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千里送岗,让大山深处飞出更多“金凤凰”
2023-02-0204-10-40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述:王命瑞

采访:蔡爱丽 林巧

时间:2021年4月

王命瑞:1964年11月出生,福建福清人。中共党员,省政协委员,现任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2017年起,带领福州市人社局开展与甘肃定西的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成功开创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模式,直接带动10多万定西贫困人口脱贫。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模式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中组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丛书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学案例。在王命瑞同志的带领下,福州市人社局先后获评“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王命瑞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省人事系统先进个人”。

建党百年之际 正值脱贫攻坚交卷之时

2021年,我们迎来建党百年华诞。在如此特殊的时刻,福州市人社局向国家递上了一份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满意答卷,累计帮扶定西贫困劳动力就业6.5万人次,输转1万多名定西建档立卡贫困户来福州就业,直接带动10多万定西贫困人口脱贫,成功开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模式,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发挥着示范效应。

这份答卷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2021年2月25日,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上莲乡陈武厚书记代表福州市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受到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与他们合影留念,我感到无上光荣和无比自豪,这次经历对我来说终生难忘。作为人社系统的一员,能参与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自豪。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虽授予了我个人,但并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是属于集体的,更是属于福州的。感谢福州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感谢福州市直有关部门和有情怀的企业倾情付出和鼎力配合。感谢福州、定西两地人社部门的勠力同心,感谢每一位坚守在福州定西劳务协作前线、默默奉献的人社干部。

响应国家号召 福州与定西结缘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份荣誉,反映了党中央对福州与定西劳务协作成效的充分肯定。福州与定西的结缘,要从1996年党中央启动的闽宁协作说起,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是此项目的负责同志。此后,闽宁协作从闽宁镇到西海固再到宁夏全城,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历经多次完善、不断成熟,从资金援助、教育和医疗资源帮扶上升到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产业扶贫,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2016年7月,在闽宁协作2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用“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三个词陈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性,要求扩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调整确定13个东部地级市帮扶16个西部地级市(州)。在省与省结对的基础上,增加了市与市的结对帮扶,其中福建与宁夏结对,福州与甘肃定西结对。自此,福州定西两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7年初,福州与定西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等3个层面8项扶贫协作协议,涉及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两地人社部门确定了“十百千万”计划,即在2020年前,支持定西市在福州市建立10个劳务工作站,为定西市培养100名职业技能“双师型”教师,扶持1000名定西市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和毕业生到福州市实习、就业,组织输转1万名定西市农村贫困劳动力到福州市就业。

在我们与定西人社部门确定劳务协作“十百千万”计划前,两地人社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分析。福州经济相对发达,尤其是制造业,产生了大量就业岗位,而定西环境艰苦、经济欠发达,曾被评价为“陇中苦瘠甲天下”“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福州是人力资源需求大市,年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每月保持1.7万人用工需求;而定西是劳动力资源大市,全市300万人口中城乡富余劳动力达133万人。基于此,我们认为,拿出岗位招定西贫困群众来榕就业实现脱贫是可行的,而且这也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两地合作一波三折 劳务协作披荆斩棘

福州市与定西市扶贫劳务协作从无到有,从初具规模到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张金灿灿的名片,并非一路都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困难挑战和一路的披荆斩棘。

特别是在劳务协作初期,我们以为福州有用工需求,定西有富余劳动力,两地劳务协作肯定问题不大,甚至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2017年2月28日,就在福州定西签订《东西部扶贫框架协议》的当天,我们在定西举办了“福暖陇中”大型招聘会,这是福州有史以来赴省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现场招聘会,当时提供了86家福州重点企业8000多个岗位,吸引了当地5000多人到场求职,场面非常震撼,现场达成意向的有1500多人,但第一批到福州就业的却仅有89人。

如此大型的一场招聘会,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最后来到福州就业的竟然不到100人。当时,福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是到2017年3月底前输转1000人回来。为完成输转任务,我们将任务进行了分解,福州市的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长乐、福清、连江等7个县(市)区与定西市的岷县、安定、临洮、渭源、漳县、通渭、陇西等7个县(区)结对。2017年3月,两地全力组织1千名定西务工人员到福州就业,可以说初见成效。可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走了500多人,留下的不到一半。“为什么定西贫困劳动力不愿意来?来了为什么留不住?”这两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明确!

