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依光
林福熙墓志铭。
近日,笔者邀约驻京的一位同乡族人,一同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查阅关于福州籍进士林福熙(1848-1925年)墓志铭馆藏资料,从中获得了兰圃村林氏“父子双进士、兄弟三院士”考证相关资料的信息。
林福熙祖籍闽县,兰圃兰江林氏第十四世、迁徏福州第六世族人。父林灼三(1824-1896年)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笔者根据福州宗亲林声发、林建华尚藏的家谱记载的“林福熙殁,墓志文尚藏京馆”线索,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找到了吻合的馆藏资料。
笔者在馆藏4655号墓志文档中见到一幅长宽各55厘米的黑底白字纸张,上有28行竖行文字,每行间距26字,正楷豪笔繁体字,全版纸张共计673字。第一竖行字:“清赐进士出身中议大夫四川渠县知县林君墓志铭。”第二竖行字:“赐进士出身光祿大夫甘肃新疆布政使司布政使新城王树楠撰。”第三竖行字:“赐进士光祿大夫太傅毓庆宫授读闽县陈宝琛书。”墓志铭详细记载了进士林福熙身世履历、族亲关系等重要信息。
2022年6月27日《福州晚报》由李厚威、梁凌星先生发表的《也说兰圃林氏兄弟三院士》一文,提及“另有祖籍福清一说”,通过墓志铭信息可排除这一结论。同时,笔者查阅民国版《福清县志》《福清进士录》,也没有发现林灼三、林福熙二人祖籍福清的记载。
笔者在该墓志铭第13行至第15行见记载有曰:“君讳福熙皞农字也,世居闽(侯)县……考讳(父)灼三戊辰进士……”通过这段文献记载,可真实考证“父子双进士”系闽县人,也与闽侯县政协编繤的《闽侯进士录》第293页、305页“戊辰科进士林灼三、丙戍科进士林福熙履历籍贯及系父子关系”的记载相吻合。
在墓志铭第22行至24行里,林福熙生前有“丈夫子钟蕃、鼎章、群一、斯苍(过继胞弟福溱为嗣)”,有“元孙十一人久眀同济、同骝、同骢、同骅、同棪、同嘏、同骥、同幾、同驹、钟蕃等”。记载也吻合了此前广泛认知的“兄弟三院士”中有多位贤达子孙们,第26行铭文也可为证:“君既善继有子皆贤,登君之堂,琳琅珠玉,九原有知庶畿暝目。”
同时,布政使王树楠还在墓志铭撰记中有曰:“君(林福熙)受庭训,童试冠军,同治癸酉年举于乡,及通籍文行益为当道器……”足见这一门旺族具有良好家风,才能养育出许多时代精英。
在墓志铭第11行至12行里,撰文者充分赞扬林福熙:“君达无宿物,又善自珎为(指在职期间日常行为谨慎),必享大年……”这也吻合《闽侯进士录》记载林福熙“一生廉洁”的评价。林福熙历任广东、四川、浙江等地知县,“逾年后丁忧妣高淑人服关,仍赴蜀知渠县时,大吏厉行新政创铁路开亩捐,君虑扰民寝其事,以此忤上官寻”。
墓志铭还提及对林福熙又一评价,“君为政慈良,所至民安之革命议乃”“林君殁于京寓,春秋七十有七”,却“君独居三十年不再娶,又无侍服”。铭文窥见林福熙虽身居官职,仍秉持一派朴实良好的官品和德行,心中多念怀万事民为先。墓志铭还提供了一些林福熙身后的信息:“丙寅之冬返葬,君于侯官北门外湖前品石山。”林福熙墓志铭是由文楷斋宋德玉镌。
墓志铭的解读亦感谢福建省艺术所刘湘如老师对古文的“破译”,充实了兰圃林氏“父子双进士,兄弟三院士”的史料。
《福州晚报》(2023年2月26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