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循善道——闽侯壶山施氏宗祠
2023-04-1003-16-27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施文铃

  闽侯县青口镇壶山、农光两村的施氏族人,远祖据传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施之常。施之常及后裔居山东临濮,为名门郡望。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吴兴等地均有施氏分支。壶山、农光施氏的肇基祖于宋末入闽,开枝散叶。壶山施氏宗祠初建于明景泰年间,坐落梁山西麓。数百年来裔孙于此认祖归宗、祭祖觐拜,每年正月都举行祭祀活动,感恩先人造化,福荫千秋万代。

1681111242775263.png

施氏宗祠外景。

1681111260379638.png

宗祠神主殿。

  宋末入闽 梁山肇基

  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大举南下,临安府失陷。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等南撤,从温州浮海抵福州,在闽县开化里邵岐一带登岸。浙江吴兴人施镇,是年追随宋末抗元军民入闽,初在福州城津门附近立足。元军继续南下,赵昰惊恐中再度往南逃遁。福州失守后,进驻城内的元军开始清算并缉拿抗元人士,施镇在通缉之列。他趁官府尚未澄清户籍之机,举家悄然登舟逃往邑南七十里,在闽县崇善东乡还珠北里落脚,择葫芦山西麓,依山傍水而居。

  据《闽书》记载:“葫芦山,一名梁山,上有紫台,邦人胜游,为扈屿……”清郑祖庚《闽县乡土志》记载,葫芦山舛误壶芦山,民国时期葫芦山又淆讹为壶山。山前濑江,水行七里乡间,亦谓七濑。濑水派流施厝街前面一段河,曰施厝浦,与扈屿浦、上岐浦三流汇合河头浦湟(水面大),形成“河头浦水三头涨”的奇观。

1681111276789619.png

大堂的青石镂空石雕龙柱。  

  施镇公在葫芦山西麓买田购地筑庐安居,族人隐匿身世、固守祖训:“允循善道弈世嘉珍,克遵至理永守纯仁。”先人云:“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诸事让三分,歞仔有复歞福(傻人有傻福)。”子孙后代皆处世低调内敛,做事谨小慎微。明代之后,勤劳的施氏族人财富不断累积,拥有诸多七里区良田,在梁山西南麓建筑三十多座屋厝。

  施氏祠堂建于明朝景泰年间,坐落梁山西麓,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民国初,民主革命先驱施秉政宗亲,请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题写了“壶山施氏宗祠”匾额。

  几百年间施氏祠堂历经数次修缮扩建,面积达1000平方米。神主大堂一对青石镂空雕柱,精致秀丽。戏台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祠堂内外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为富亦仁 任恤乡人

  明朝义官施纶,字克端,闽县还珠里人。施纶三代单传,里人戏言“蜀条烛点呢敫敫光(点一根蜡烛亮堂堂)”。施纶幼年时家境贫寒,其父一德公大年三十被人追债无肉下锅,无奈到菜园拔芥菜想凑合过年。拔菜时,他不慎碰倒了菜园的石头围篱。将围篱砌好后,他正转身要走,石头又倒下,如此反复了三次。为将围篱垒实,一德公在扒深地基时意外挖到了一陶罐的金子,就此发迹。

  一德公之子施纶年轻机灵,经商几年赚得盆满钵满,又买了大片良田。据说峡南以内,近半水田归他所有,可谓富甲七里。施纶先后娶了一妻三妾,育十八子,后人谓之“十八主”。

  据《福州府志》记载:“施纶,性慷慨乐义。少善贾,累赀巨万,辄施亲故之贫者……”宗族中还流传着一个“有声没箂担(稻筐)”的故事。据说施纶年迈时,将收田租大权赋予其妾季氏。是年歉收,乡人交租困难。佃农依歞交了四担租,还差一担,但他家里实在没有稻谷了。依歞空手到仓库大门口高喊:“伊婆(对长辈妇女的尊称),我挑一担谷子到仓库了,请你来查验一下。”这喊声三落厝都能听得到,季氏连头都不抬便回应“阿使(可以)”。这其实也是施纶任恤乡人,默许“有声没箂担”以减免田租。

  施纶故居——施厝街8号古厝,也是新中国水利工程教育家、清华大学终身教授施嘉煬的祖屋,族人谓之“一德堂”。

  施氏乐善好施的传统代代相传。清初,施元旸开仓赈灾并资助邑城军民抗敌,善举传为佳话。据《闽县乡土志》记载:“施元旸字赓白,顺治五年(1642年),福州饥,出已粟多赡族众。十三年(1650年),郑氏兵围城,居民分陴坚守,敌军寻退,皆其措饷之力。”

  男耕女织 满闾书香

  闽县七里区是濑江、西峡江泥沙冲积小平原,堪称小型的江南水乡,水土肥沃宜种水稻,是邑城粮仓。濑江回转三十六弯,有许多洲地长满蒉草,是编织床席的天然原料。在农耕时代,施厝男人务农,女人拍(织)席,收入可观。

  因为元初祖先曾被通缉,施厝人压抑了一百多年的科举梦想,不敢踏进仕途。然而古语云:“养仔呒读书,不如佉养猪(养儿没读书,不如去养猪)。”明朝洪武年间,施厝乡间办起三处“人家斋(私塾)”,此后施家子弟学经读史蔚然成风。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明清两朝,施氏族人科举时有登榜,科举及第有二十余人。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进士施爱,字欲周,授浙江归安知县。举人施可学,字欲行,广东仁化教谕。施得(德),景泰年间顺昌县丞。施禹行,建炎年间兴化知县事。文魁施闰游,成化年间长泰县主簿。洪武年间武举施敬,永乐年间施任,宣德年间施禳,正统年间施忠,四代世袭卫所百户。

  施厝上岐127号为施霖古厝,也是民国时期保长施培镇的祖厝。此处门额上曾悬挂一块进士匾额,毁于20世纪60年代。据《福建通志》载:“施霖,字能继,康熙三十九年,庚辰进士,授平原知县,寻改西宁。持正不合上官意,或劝其稍委随,霖曰:‘吾唯知理是非,与事当否,不为威怵也。’擢工部主事,以疾告归。霖,少聪慧过人,为诸生,才名震一时。家贫授徒以给。兄卒,遗孤幼稚,季弟治生不自给,霖皆力任之。族兄无嗣,为之置妾。有甥为诸生,抚而成之,人尤称焉。”此后还出了举人施登龙、施黎官(陈宝琛外甥),民国时期晋江县长施子榖(黎官子)等等。据施宝霖老先生回忆,20世纪60年代,施厝街40号的大门上方高悬“大夫第”匾额,古厝厅中悬挂一面进士和三四面文魁牌匾。施厝庵边路8号俗呼“大厝里”的古厝,其大厅旧曾悬挂五面举人牌匾。宗族风光,由此可见一斑。

  自施镇公梁山肇基,七百多年来壶山施氏人丁兴旺。现今闽侯县青口镇壶山、农光两村施氏族人七千余口,尚有族亲在不同历史时期迁居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及海外。明清两朝,科举及第进士、举人、武举、岁贡二十几人。晚清,这里还出了南洋水师舰长施辉蕃、马尾海战英烈施甘澍,少将施广植、施泰祯、施芳等。近现代,壶山施氏在教育科技艺术等各界也涌现不少人才,如水利工程教育家施嘉煬、寿山石雕艺术家施宝霖等。

1681111290511329.png

宗祠门前的藻井。

  《福州晚报》(2023年4月10日 A08版 闽都宗祠寻脉)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台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