为此,2017年3月上旬,我和分管就业的高远忠同志及7个县(区)人社局相关同志,深入定西7个县区、18个乡、32个村,访问了100多家农户,摸清了问题症结,大致为五个方面:一是两地路途远,劳务协作基础非常薄弱;二是当时福州制造业主要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定西人初来乍到工作不熟练,收入与预期有差距;三是气候、饮食差异大,不习惯;四是定西当地外出务工高峰期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前,我们错过了招聘的黄金期,而且当时我们的招聘会设在城里,真正有意愿出来的贫困群众几乎都分布在偏远地区,因为信息不对称,那些贫困群众没法参与招聘。

为此,我们走村入户进行调研摸排,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破解。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定西建档立卡务工人员的收入。在劳务输转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缺乏、工作效率较低,相应的工资待遇也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全国创新提出“千岗面向定西招聘计划”(也就是“千岗计划”),就是筛选一批优质企业每年开发2000个优质岗位,定向招收定西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要求试用期工资不低于3000元/月,试用期满后工资不低于3500元/月。针对部分困难人员,采用临时调剂用工的形式,比如将顺丰物流公司的一名腿部残疾的定西建档立卡员工调剂到食堂帮工。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定西建档立卡务工人员来福州后的吃住问题。为了让定西员工吃得惯、住得好、留得下,让福州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福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引导企业带着感情和责任,全力做好定西劳动力来榕就业安置工作,如设立定西食堂、改善住宿条件(装空调)、提供夫妻房,甚至还协助解决孩子上学等问题,为的就是让定西务工人员在福州安居乐业。

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宣传不到位、招聘不精准问题。我们将福州就业帮扶政策和用工信息制成10万份年画和挂历,挨家挨户宣传发放;还通过“以工引工”的形式鼓励老员工现身说法,尤其是发展好的员工,让更多定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了解福州、了解帮扶政策。在破解招聘不精准的问题时,我们从招聘时间和招聘方式两个方面入手。2018年,调整招聘时间,春节前完成宣传,提前开展招聘;同时将招聘形式由大型招聘转向小型“家门口”招聘。2018年正月初六,我们组织60多家企业,分成13个招聘小分队,成功对接1525人到福州就业。

福州与定西劳务输转量较大,为了让建档立卡定西务工人员心里踏实,每次劳务输转都是由定西市人社局送,福州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到站迎接。定西到福州的列车均是晚上抵达福州,市、县区两级人社部门领导与企业工作人员总是不辞辛劳,前往车站迎接,这样做能让定西务工人员感受到福州人民对他们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帮助他们来福州就业不是企业单方面的行为,也是政府部门在全心全意帮助他们。

鱼渔兼授 针对性提升造血功能

前面提到的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破解整个劳务输转过程中存在的表面上的问题。但扶贫要扶在根上,扶在点上,才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脱贫。因此,我们将帮扶对象归为三类群体:第一类是建档立卡农民工,第二类是建档立卡户高校毕业生,第三类是建档立卡户“两后生”。每一个类型的对象都有其自身的特质,我们就因人施策,精准帮扶。

第一类对象——建档立卡农民工。他们往往技能缺乏、外出务工意愿不强、收入不理想,我们的帮扶思路是吸引他们来榕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出台政策鼓励稳定就业→评优评先鼓舞干劲→口袋脑袋同步富起来。为了吸引定西建档立卡务工人员来榕稳定就业,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他们来榕就业的帮扶政策,比如对定西建档立卡贫困户首次来福州就业的,每人发放500元交通补贴和1000元一次性生活补贴,除企业工资外,政府在最初6个月内每人每月补贴600元,也就是说来福州试干6个月就能拿到5100元的补贴。这些政策能够激发他们走出来、试一试,利用6个月的时间,很多人都能从“技术小白”成长为熟练工,部分人甚至能成为业务能手、技术骨干,有了技能傍身,脱贫就不成问题了。2019年,补贴力度加大。稳定就业半年的,每个月补助2000元,建档立卡户稳定就业半年即可获得13500元补贴。4年我们累计为6318人发放补贴516.08万元。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帮扶政策是“用钱砸出来的”,但实践证明,这些帮扶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简单来讲,4年我们累计输转建档立卡劳动力1.1万人,他们获得的总收入达2.6亿元,其中工资收入2.1亿元、各类补助0.5亿元,人均总收入2.36万元,抵得上一家三口两年多的脱贫收入。如果将这0.5亿元直接分给1.1万人,每人只能拿到约4500元,仅相当于来福州务工1个月的收入,这对于破解贫困而言杯水车薪,意义不大。但是我们用0.5亿元的政策鼓励他们稳定就业、依靠劳动脱贫,不仅换来了额外2.1亿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定西贫困群众走出大山、见了世面、转了观念、涨了见识,将“等靠要”的思想转化为了自食其力的内生动力。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产业工人,他们有了体面的工作,成为光荣的城市建设者,为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筑牢了根基。

