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与船政、海军
2022-10-0908-45-36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陈悦

  船政、海军,与闽菜,看似毫不搭界,风马牛不相及,却构成了中国餐饮文化史上一卷文化与饮食连壁生辉的独特篇章。

  福建地处中国大陆东南,依山傍海,物产丰饶,中国八大菜系中以选料严格、做工考究、品类丰富、集山海之精华而著名的闽菜就孕育于此。和闽人内敛的性格有几分相似,闽菜之美妙在近代以前并不太为外人所知。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乃至20世纪初,京、沪等都会、巨埠才出现了一股强劲的闽菜热潮,美食家、老饕趋之若鹜,“小有天”“忠信堂”等闽菜馆字号一度驰名外埠。

  美食家郁达夫眼中的闽菜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在榕城福州寓居,为闽菜所深深折服,写下名篇《饮食男女在福州》:“……作料采从本地,烹制学自外方,五味调和,百珍并列,于是乎闽菜之名,就宣传在饕餮家的口上了……”

  当时,影星胡蝶伉俪到福州度蜜月期间,曾在郁达夫带领下穿街访巷,领略闽菜风味。俨然是一派主人姿态的郁达夫,曾探讨闽菜风行外地的缘由,认为闽人赴外地任官、执教、求学者,将这种风味传播开来。同时,郁达夫还不经意中提到过一桩小故事,福州籍海军总长的母亲在北京思念故乡之味,孝顺的总长费尽周折,将产自闽中的海蚌空运北上,以慰母亲的思乡情。

  “海军胃口”中的闽味

  有关海军和闽菜的关联,论述更为直接的是当时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申报》文章称,沪上原本绝少闽味,清末开始上海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海军军港,海军总司令公署、海军舰队多驻扎上海。随着大量海军军人的到来,闽菜馆由之兴起,乃至影响到了本帮的饮食口味。

  中国近代海军发端于1866年在福州马尾创建的船政,中国最早的海军军官学校开设于马尾,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海军舰队组成于马尾。福州、马尾成为海军开风气之地。福州子弟是那个时代投身中国海军事业的最大群体,最终形成了近代中国海军“无任不成舰”“无闽不成军”等一幕幕独特的历史现象,乃至海军被人称作“闽系海军”。清末以后,上自海军总长、总司令、舰队司令,下至一线的士官、水兵,多是福州或福建籍,或是毕业于船政学堂衍生、影响的各海军学校、练营。

  较少为人关注的是,随着海军驻防中国各地,乃至交往各国,作为那个时代“海军胃口”的闽菜就这样沿江出海,传播各地,在中国很多地区的餐饮、零食都留下了闽味的踪迹,在很多有关船政、海军的史料中也留下了有关闽菜的记载。

  一道菜,一个船政记忆

  一道闽菜,背后可能是海军人物故事;一桌闽宴,可能掩藏着的是一段难忘的海军历史。闽菜成了海军史的一曲外传,海军史成了闽菜的独特文化背景。更为难得的是,很多传统闽菜因为工料讲究、复杂,虽是至味,但制作、传习不易,岁月流转中,渐渐被遗忘,却被定格在了船政和近代海军的历史记忆中,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找寻百年前传统闽菜之美的路径。

  《福州晚报》(2022年10月9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