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区唯一木拱廊桥——店坂桥
2022-08-1210-31-3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十九先生

1660271573214020.jpg

店坂桥横跨店坂溪。

  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回溯两千多年历史长河,廊桥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没落于近代。在中国,每一座古廊桥都承载了许多重要角色:它们是休息场所、祭祀宗庙,是交易市场、娱乐平台,是地标建筑、精神家园,是团结乡民的纽带,是传播文化的长廊。

  浙南、闽东北山区溪流纵横,重峦叠嶂,先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造就了闽浙古廊桥建筑群,被誉为名副其实的“古廊桥之乡”。现共有保存完整的木拱廊桥数百座,占全国现存同类廊桥总数的80%。2012年11月,闽浙两省七县联合申报的闽浙木拱廊桥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福建全省的木拱廊桥中,共有12座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座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福州全市10座木拱廊桥中,闽侯县7座,闽清县2座,而福州六城区唯一一座则是位于晋安区的店坂桥。

  店坂桥,又名多桥亭,位于晋安区日溪乡梓山村店坂自然村,紧邻罗源县霍口乡,横跨店坂溪南北两岸。为侯官、罗源两县乡民捐资所修,以方便两地交通往来。

  店坂桥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南北走向,木撑架拱式风雨桥,单孔,全长32.3米,其中净跨19米,面宽4.7米,高8.5米。桥孔呈八字形,桥台以天然岩石为基,用条石砌筑而成。上由三层横纵交错的51根直径30-40厘米的杉木构成梁架,梁架两侧用木板封闭,梁架上铺设木板,以通行人。

  桥面设桥亭,桥亭为廊屋式木结构,单檐悬山顶,长22.25米,宽4.7米,高4米。进深四柱,面阔十一间。桥两侧设木栏杆,外施遮雨板。屋顶横梁墨笔楷书:“大清嘉庆拾陆年辛未腊月拾壹日兴工,拾柒年壬申畅月拾柒……上梁。”“木司宁德何仁衍□,石司侯官林智福。”

  桥的南端有两块捐钱石碑,已残一块。完整的一块高192厘米,宽60厘米,厚13厘米。碑文记载侯官梓山墩、罗源霍口围两地卓汉锡、徐道熙等36位捐款人姓名,落款年号为清嘉庆壬申(1812年)腊月。

  店坂桥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是福州城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拱廊桥。1992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店坂桥旁另建有玄帝庙,主祀中国民间传说四方守护神之北方玄武大帝。

  相传,清代有一位雷姓书生进京赶考,夜至溪边遇雨,溪水陡涨,无法过溪。书生心急如焚,回想十载寒窗,竟要付诸东流,不由伏地恸哭。当地畲民同情书生遭遇,好心相告:逢戊时虔诚向玄帝祈愿,或可助其路途畅通。

  书生照做,遂在当地人家留宿一夜。翌日,溪畔一棵大树轰然倒伏,正好架在溪面上,形成一座天然木桥。书生大喜,过桥后,承诺称:“此次晋京,如能高中,必在此修桥谢恩。”

  后来,书生果真登科。载誉回乡后,他不食前言,修建了这座桥,并附建玄帝庙。因地处晋京要道,故店坂桥也被后人传为“状元廊桥”。

  《福州晚报》(2022年8月12日 A15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