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第一位状元撰写的墓志铭
2022-08-2609-18-5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陈震辉

1.jpg

林鸿年撰写的墓志铭。

  最近,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苍溪林氏发现一清代墓志铭,长60厘米,宽45厘米,厚1.5厘米,全文800余字。碑题为《皇清例赠文林郎衍斋林君墓》,落款为“侯官林鸿年撰并书”。经研究发现,撰铭者为清代福建第一位状元——林鸿年。

  墓志铭介绍了墓主生前的孝道、重教、义举和善行,并说明此墓志铭是受托于墓主长子,即和林鸿年同科中举后任湖南桂阳州正堂的林玉树,撰铭时间为墓主去世的道光壬寅年(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

  墓志铭全文800余字,正楷书法端庄秀丽却不失厚重大气,兼有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散韵结合,叙事流畅,评价中肯,不庾不饰又哀婉恳切,足见撰文者素养的全面和学识的深厚。

  林鸿年(1804-1886年),字勿村,清代侯官人,二十五岁中举,道光九年进京会试不第。他于归途中赋诗自励:“状元二字消难去,我亦摩挲铁砚来。”足见其博大胸怀和坚强意志。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再试,高中丙申恩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成为福建清代第一位状元。据清施鸿保《闽杂记》和梁恭辰《劝戒录》载,清朝开国一百九十多年来,福建人屡中榜眼,却无状元,林鸿年高中状元轰动福建,闽省士子扬眉吐气。此后20多年间,福建又连续出了两位状元,林鸿年对清代福建科举的激励作用功不可没。

  道光十四年(1834年),琉球国王尚灏去世,欲行册封世子尚育袭位大典。《历代宝案》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初四,正使林鸿年,副使高人鉴等分乘两艘封舟从福州五虎门出发去琉球。其时,入职刚两年的林鸿年已显示出成熟干练又能担当重任的气质,他于六月先行祭谕已故尚灏王,八月初三宣读册封尚育王诏书,并赐御书“弼服海隅”匾额,完成册封典礼。

  他廉洁自守,谢绝琉球王馈赠,严禁使团携货迫售,并将节省的使团费用240万贯钱赈恤琉球贫民,琉球举国感戴。林鸿年出使琉球,既扬主国之威,又彰怀化之情,显露出其超常的外交天赋和严于律己的无私情操。林鸿年踏足琉球近半年,了解琉球国之国情民况,并著有《使琉球录》,记录此行的经过和见闻,让国人得以了解域外世情。遗憾的是晚清腐朽不堪,林鸿年的努力最终付之东流,1879年琉球被日本正式吞并。

  出使琉球的杰出贡献,让清廷颇为满意。林鸿年先后任职山东乡试副考官、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广东琼州知府、代理雷琼道、云南临安府知府、云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各任上都颇有建树。任云南巡抚期间,林鸿年力主进剿太平军,要求周边数省“勉筹军饷”,又在云南招商办铜矿筹措粮饷。在他的努力下,进剿取得很大战果并扭转了战局。林鸿年却也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同治五年(1866年)被四川总督骆秉章和云贵总督崇实联衔上奏弹劾,以“畏寇逗留”及“借词投降,意图混入四川”等罪名革职查办,从此淡出仕途。林鸿年入仕30年,理想远大、勤勉清廉却书生情怀过于浓厚,最终黯然离去。

  林鸿年的性格偏向温雅,是清代有名的槐轩弟子。槐轩学派的主要核心思想是以儒为本,兼采佛道,用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基础,推仁推爱以达到成己成人的目的。《清史·儒林传》载,咸丰中林鸿年为云南布政使,至蜀得沅书读之,惊喜求问,时沅已死,因受业于沅弟子内阁中书刘芬,尽购其书去。及罢官归,遂以其学转相传习,闽人称为“川西夫子”。他的这种性格和修养,反而成就了他后半生作为教育家的美名。

  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开设“正谊书局”(福州第一中学前身),聘状元林鸿年为首任山长。二十年内“林鸿年训士以器识为先,尤重根底之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中有名家如陈宝琛、林纾、陈衍、吴曾祺等百余人。光绪四年(1878年),福建巡抚丁日昌以林鸿年“掌教闽中,著有成效”上奏,诏交吏部从优议叙。光绪八年(1882年),吏部以其“经术湛深,品行峻洁”奏报,封林鸿年为正三品卿衔。光绪十一年十二月,林鸿年病故于家,有《松风仙馆诗抄》传世。

  近年,福建各地不断发掘出林鸿年所题寿匾等文物,比如《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中收录的林鸿年《书戴圣俊淑配郑儒人寿屏序》等,而发现他所撰写的墓志铭却是第一次。这方墓志铭的发现让今人得以见识状元林鸿年的书法和文采,也填补了学术上的一个空白,弥足珍贵。

  《福州晚报》(2022年8月26日 A15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