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携家带口上高原 真情帮扶西海固
2023-02-1005-18-43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述:李仲福

采访:韩青 吴向都 邱建萍

时间:2021年6月 

李仲福:1969年11月出生,湖南衡阳人。现任中共福州市委副秘书长。2016年11月,作为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干部,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挂职,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扶贫期间,动员妻子和儿子奔赴扶贫“战场”,谱写了当代扶贫干部举家扶贫的故事;创新推出“技能扶贫”“消费扶贫”等模式,推动固原、福州两地深化劳务协作、消费扶贫,建设生态公益林,推动移民搬迁扶贫,建设“福马移民村”等,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援宁期间获评个人二等功、集体二等功,2018年度被评为福州市“最美扶贫人”。2020年7月,中宣部授予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坚持扶贫要扶智 探索技能扶贫新模式

闽宁协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人的一生能够亲历这样一段历史,很有意义。早在奔赴“战场”前,我就一直在思考扶贫工作该怎么做?哪种方法路径最好?还专门学习研究了相关理论知识,暗下决心:“这次必须干出样子来”。我一到固原,就去找区委主要领导请缨表决心,表示这两年多的时间,一定要如何如何做好扶贫工作,争取多少资金项目。但是这个领导说,仲福同志,钱不是最重要的,某种程度上“富脑袋”比“富口袋”更重要。我一直想着这句话,后来体会到,领导的这句话,是高屋建瓴、寓意深刻的。就宁夏对口帮扶来说,党中央对宁夏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一个原州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就达38亿元,就算马尾区想尽办法,帮扶力度也是非常有限的。那什么是最重要的,应该是两地干部群众思想的碰撞、理念的融入、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交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扶贫内生动力。

有了想法,就马上付诸实践。初来乍到,我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干燥寒冷、语言不通等问题,马不停蹄地展开一线调研。经过走访梳理,我发现就业技能弱是导致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如果能让群众拥有一技之长,就能够帮助解决贫困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我探索“助学带就业”的技能扶贫模式,积极协调马尾区企业飞毛腿集团设立600万元助学基金,在原州区成立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原州分校,按照“1+1+1”培训模式(1年在原州学习、1年在飞毛腿总校学习、1年带薪在飞毛腿公司实习),分3年培训学生,实现就学与就业“零距离”。2018年8月,飞毛腿技师学院原州分校正式面向当地及周边地区贫困学子招生,填补了当地没有高级技工学校的空白。据了解,2018级74名毕业生已全部安置就业,月平均工资4500—6000元,实现了“入校就有收入预期,出校门就有就业岗位”的无缝衔接。

聚焦精准脱贫 推动“宁货闽卖”消费扶贫

在扶贫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学习思考,努力悟“真经”、求破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了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导致贫困。经过分析,我发现固原有很多特色农产品,如优质杂粮、牛羊肉、马铃薯粉丝等,但是一直卖不了好价钱,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何不“西货东卖”,将这些好货引入福州消费市场,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2018年5月,我就开始谋划起消费扶贫的路子,想通过购买来自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来实现西货东卖。我回到福州协调建设宁夏六盘山特产馆,并且约法三章:第一,特产馆只能销售宁夏的农特产品;第二,产品价格只能由供应商定价;第三,所有产品必须跟贫困户挂钩。比如,本身是贫困户生产的产品,或是有建档立卡户就业。但是没想到,有人说,仲福同志,你这个好像是为企业跑销路啊。没想到,201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晚上,在网络上看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想到自己居然“未卜先知”,牵挂的事,中央居然出台文件了。

2019年1月1日,在马尾区、原州区的支持下,宁夏六盘山特产馆在福州市仓山区南三环边正式开业,100多种特产入驻馆内。如今,宁夏六盘山特产馆已在福州市多地开花,搭建了“宁货闽卖”的销售桥梁。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福建省已建起14家特产馆,已有38家宁夏扶贫企业入驻,主要销售牛羊肉、红(黑)枸杞、亚麻籽油等近300多种产品,实现销售额4000多万元,带动10101人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7122人。

一家三口齐上阵 书写“举家扶贫”故事

闽宁协作,是1997年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亲自推动建立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模式。20多年来,福建省有30多个县(市、区)先后结对帮扶宁夏9个贫困县(区)。说起援宁帮扶,我很荣幸能够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脱贫事业,这将成为我此生难忘的特殊经历。回顾两年多的扶贫工作,我也曾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从未打过退堂鼓。

适应异域环境成为首要挑战。虽然去之前做足了功课和心理准备,但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让我感到陌生,也不太适应。西海固属内陆暖温带半干旱区,降水量少,冬季寒冷漫长。去的时候正值严冬,当地天气寒冷干燥,作为南方人,我很不适应,除了时不时流鼻血,还有高原反应带来的头晕、恶心和失眠。另外,饮食习惯和语言方面的差异,也是需要尽快适应。到任不久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一线调研,走遍了原州区11个乡镇,形成了一份内容清晰、措施具体的两年帮扶计划,为原州区定下了以产业帮扶为本、大力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基调。

要问究竟是什么给了我这么大的干劲,其实,我理解的是扶贫工作关键是要把责任扛起来、把根扎下来、把心沉下来,我有家人作为坚强的后盾。到宁夏半年多后,听说省里要派30名支教老师过去,我马上想到妻子是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就动员妻子来支教,参与扶贫事业。妻子一起来,那意味着儿子也得跟来,这个决定是艰难的。因为家中的老人都快80岁了,需要有人照顾,10岁的儿子正在读小学,换个环境能否适应?虽然心里都没有底,但和家人商量后,大家都很支持。2017年9月,妻子陈莹作为福建省选派的赴宁夏支教队教师来到固原,儿子也转学到宁夏就读,一家人就这样把新家安在了那里。2017年,马尾区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评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成为福建省10个结对县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我和妻子也推动了福建师大二附中与固原五中结对共建,在固原五中高中部设立“船政班”;动员爱心企业家捐款,设立“马尾区企业家捐资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原州区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全家都感到参与这项伟大事业是光荣的、幸福的。

一张蓝图绘到底 明天会更美好

2019年1月25日,我结束了援宁任务,回到了福州。人归闽,心挂宁。回榕后,我一直和固原的父老乡亲保持密切联系。回来的第一个春节,也就是2019年2月5日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跟村支书海某一起养牛养羊,很开心。海某曾是我包村的一名贫困户,在援建工作组的帮扶下,海某不仅自己养起牛羊,还带领全村一同养殖,实现脱贫致富,后来被大家推举为村支书。于是我马上给村支书海某发了一条祝福短信:“两年来,有您的关心、关注、关怀才使我完成808天闽宁协作的重任。”他回复:“我要是来福建就找你喝茶。”直到现在,我的手机里还保留着我和固原父老乡亲的每一条短信。

如今,曾经的茫茫戈壁,挺立起排排白杨;昔日的连绵沙丘,建起了片片果园。试水乡村游的原州区旧貌换新颜、生机盎然。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任接着一任干,相对贫困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乡村振兴事业会迈出新步伐、取得更大成效,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