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危砖黄
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年)春从上饶赴福州任福建提点刑狱,年底奉召赴临安行在,第二年秋,受命“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又一年后,即1194年秋,再次罢归江西上饶。
辛弃疾在福州期间,不仅作词三十多首,还有少量的诗作,亦值得关注。
《寿朱晦翁》(二首)
其一
西风卷尽护霜云,碧玉壶天月色新。
凤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
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其二
玉漏声沉晓色回,五云绚彩映庭槐。
持巾珠履搀称贺,飞鞚貂璫押赐来。
黄菊尚迟三日约,碧桃已作十分开。
洞天春色非人世,不记银河第几回。
这是朱熹居闽期间辛弃疾送他的祝寿诗,时辛弃疾亦入闽任职。赴任途中(1192年),辛弃疾在建阳会见了老友朱熹,并向朱熹向政。《朱子语类》卷132《中兴至今日人物》载:辛幼安为闽宪,问政,答曰:“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朱熹的生日在九月间,辛弃疾的《寿朱晦翁》(二首)诗当作于绍熙三年或绍熙四年,因为朱熹于绍熙四年冬除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了(第二年五月到任)。有的版本把《寿朱晦翁》写作《寿朱文公》,那是后人所加,朱熹生前并无“文公”之称。诗中“护霜云”有版本作“护霜筠”。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辛弃疾当时就认识到朱熹思想的价值,给予朱熹极高的评价。
《郡斋怀隐庵》(二首)
其一
天寒秋色入平林,更着西风月下砧。
旧日醉吟浑不管,如今节物总关心。
其二
空山钟鼓梵王家,小立西风数过鸦。
秋色无多谁占断?长廊西畔佛桑花。
怀隐庵,在福州郡宅墙之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福州知州叶梦得所建。叶梦得(1077年-1148年)于绍兴十二年十二月以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绍兴十四年十二月奉命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离开福州。叶梦得建怀隐庵作为书斋或茶室,曾作《题怀隐庵》诗云:“春风的的为谁来?绕舍闲花亦谩栽。庵内不知庵外事,夜来微雨小桃开。”
诗中提到的佛桑花,又叫扶桑花,即朱槿。《太平广记》卷409载:“闽中多佛桑树,枝叶如桑,惟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长一寸余,似重台状,花亦有浅黄者。”“岭表朱槿花,茎叶皆如桑树,叶光而厚,南人谓之佛桑。”
辛弃疾《郡斋怀隐庵》(二首)作于1193年秋,当时他“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住在郡宅内。诗中“天寒秋色”“秋色无多”之语,说明已是深秋时节。
“旧日醉吟浑不管,如今节物总关心。”往日的烦忧及吟咏先不管啦,眼前的事物才是要关心的。这说明,辛弃疾身负使命,来到福州是想好好干一番事业的。
《书清凉境界壁》(二首)
其一
从今数到七十岁,一十四度见梅花。
何况人生七十少,云胡不归留此耶?
其二
江左何时见王谢?风流且对竹间梅。
最怜飞雪苍苔上,时有珍禽蹴地来。
清凉境界,为福州境内某处寺院。据《三山志》卷33载,闽县有两处清凉院,《八闽通志》卷75载,福清有清凉庵,不能确定辛弃疾写的是何处清凉境界。
“从今数到七十岁,一十四度见梅花”,可见此诗作于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时辛弃疾虚岁五十六。“云胡不归”之语,透露着辛弃疾在闽为官颇不得志的心情,当时他已经起了“乞归”之念。
“江左何时见王谢?风流且对竹间梅。”这是追慕东晋王谢风流,叹自己孤掌难鸣,只好对着竹间梅花寻求精神慰藉。“最怜飞雪苍苔上,时有珍禽蹴地来。”飞雪落在苍苔之上,清冷得让人生怜,幸好偶尔有飞鸟落到地面来,它们只是为了觅食,却让人感到有了陪伴。
《醉书其壁》(二首)
其一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其二
去年冠盖长安道,客里因循过了梅。
今岁花开转多事,簿书丛里两三杯。
“因空成色色成空”,大概“其壁”为寺院之壁,诗中流露出心灰意懒的情绪。
“去年冠盖长安道,客里因循过了梅”,这是说他于绍熙三年(1192年)岁末奉召赴行在,次年正月尚在途中。
“多事”“簿书”之语,是说他“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的公务、文书颇为繁多。所以,此诗作于1193年秋至1194年辛弃疾在福州任上。
《题福州参泉》(二首)
“参”非“三”字。以“参”为“三”,俗学之说。或者取为参昴之参,其凿益甚,非其义也。因戏为偈语二首释之。
其一
两泉冰炭更温泉,这里原无一二三。
欲识当年参字意,行人浴罢试求参。
其二
三泉参错本儿嬉,认作参星转更痴。
却笑世间多狡狯,古今能有几人知。
“两泉冰炭”有版本作“两泉水出”。“参泉”,不知在福州什么地方,但福州多温泉,且多地有冷、热、温泉同出的现象。
辛弃疾在福州期间,自然是泡过福州的温泉,这两首诗应是辛弃疾泡温泉之后的游戏之作,也是放松之作。
以上《书清凉境界壁》《醉书其壁》和《题福州参泉》,流露出辛弃疾孤独、散淡、游戏甚至无奈、虚空的心思,这跟辛弃疾“知福州”初期有着明显的变化,他想干一番事业的热情似乎消失了。
为什么?因为失望,或者说失意。辛弃疾“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是想创建一支能战斗的劲旅,就像他在湖南创建飞虎军那样(飞虎军创建后,四十年间保地方安定稳定)。他厉行节约,储备财力,准备打造万副铠甲,招募士兵,训练一支有战力的部队。《宋史》上说:“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牓曰备安库。”“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事未行”,就是说这事遭到阻挠,甚至朝廷有人弹劾,寸步难行。眼看着抱负无法施展,这使辛弃疾很郁闷,心生失望和厌倦,最终给朝廷上书“乞归”,罢职而去。
《福州晚报》(2023年1月31日 A06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