这些务工人员里面有两个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202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农民工”的禄某,另一个是从建筑工人成长为管理者的周某龙。4年前,禄某还是定西渭源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己没有技能,大女儿上大学每年要高额学费,生活负担沉重,属于国家级贫困村村民。2017年,禄某到福州,在福建盛辉物流公司工作,他坚持苦练技能,成为技术能手,工资从入职时的每月2700元增至目前的7300元。周某龙以前是全村最穷的贫困户,为了谋生,他到新疆当过建筑工人,

但经常因为没有活干而失业,2017年来福建经纬新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干一个月试试”。这一试就让他尝到了甜头。由于他平时勤学苦练,在公司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很快他就升职为叉车组组长。随后,他的妻子也来到福州,夫妻俩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如今,他在老家为父母盖了小洋楼,开了养鸡场,孩子也接到了福清上学,下一步他们还准备在福清买房。我记得央视新闻直播间还报道了他的情况。

第二类对象——建档立卡户高校毕业生。定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优质岗位有限,2017年,我们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定西高校毕业生有1.3万人,年度就业的还不到一半,也就是典型的“毕业即失业”,容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们就一直思考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从2017年8月起,在编制紧张、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按照“三定”“三公”(定向定岗定制、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福州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定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并根据报考人员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学历、专业限制、降低聘用分数线。4年来,共有381名(其中事业单位170人、国企211人)定西建档立卡户高校毕业生到福州事业单位及市政、金融、通信、地铁等国有企业工作。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被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誉为“开了全国先河,是拔穷根、挪穷窝、治穷病的一个重大创新举措”。对此,定西当地干部群众感慨“福州市把自己小孩的饭碗给了我们定西贫困户的娃”。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比如政策上的瓶颈(企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公平公正)、岗位征集难(企事业单位招聘门槛高,专业、学历与岗位的匹配度不够)、来榕入职后住宿难等。在政策突破方面,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出真招实招,出台“三定”“三公”政策。在岗位匹配方面,降低标准、定制岗位,让更多高校毕业生有报考机会。在解决住宿方面,征集岗位时优先征集能够提供住宿的岗位。

说实在的,“三定”招聘这项举措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这其中包括入职长乐区鹤上镇卫生院的年某霞(新华网进行了报道,点击量超百万人次)、入职永泰县同安镇农业技术发展中心的汪某刚、入职晋安区宦溪镇政府的魏某宝、入职连江县林业局的包某亮、入职闽侯县白沙镇中心卫生院的许某、入职福州国企的许某等年轻人,他们在福州收获的除了事业外,还有爱情。2020年国庆期间,我非常荣幸地做了包某亮的证婚人,见证了他与连江姑娘林某莎的幸福时刻。这份福州与定西的特殊缘分被央视新闻直播间和《人民日报》报道,引起了较大轰动,当时点击量过百万人次。2020年11月,有10对来自定西、在榕就业新人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了集体婚礼,福州人共同见证他们的幸福。如今,这些人有的已经生了孩子,我们称这些小孩为“福二代”,寓意他们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福气满满。

第三类对象——建档立卡户“两后生”,也就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后辍学在家、技能缺乏、不能很好就业的孩子们。我们都知道,这么大的孩子年纪尚小、文化水平不高、价值观不稳定、缺乏必要的求职技能。如果这么大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就业,会让贫困家庭的情况雪上加霜,也会加重社会管理负担。当时我们就想,如果让这些孩子再回到学校,学习文化、学习技能、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这或许是更好的帮扶方式。在2017年2月,我们就建立起了以技能提升为途径的“智志双扶”机制,发挥我们两所直属技工院校的优势,通过“三免两补”(免交学费、免学杂费、免住宿费、补贴交通费、补贴生活费)的形式全额资助“两后生”来榕学习,每年我们给每个学生的补助有1.2万元。也就是说定西的孩子到我们学校学习,不仅一分钱不用花,还能获得各种补贴。4年时间,我们共招收264名“两后生”来福州技工院校学习,现在不少学生已成长成才,开启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赵某霞就是其中一员,她从一名失学少女成长为白领精英。赵某霞是孤儿,由爷爷奶奶养大,为了贴补家用,她曾放弃学业到餐厅当服务员,但上学梦一直都在。2017年,她如愿进入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学习,2019年在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中获“跨境电商ERP工具翻转功能创新”项目二等奖,从学校毕业后到联联永悦(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工作,如今她可是标准的白领,非常能干,她自己也常说:“如果没有这次帮扶,我可能还是那个洗碗妹。”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

按照原定计划,2020年底前,“十百千万”计划将全面完成。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造成全国交通停摆,定西贫困群众不敢出来,也出不来,如果一直无法外出务工,他们可能就没了经济来源,他们今后的生活怎么办?我们的扶贫任务还能不能完成?

