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澳两岸游海神庆元宵 这是福州非遗项目,每年吸引上万市民和游客参与
2023-02-0303-01-32来源:福州晚报

20230203_A04_02_16.jpg

财神入门,送去吉祥祝福。

  福州晚报讯“万盏花灯映古港,两岸乡亲敬海神。”2月1日晚,马祖澳两岸游海神民俗活动在连江黄岐启动,为期七天。作为元宵节的重头戏,该活动每年会吸引上万市民和游客,它也是福州市级非遗项目。

  游海神民俗为期七天

  据了解,在黄岐半岛,每年的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七,要进行为期七天的游海神活动。游海神活动承载了当地渔民对“年年有鱼、渔业丰收”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寄托着渔民对海神的感恩之心。

  2月1日(正月十一)晚,黄岐等乡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在出境牌、高照灯、乐队、高跷队、腰鼓队及二十四孝灯、108将灯等各色花灯队的簇拥下,游神队伍扛着一尊高8尺、宽5尺、重达50多斤的巨大海神头像,穿行在大街小巷。花灯上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祝福寄语,村民们则穿上各式各样的传统服装,扮演各种角色,队伍如同一条灯火长龙,浩浩荡荡。

  值得一提的是,队伍中的财神走家串户,为村民带去幸福吉祥的祝福。沿街村民则喊道:“海神到你厝,明年就造厝。”

  民俗已延续数百年

  马祖澳两岸游海神习俗始于明朝,源自一个古老传说:相传玉皇大帝的三太子经常施展法力扶贫济困,因为渔民驱邪消灾而触犯天条,最后被处斩成三段。其头部放在黄岐半岛与马祖列岛之间的马祖澳,正月十一那天被渔民捡到,抱回岸上设坛祭奠,尊为海神,后来世代相传,成为马祖澳两岸渔民共同信仰的庇护神。此后,两岸渔民自发组织起来,举办游海神、庆元宵活动。

  据当地民俗专家介绍,从农历八月开始,就要“备花”——因海神头饰制作复杂费时,要提前几个月准备头像冠冕上的九龙一凤、狮子、珠花等物件。到了新年正月初一,就要“请神”;正月初二,要“开竹”,即制作海神头像;正月初九,要“开眼”,即用笔点睛。元宵当晚是最热闹的时候。沿街商铺敞开大门,渔民纷纷返航,并在船上装上爆竹。正月十七上午涨潮时,便要“送神”,在鼓乐声和爆竹声中,海神被送到海岸边,火光从胡须处燃起。

  (记者 郑瑞洋 连江融媒体供图)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