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百年琴江北门口许氏家族史
2022-07-1511-00-25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郑巧蓬

20220715_A13_02_29.jpg

许家三姐妹燕京大学就读时老照片。

  近来,笔者收到来自上海琴江乡亲许茵女士与蒋任刚先生寄来许氏十几张老照片及相关史料。许氏先人从雍正六年来到琴江,已传到十几代,家族兴旺,大多散于全国各地,留在琴江的很少。许茵祖宅位于琴江村北门口,其房契还保存于世,她家人曾经多次回到琴江村寻根问祖。我们借助这些史料,揭开他们家几代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早可以追溯到她太爷爷许国光,在水师旗营任过领催一职,曾参与过马江海战,面对国耻,他常感骑射已过时,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他的儿子们不走科举老路,而是到马尾船政学堂就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很争气,都考进船政学堂,一个前学堂,学习造船;另一个后学堂,学习驾驶。

  其长子名叫许赞周(1862-1916),光绪甲子附生,马尾船政前学堂制造班第4届毕业生。毕业后,留海军马尾造船厂担任工程师,后奉派测绘福建上游地图,获五品顶戴县丞官衔,从事铁路大桥黄河大桥的修建工作。作为中国第一代铁路专家,许赞周参与了中国早期所有铁路的建设,后任京汉铁路工务段长、漳厦铁路工程师。

  次子许赞虞(1864-1930),光绪乙酉附生,光绪十二年(1886)毕业于船政后学堂第9届驾驶班,五品项戴,选用主簿,负责监造平远舰。平远舰为马尾船政所造的第一艘钢甲舰,且完全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设计、制造。许赞虞后来还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自主培养的工科教师,长期担任船政前后学堂教官,还曾任格致书院教员,后被聘为直隶保定大学堂教员、湖北矿化学堂学监,并担任过兴国州(今黄石市阳新县)大冶县煤铁矿师。民国初年,供职于海军部,1925年晋升海军部上校科员。哥哥见他膝下无子,将自己其中一个儿子许建隆过继给他。许建隆是许茵的祖父。

  许建隆,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娶同村贾凝禧的女儿为妻,一直旅居于北京,供职于京汉铁路,生前完成许氏家谱编写,这也为我们研究琴江许氏历史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料。如今许氏后人从西安、北京、上海、来琴江寻根问祖,也与他的功劳分不开。

  他的哥哥许建康秀才出身,也供职于京汉铁路,曾任京汉铁路车务处总长。1936年升为驻北平办事处第二课课长。他膝下有三女,很重视对女儿的培养,认为女儿与男儿一样可以担起大任,成为杰出人物,后来他的女儿们都毕业于著名的燕京大学,至今在琴江村依旧被传为美谈。

  其长女许如琛(1917-1978)自幼聪敏过人,爱国心强,早年参加过“一二·九”运动,自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明尼苏达攻读生物学,获硕士学位,任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总理事。1950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率领第三批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曾任全国青联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代表、江苏省第二届至四届政协委员等,在我国的植物病理学、真菌学、基础微生物学科研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次女许玉珍毕业于燕京大学,嫁给国防大学教授蒋子英。许建康的最小女儿许如瑛嫁给徐特立的侄子。

  许玉珍的儿子蒋任刚先生寄来的这八张许家老照片中,有三姐妹在燕京大学就读时的照片,它既是许氏家族的珍贵资料,也证明了琴江村很早就出现了一门三位女大学生。

  《福州晚报》(2022年7月15日 A13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