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天下香
2022-12-1904-27-3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有幸先后在乌山的南北麓工作,闲暇时,会到山上走走。山间榕荫郁郁,曲径婉转,更有随处可见的摩崖题刻。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方“天香台”。天香台在乌山山南,一棵古榕根抱岩石,石壁面镌刻楷书“天香台”。这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八月,福州太守柯述到乌山游览神光寺时的题刻。茉莉有“天香”“人间第一香”之誉,此时正是花香满城,乌山又以特产茉莉出名。柯太守登山勒石时,也许是回想起,他当年因为治盗有力和治水有方,天子神宗召见,视为干才,特意把他名字写在屏风上之事。

  茉莉花是外来的,到了福州感觉非常宜居,就在有福之州安家落户。福州人又因其淡雅清香的气质很投缘,非常喜欢。茉莉的美丽、芬芳、清雅,恰是福州儿女的品质象征。开放包容的福州就把茉莉花选定为了市花。

  神奇的是,茉莉花在心灵手巧的福州制茶师傅牵线搭桥中,居然一见钟情义无反顾爱上了茶叶,花和茶情意绵绵、海誓山盟,成就了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一经研制成功,就受到市民百姓的喜爱。早起泡壶茉莉花茶,润喉清嗓,通顺肠胃;午饭后沏一杯花茶,清新解腻,有助消化;晚间来一口花茶,安神静气,清香入眠。福州城乡皆有温泉,“洗汤”是民众朴实又“奢侈”的享受。老汤们最惬意的是泡过汤瘾,竹躺椅上一躺,来一壶茉莉花茶,眯着眼,听着先生眉飞色舞讲评话。或约三两朋友,到老茶摊围一桌,一壶茉莉花茶就打发一个下午的休闲时光。

  茉莉花茶的优秀,让“茶”跳出“柴米油盐酱醋”的“灶前”行列,登上大雅之堂。茉莉花茶以贡茶进皇宫,慈禧太后也是相见恨晚,自己非常喜欢,还常将它作为礼品送给外国使者。茶,披上“文化”的华服,附加值爆表。

  冰心作为福州人,喜欢茉莉花茶自不待言。她有篇文章的标题就是《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她客居京华,家里常备常饮茉莉花茶,亦以之待客。老舍先生去拜访冰心时,都要喝茉莉花茶,还念念不忘“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

  清朝中期,北京、天津茶厂在福州大量窨制茉莉花茶,运销西北、东北、华北一带,赚得盆满钵满,使“茉莉花茶”生产迅速发展。咸丰年间,因为国内外市场对福州茉莉花茶的需求大增,产品供不应求,福州生产茉莉花茶开始运用机器制茶,成了全国茉莉花茶生产中心。

  福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端点和转运港之一,明清时代更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茉莉花来了,住下来了,和茶叶花好月圆结下“金玉良缘”,福州茉莉花茶华丽转身回馈海外。咸丰十年(1860年),福州港因为是茉莉花茶和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的主要输出口,成为世界三大茶港之一。其后的四分之一世纪,福州以茶叶出口占中国茶叶输出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把广州和上海甩到后面,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港口,实至名归,福州戴上“世界茶港”的桂冠。

  茉莉花茶借助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世界各地的茶宠,让世界各国人们分享“口福”。还真是的。当我把南仙茉莉花茶送给美国大姐穆言灵品尝时,这位福州市荣誉市民非常开心,连连赞美。说当年来过鼓岭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她,这是“奶奶的味道”。因为那位朋友的奶奶在鼓岭时非常喜欢喝福州茉莉花茶。穆言灵的丈夫穆彼得出生在福州。他告诉我,他比我早八年同样出生在仓山的塔亭医院,后来称福州市第二医院。他还在襁褓中就放在箩筐里,被乡民挑着随父母上了鼓岭,在山上度过了人生第一个夏天,此后全家每年都要上鼓岭避暑。

  而更早的明末清初,福清黄檗寺隐元就把茶文化带到日本,“煎茶道”深得日本民众乃至皇室的青睐。

  世界第一部茶著是陆羽的《茶经》,其中写道:“福州、建州等地具体出产情况不详,但往往得到的茶叶,饮之味道极佳。”福州茉莉花茶非常独特,以花入茶,而非单纯的花与茶相混。而是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过程。经杀青、干燥、窨制等众多工序,让成品茉莉花茶见茶不见花,茶中却有茉莉香。

  茉莉花茶惊艳古今。近年来,福州荣获“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福州茉莉花茶荣获“世界名茶”称号,“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11月,花茶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特别是2022年11月29日,以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福州茉莉花茶美丽芬芳,香满天下。

  《福州晚报》(2022年12月19日 A06版 兰花圃)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