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