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山水响清音——读《谢章铤集》
2022-10-1109-18-42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李湖江

谢章铤(1820—1903年),福建长乐人,表字枚如。清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仕途不畅,专心于讲学著述,曾任致用书院山长。

读《谢章铤集》,发现诗人喜好登山、欣赏自然风光。例如他创作了多首和福州鼓山相关的诗作,既有独立创作,也有共同创作的作品。鼓山有一处景观为半山亭,因为它处于山底至涌泉寺一半路程的位置,故得此名。雅士游人喜欢在此处歇脚作诗,谢章铤也不例外,他曾作了两首诗,一为《半山亭题壁》:“天风吹我碧云端,十叩禅扉兴未阑。江水滔滔向何处?青山今日不胜寒。”由诗可见,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应该就是山上的涌泉寺,参禅问道以排解心中烦闷。另一首为《题半山亭》:“空山三宿漫勾留,槛外长江滚滚流。从此又归尘海去,入山欢喜出山愁。”这首应该是下山时路过半山亭的作品,描述诗人在山上住了三天,忘却了尘世烦忧,可是马上就要出山,又要为接踵而至的世间事而发愁。

1861年九月,时年42岁的谢章铤与聚红词社(又名聚红词榭)的朋友们同游鼓山。聚红词社为文人唱和的社团组织,主盟者是谢章铤,词社活跃时期为清咸丰、同治年间,前后持续约20年,社员多为闽籍或流寓闽地之文人,如高思齐(表字文樵,浙江钱塘人,避乱于闽)、梁鸣谦(表字礼堂,福建闽县人)、刘三才(表字寿之,福建侯官人)、刘勷(表字赞轩,福建侯官人)等。聚红词社时常举行联句活动,这次的鼓山之游自然少不了联句。

据俞汝捷主编《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云,联句指“两人或数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初无定式。后习用一人出上句,一人续成一联,再出上句,辗转相继成篇”,是古诗的一种特殊写作体式。《谢章铤集》收录了《辛酉九日游涌泉寺历喝水岩达摩洞八仙岩无诤居诸胜联句》:“不胜嚣尘热(枚如),登临结俊涛。舟车排日出(礼堂),衣屐接云浮。夹道交浓翠(寿之),崩崖喷乱流。峰容蹲虎豹(赞轩),海气变蛟虬。层磴盘烟曲(枚如)……”诗友们文采飞扬、构思精巧,这一首联句持续了七轮,才以刘三才(寿之)的“绝顶豁吟眸”结句。

谢章铤后来将这次鼓山之行诸人所作编辑为《游鼓山诗录》,他在《游鼓山诗录序》中写道:“论山川者曰:天下三大龙,南龙之脉发昆仑,度石门,环滇海,道贵筑,趋五岭,又趋闽浦之渔梁,南散为闽省之鼓山。然则鼓山,南脉之屏障也。近者夷艇内驱,广艇外讧。刀剑之影逼于山,烽火之熖熸于山,山几几不能自保。呜呼!又何论山中人哉?”

谢章铤在序言中先称赞了鼓山之伟岸,可作为东南之屏障,又感叹这道屏障既挡不住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也无法阻止太平天国运动等种种内忧外患。他接着写道:“鼓山固南脉之屏障也,而吾辈若幽虫落叶,萧萧喞喞于其痱,山怜之乎?怪之乎?笑之乎?不敢知也!姑与录而存之可矣。”这段话表达了他与词社同人面对大变局却无能为力之感,只好吟诗作词寄情于山水,以解胸中块垒。

1887年七月,谢章铤同陈宝琛(表字伯潜)再次来到鼓山。这次鼓山游历,陈宝琛在其所著《沧趣楼诗集》留下了三首诗作,题为《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谢章铤也作了《秋初伯潜邀过石鼓听水楼》三首为和。

来到鼓山小住数日,又有朋友相伴,从诗中可以看出谢章铤的心情相当愉快,但是此地亦有令他不满之处,他作了一首诗:“宋元名迹半销沉,枯涧甯闻山水音。大寿摩岩果谁作?田更欲建仰朱亭。”诗前有序:“石鼓喝水岩最秀,两旁石壁皱瘦、平列,多宋元明名人题署姓氏,或同游唱和之作。散步蹴鳌桥上,真入文字窟中矣。道光乙未前后,子屡见之,无恙也。及咸丰初年,有武弁及多谷翁,忽以作兴名胜自任。旧刻多被磨洗,新刻一‘上善若水’,一‘山水清音’,一‘船在中流自在行’。字即恶劣,句亦浮廓。如此作兴,名山遭劫矣!桥下有大‘寿’字,相传为朱子书,然实无可考。多谷翁欲建仰朱亭,或以字在桥下,亭建桥上,‘仰’应改‘俯’,微讽之,乃止。田更,田叟也。《礼》‘三老五更’,五更即五叟。”

谢章铤认为,鼓山摩崖石刻有许多宋元明时期的旧刻,旧刻原本很好却被磨洗了。新刻的字句在他看来则十分恶劣丑陋,应该被谴责。当然现在来看,那时谢章铤眼中的“新刻”,又变成了我们眼中的“旧刻”,如今同样成了一道景观。不过谢章铤似乎对此难以忍受,他又作了一首《喝水岩》:“无端金碧竟煇煌,范水模山终日忙。不敢题诗继诸老,纪游聊复刻苍筤。”诗后附有一段说明文字:“予戏于竹竿刻字纪游,岩左右名迹林立,无隙地可容我辈着笔,近忽有摩崖镌句者,前贤讵不畏后生哉!”

谢章铤显然带有反讽的语气,指出“前贤”其实应该惧怕“后生”,因为不懂事的“后生”会将“前贤”之美抹杀。摩崖之上到处刻满了字,谢章铤想要刻上自己的诗作却无处着笔,却不会像“后生”一样磨掉前人旧刻,所以只好刻在竹竿上了!

《福建日报》(2022年10月11日 第11版:理论周刊·读书)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