当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保守点,不组织定西建档立卡务工人员返岗,等着疫情好转时定西建档立卡劳动力自己返岗;另一个是迅速攻坚,在确保防疫安全的情况下,将定西建档立卡务工人员统一接回来。恰好那段时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关于“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这一及时有力的部署。中央的精神有了,但真正到了操作层面压力确实不小。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们想通过包车包列的方式接定西务工人员安全返岗。但定西到福州没有直达车,当时全国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说实话,那种情况下,我们的干部也害怕,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不允许我们后退。2020年2月21日,福州市派出全国首趟扶贫返岗免费高铁。截至2020年4月24日,福州市先后通过2次包车、8次包列(包车厢)免费接送3800多名定西建档立卡户劳动力来榕就业。这个举措当时在全国引起较大轰动,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中新网、《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关注,全网累计报道、刊发相关新闻2000余次,社会反响较好。

疫情防控期间,福州企业遭受到的影响体现着阶段性差异。比如疫情初期,也就是2020年2月,由于务工人员出不来,福州企业出现了用工荒,我们通过包机、包列、包车等措施,缓解了这种局面。但随着疫情的发展,福州的不少企业受到影响,2020年3月至4月,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出现了人力资源过剩的情况,企业只能减少工时,有的企业入不敷出,只能勉强发生活费,甚至裁员,这个时候定西建档立卡务工人员收入减少、失业风险增大,脱贫受到影响。为了确保建档立卡务工人员收入有保障、如期脱贫,我们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理念,审时度势,创新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如消杀防疫、物资配送、仓储管理、保洁环卫、园林绿化等,确保定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饭碗不丢”“收入不减”“脱贫不拖”。公益性岗位以前只有专岗、单岗,这次的临时公益性岗位是叠岗,通俗点讲就是8小时外的兼职,建档立卡贫困务工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平均每天花2—3个小时从事临时公益性岗位工作,就能拿到每月1720元的临时岗位补助。不少务工人员表示,这样基本上与疫情前的工资收入持平。这项行动惠及了800多名定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打响“福定协作”品牌 福州智慧助力全国脱贫

回顾4年劳务协作历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在福州定西两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福州定西两地人社部门充分利用福州的用工需求和定西劳动力富余互补优势,通过政府搭台,引导企业和群众“唱戏”,取得了较好成效,也打造出了较为成熟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福定”模式,成为全国脱贫攻坚领域一张金灿灿的名片,4年来,每年都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优秀等次,“福州经验”5次获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专刊介绍推广。这张金灿灿的名片,打响了福州定西劳务协作的品牌,推广了福州的良好形象,也为全国脱贫攻坚作出了示范、贡献了福州智慧。

