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依光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内《清嘉庆十六年科举中榜御碑》。
“我的高祖父,祖籍是由闽(侯)县兰圃村林氏第十二世、移居福州的第四代辈份族人。”“兰圃林氏兄弟三院士的高祖父林灼三,是我元英公的胞侄儿。”“元英公与林则徐还是同科进士。在林则徐纪念馆内可见《清嘉庆十六年科举中榜御碑》留迹,林则徐二甲四名进士,林元英三甲七十四名进士,赫然镌刻在碑面上。”这是福州浦江林氏理事会会长林建华向笔者道出的家族宗亲脉络及这位林则徐同窗的社会关系。
据《福州浦江林氏族谱》称:“林元英,谱名林绪,牟瀛,又号仁芳,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六月二十日子时,卒于道光辛卯年(1831年)。嘉庆己未年(1799年)乡试亚元,辛未年(1811年)进士,任儒林郎,建宁同知,四品参政,一生廉洁。晚年隐居桐口高人洲,从事教育。道光元年(1821年)福建总督汪稼门,十分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为林绪公(元英)立一坊《望学》,以及《乡土学缘》金字匾一面,赞扬他对童子教育作出贡献。”又据《闽侯进士录》第268页记载:林元英,闽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国子监学正,改江西上高知县,迁吉安府龙泉知县;著有《漱石斋吟草》;祖芳春,知海丰县。
又据《清代福建进士》人物相关文史资料考证:林元英五岁启蒙,幼年随父前往山东武定府海丰县(今滨州市无棣县);祖父敬庐曾在那里游幕,师从海丰县禀生、莱州府潍县教谕王同之,又师从张铎、李紫斑等。父柏心公在海丰病逝后,林元英随祖父回到福州,住在东街旧屋。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林元英会课于凤池书屋,与梁章钜、叶申万是同学。嘉庆三年(1798年),林元英进入鳌峰书院学习,嘉庆十三年(1808年)考中举人,经七次省城会考才如愿以偿。这一年他已35岁,但仍不气绥,终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高中进士。
鳌峰书院学习期间,林元英与林则徐为同窗学友。笔者经核实林则徐在鳌峰书院就读的史料发现林元英比林则徐晚一年入学。
近日,笔者认真查阅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李琪原创、搜集《翰林京官生活——林则徐《癸酉日记》(嘉庆十八年六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一日(1813年7月10日-8月6日))》释读内容的相关记载,考证发现了林元英与林则徐的深厚友情。林则徐出仕后在翰林院担任编修,在京期间与林元英多有往来。笔者在林则徐27天的日记里列举如下三篇日记,以证“两林”日常相处。“六月二十四日(7月21日)阴,同仁林牟瀛元英由闽中历楚、豫到此相晤,知其暂住数日,将学正注销,改归本班,即将回闽,下午往回拜(多雨)。”“七月初六(8月1日)晴,早晨往各地拜客,午回寓。设席延客(寓宴动因不明)……林牟瀛、廖钰夫(翰林院编修)、郑象峰……俱在座。”“七月初八(8月3日)晴,林牟瀛同乡起回南,往送行,并托寄益母(草)膏……”
笔者在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发现:嘉庆十四年(1809年),林元英因赴京会试不中,遂与林则徐、何玉田、谢森兰等结伴返闽,亦走大运河、仙霞(岭)古道,同归辛劳,经长途跋涉,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林元英有诗曰:“长途行舟困舟车,箧里空余十上书。多谢诸公情更厚,为筹鞍马为吹嘘。”
林元英自记:“嘉庆十三年进京会试,(借银一百二十两作旅费);嘉庆十五年,进京寓居姻亲好友许春山宅中;经时任福建巡抚张师诚推荐汀州府永定县凤山书院馆席,在馆授课达三个月;择年力老成课士相宜者(正八品),因改官日期渐远,遂六月告假返乡,十月到家;十七年(1821年)三月父殁;十八年(1813年)二月离榕赴京,途经江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九月到京,拟具呈改官,因在守制期内未果,七月出京,九月到家;其家口众多(家养兄弟达八口嘴),经济拮据,中进士后受张师诚等人推荐,多年奔波于永安书院、屏南双溪书院、诏安丹诏书院、漳州芝山书院、尤溪开山书院、福州三山公馆书舍担任山长或讲席,连年辗转多有不顺,经济困顿,负债累累,常受亲朋师友接济;二十年(1816年)九月离榕赴京,次年正月抵京,二月具呈,改当归班进士等候例选,三月离京,七月到家;二十三年(1818年)底获悉后年可以晋京赴任;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抵京(六月夫人病逝于福州),十月吏部掣签,得江西瑞州府上高知县,即赴任,至道光七年(1827年)仍在该任上……”
林元英有《漱石斋吟草》存世,收录诗文达300多首,多为游记历闻,其中撰述个人生活阅历、晋京记程90多篇。当中还详细记录有(四月初三)他和林则徐一同参加乾清宫复试,保和殿殿试,赴恩荣宴席活动,(五月初一)乾清宫觐见嘉庆帝礼仪、张榜告示等内容。
他在《漱石斋吟草》记载,张榜之时,在会馆第一时间听说林则徐、李彦章、林士暎(侯官县人)考中,第二日黎明阅题名录,只有上半两页,没有发现自己姓名在列,心急如焚,打算吃完早饭入城观榜。正在此时,有人在门外大嚷冲进自己屋内,说题名榜中“林元英”赫然在列,但名下记为河南人。林元英进城至礼部署中查看,果然该份题名录抄写错误,是自己金榜题名。
“文史三冬足,澄怀卓荦观。千秋列眉睫,方寸起波澜。人定地疑僻,夜深镫亦寒。不妨北风劲,容膝易为安。”这是林元英的五言律诗《冬夜检书寒气逼人作此自遣》,足见其年少时博览群书、勤勉立志的宽阔襟怀。
《福州晚报》(2022年9月27日 A13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