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忠祠航拍图(资料照片)
静卧福州马尾马限山东南麓的马江昭忠祠,是我国唯一一处共祀甲申、甲午两役中国海军英烈的祠堂,是船政文化的重要史迹。
今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下水,昭忠祠又一次备受关注。8月23日,甲申海战138周年、甲午海战128周年公祭活动在昭忠祠举行,馆方获赠105件西沙海战珍贵史料。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昭忠祠再度见证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
致敬历史
8月23日上午9时,马江昭忠祠正门缓缓打开,海军代表、海战英烈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步入昭忠祠大殿内,行三鞠躬礼,齐声诵读《甲申、甲午海战英烈祭文》……
“前不久,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这个好消息又一次告慰先辈们——现在人民海军越来越强大,请他们放心,各行各业的后辈也正为强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甲申海战“永保”舰管带林文和的第五代孙林永和激动地说。
1886年,在马限山东南麓“九冢”墓园东侧建成昭忠祠,以纪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英烈,颂扬福建船政水师官兵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1920年,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主持重修昭忠祠,添建戏台、楼阁、花厅、回廊等,并将甲午中日海战殉国将士入祀昭忠祠,祠西奠为烈士陵园。昭忠祠成为唯一一处共祀甲申、甲午两役海军忠烈的祠堂。
今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喜讯传来,船政研究者、船政文化爱好者和市民纷纷赶往昭忠祠,用福建舰的照片和鲜花等告慰和祭拜中国近代海军英烈。
“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福建,有了以它为名的航母,必须要来昭忠祠讲给先烈们听。”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以福建为名,是对历史致敬!”
传承精神
在一代代人的呵护下,昭忠祠屹立至今。
1961年,“甲申马江海战烈士祠、墓”被福州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于1963年组织重修。
1984年,为纪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一百周年,国家拨款近60万元大规模重修昭忠祠,形成大门、前天井、拜亭、后天井、祠厅及祠后管理房的中轴线布局,与马江海战烈士陵园、马限山中坡炮台合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
1996年11月,“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新的甲午之年,马尾区启动修缮马江昭忠祠,并将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的牌位重新入祀马江昭忠祠,恢复甲申、甲午合祀的历史传统。
去年9月,两岸专家将携手找到的《重修马江昭忠祠墓记》碑文复制件赠予昭忠祠,弥补了昭忠祠珍贵碑文缺失半个多世纪的遗憾。
如今,保护良好的马江昭忠祠,丰富的展陈和馆藏,吸引着全国各地研学者、游客前来“打卡”。近日,它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老战士王昌太向昭忠祠捐赠105件西沙海战史料,进一步丰富向海图强的历史实物。
据介绍,这105件西沙海战史料中,有珍贵的参战立功证书、西沙海战老照片、参战艇模型、西沙海战烈士事迹材料以及早年出版的讲述西沙海战历史的连环画、书籍等。
西沙海战发生在1974年,为了保卫南海主权,人民海军击退来犯之敌。今年71岁的王昌太是这次海战的亲历者。
“我1974年参与了保卫西沙的战斗。”王昌太说,他捐出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海战史料,希望能向后人讲好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弘扬人民海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西沙海战我军所捍卫的琛航岛、伏波岛,恰是以历史上船政建造的“琛航”舰、“伏波”舰的名字命名。1909年,这两艘军舰参加巡阅西沙,宣誓主权,当时即以舰名命名了相关岛屿。
专家认为,馆藏有了西沙海战史料,与甲申、甲午海战形成鲜明对比,见证了向海图强逐步成为现实,为马江昭忠祠注入新的历史文化内涵。“甲申、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悲壮的一页,当时海权旁落,广大海军将士奋斗牺牲也未能改变失败的战局。”陈悦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海军不断发展壮大,西沙海战是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战,捍卫了南海主权。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毛淑文 陈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