4年来,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模式入选了4个极有分量的案例,也从4个层面体现了“福定模式”的深远意义。同时,这4个层面还存在逻辑递进的关系。早在2018年11月,我受邀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培训班上就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模式进行现场教学和经验交流,当时也是现场唯一的教学案例。这是一次立足于实践的教学案例,将福州经验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广至全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福州定西劳务协作被人熟知。2019年,福州定西劳务协作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学案例,这是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案例。同时,该模式入选中央组织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丛书,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的生动实践。此外,福州定西劳务协作的影响力延伸到海内外,作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唯一案例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站在全球视角为全球减贫事业输出“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这几年,有不少人问我,为什么福州定西劳务协作能取得这些喜人的成效?有什么秘诀?认真回想,我们的确有自己的工作哲学,可以用一个公式概括:“摸清实际+找准症结+吃透精神+精准破题=创新地解决问题”,在执行这个公式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一二三”,“一”就是一个方向性指引,就是坚持以中央政策为方向性指引;“二”就是两个方法论,一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做分内事,二是出台政策要严守程序,所有政策的出台都要先报市政府批;“三”就是三个原则:第一,不违反中央精神;第二,对症下药;第三,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大胆闯。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把事情做成、做好,这个公式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当然,除了工作哲学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我们福州人社系统干部敢于担当、敢于攻坚、敢于作为、默默奉献。就拿我局分管领导高远忠同志来说,他作为福州定西劳务协作的“总参谋长”,作为坚守就业战线30多年的“老兵”,在整个劳务协作过程中亲力亲为,先后26次赴定西调查研究、摸排情况、协调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国人民谈“新冠”色变的时候,他坚定逆行,多次带队前往定西接回数千名建档立卡务工人员安全返岗,2020年,他被评为“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还应邀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做“党旗下就业人”典型发言。还有我局赴定西挂职的鲍道榕、侯光西同志,他们先后在定西挂职2年。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在定西的几年,他们不仅要克服气候环境、饮食、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还要克服远在他乡对家人的思念,更要克服两地劳务协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们发挥了两地良好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福州定西劳务协作作出了贡献。鲍道榕同志2019年获评“全国人社服务标兵”“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7—2019年度优质服务先进个人”。2020年,侯光西同志获评“福州市最美退役军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写好乡村振兴篇章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了全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福州与定西的扶贫政治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我们与定西的劳务协作力度还不能减,同时与新结对对象宁夏固原的合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2021年3月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林宝金,市长尤猛军会见了我和全国先进集体代表。林宝金书记鼓励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新时代新福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如何才能为新福州建设作贡献?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主责主业,解决福州的实际难题。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福州企业存在的“两难”,即招工难、用工难。为此,我们要长远谋划,在巩固与定西、固原劳务协作的基础上,将劳务协作延伸到云南、贵州等中西部地区,建立起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为新时代新福州建设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

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就是福州和定西、固原劳务协作后续文章。要帮助福州企业较好解决“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宁夏固原、甘肃定西仍是重要阵地,我们会谨记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趁热打铁,深化闽宁劳务协作,不断加大与宁夏固原、甘肃定西的劳务对接和劳务输转力度,鼓励脱贫人口来榕就业,增收致富。对定西,我市坚持政策不变、初心不变、力度不减,于今年2月21日组织全省首趟高铁免费接回529名定西务工人员返岗;3月4日,我们包机将130多名“两后生”接回学校。对固原,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抓住春节后农民工外出务工高峰期,主动对接固原市、拓展西吉县,包机接回固原务工人员240人。包专机接回固原籍务工人员的举措获《人民日报》、新华社报道,当时媒体的标题是《现实版〈山海情〉,福州市派专机接回130名宁夏务工人员》,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篇文章,就是福州与中西部省区劳务协作崭新文章。鉴于我国不可逆转的“老龄化”形势、西部崛起、长三角和珠三角薪酬待遇产生虹吸效应等情况,我们不难预测,不久的将来“抢人大战”“抢工大战”在所难免。俗话说未雨绸缪,福州也可以早点做准备,我们可以将已形成的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机制复制到中西部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建立稳定的劳务协作机制。2021年2月19日,组织全省首趟包机接回170名云南务工人员。当时《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用“包机!包高铁!福州‘硬核’接回外地务工人员”进行了报道。3月19日至25日,我带领福清、闽侯、连江人社部门和福光股份、捷联电子等重点企业,先后到云南大理、贵州毕节、黔南等三地开展劳务协作洽谈及校企对接活动。这次走访交流令我收获颇多,也发现了我们劳务对接中的不足之处。接下来,在与中西部劳务协作方面,我们还将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比如依托建立劳务工作站、建立用工服务专员网络、中西部省份主要劳务输出地在榕商会等组织或机构,加大劳务输转力度。

第三篇文章,就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衔接文章。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后,乡村将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战场和增长点。现在乡村几乎没有什么人,谁来振兴乡村,依靠什么振兴乡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第一个问题,谁来振兴乡村?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流入,比如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各类型人才,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二个问题,依靠什么振兴乡村?我想国家政策扶持及社会资本投入都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人社部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能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升劳动力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人才保障。2021年4月7日至9日,我局与农业农村局、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福州市乡村振兴——菌草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专题研修班”,“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授课,提升了参训的56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2021年,我们还将培训1万名以上城乡网络营销人才。接下来,我们要加强福州本地技工院校建设。另一方面,将富余劳动力培训后进行输转,提高他们的收入。这次云南、贵州之行,我发现他们输出的劳动力很多都能拿到高收入,原因是在劳动力输出地已经进行了专业培训,输转出的劳动力已经是成熟人才,这为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