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屿发现明尚书黄栖霞神道碑
2022-09-2303-54-21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曾江

20220923_A15_01_44.jpg

明尚书黄栖霞神道碑。

  日前,在闽侯南屿镇桐南村薛屿自然村薛峰山发现一通明代神道碑,花岗岩质地,刻制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圆首,碑高2.3米,宽0.9米,厚0.14米。碑额右读横刻“皇明”楷书2字,字径0.23米;下镌刻右读直下“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赠户部尚书栖霞黄公神道”楷书4行26字,字径0.17米。该碑为明代碑刻文物,彰显墓主曾获得过皇帝赏赐封赠的尊荣。它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封赠制度及明代厚祺黄氏家族历史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厚祺黄氏族谱》“十四世栖霞公行实”记载:“公讳福,字伯成,行七,号栖霞,聪之子。生于元至正乙未(1355年)八月二十日。丰姿秀朗,猎涉经史,博学强记,慨然有仕进之心,弗利于时。因以栖霞自号云。卒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丁酉己亥,葬四月十九日,寿六十三。成化乙未(1475年)以孙镐贵,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加赠南京户部尚书。配赵氏、继张氏合葬于薛峰山之原。”

  从上记载可知,神道碑所在山名称“薛峰山”,栖霞墓就葬在碑的近处,其元配赵氏、继配张氏亦合葬同穴。黄栖霞及配偶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显耀官衔诰赠的殊荣,缘自其孙黄镐。

  黄镐(1420-1482年),字叔高,系厚祺黄氏栖霞公黄福之孙。黄镐处事敏捷,器局弘广,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历官广东按察司佥事、浙江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吏部左右侍郎等;成化十六年(1480年),擢升为南京户部尚书。谥襄敏,赠太子少保。

  根据明代封赠制度,封赠父祖之制,皆如其子孙之官职。参照臣属的官品高低和功绩大小,将官爵(虚衔)授予臣属的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父祖在接受封赠时若还在世上,叫做“封”,故去的叫做“赠”。朝廷封赠父祖的代数,是由官员官职的品级直接决定的。一品官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只封赠一代。因官员等级有高低,诰敕又分为“诰命”与“敕命”两大类。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则授以“敕命”。官员父祖与妻,生前受封者,叫“诰封”“敕封”;死后受封者,叫做“诰赠”“敕赠”。封赠制度还规定,受封赠者享受冠服之殊荣。朝廷在颁发诰封的同时,赐予男性受封赠者官服、官帽,女性受封赠者凤冠霞披。

  鉴此可知,黄镐终官户部尚书,官居二品,其封赠当推其父南园、祖父栖霞二代。故岭东黄氏家族有“三世尚书”之谓。《厚祺黄氏族谱》亦有记载南园公被封赠的事迹:“黄徽,字原美,行五,别号南园翁,栖霞公之次子,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七月廿五日巳时,涉猎经史,下及九流,亦加留意教子有方。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以子镐贵敕封文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有克成厥子之褒。年逾艾日,与乡之齿德者九人结为南园社,有《九老集》藏于家。卒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十月十九日,寿六十四。成化乙未(1475年)诰赠都察院右副御史;成化癸卯(1483年)加赠南京户部尚书。”

  如今,封赠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覆灭而消亡,但它创立“对官员及家人的一种推恩方式”的激励机制,依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其所倡导“光宗耀祖,显亲扬名”“以忠彰孝”“因孝而尽忠”的忠孝精神亦被继承与发扬。明黄栖霞墓及神道碑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物证,值得珍视与保护。

  《福州晚报》(2022年9月23日 A15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