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以“地方志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2022年地方志理论研讨会”,11月17日在上海通志展示馆召开。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教授温海清在开幕式上致辞。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姜复生主持研讨会。
洪民荣在致辞中强调:地方志事业正处于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无论是地方志行业工作者还是理论工作者都肩负着传承好、实践好、研究好地方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与重任。他表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心、支持上海地方志工作和上海地方志事业发展,共同铸造、传播、推广地方志文化,打响地方志文化品牌,使地方志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传承、欣欣向荣。
温海清在致辞中强调: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历史悠久,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传统。双方合作举办地方志学术研讨会,联合举办全国方志学研究生课程班和培训班,合作承担上海市各类志书的重要编纂任务等,为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学术上的保障。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以“地方志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这对于中国地方志理论研究、方志学学科的建设以及地方志研究和编纂事业的发展必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巴兆祥,中国(浙江)地方志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潘捷军分别作《第三轮上海〈方志志〉编纂刍议》《二轮修志期全国方志学研究成果概览》主题报告。
巴兆祥教授不仅是地方志的研究者,同时又是上海二轮修志的重要参与者。其所作主题报告探讨了上海《方志志》编纂相关问题。巴兆祥基于新方志编纂实践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方志志”的概念予以界定,并依据上海地区修志实践和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相关修志文件进一步指出在上海新方志中设置“方志志”已成共识。对于如何编纂上海“方志志”问题,巴兆祥则重点阐述了“方志志”的记载范围(时间范围、事业范围)、分工(分工原则、篇目分工、内容分工、记述方式分工)以及“方志志”在编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潘捷军的主题报告《二轮修志期全国方志学研究成果概览》,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载大量相关论文为基础,分别就全国二轮修志期方志学术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地方志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整体了解和掌握二轮修志期全国方志学术研究基本状况,而且其从方志系统自身出发所分析的问题原因和所提出的相应思考建议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除主题报告外,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地方志研究中心主任沈松平、上海地方志资深专家褚半农、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志处副处长张军、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王笑航等30多位研讨会入选论文作者,以现场或是线上形式,围绕“地方志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主题,结合自身科研论文,陈述观点、分享思考和心得。所交流的论文,既含有《2021年方志学研究综述》等宏观研究,也有《陈云传略的方志文本书写》《〈中国扶贫志〉编纂工程省级扶贫志篇目设置初探》《村志记载生产队的现状分析及思考》等具体研究,既含有《“可据性”与“可读性”:地方综合年鉴编修核心质素探讨》等年鉴编修理论探索,也有《南梁“前京县”考辨——兼谈上海浦东地区成陆年代》《多财善贾 长袖善舞——论晚清变局下的上海道台吴健彰》等关于上海历史及人物的专题研究,覆盖志书、年鉴、地方史等领域。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自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七届理论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地方志系统、高校、科研院所的征文60余篇,其中的30多篇论文经专家盲审入选研讨会并汇集成册。
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相关人员、上海各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上海市地方志发展研究中心代表、上海通志馆和当代上海研究所相关人员等40多人现场参会,另有30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