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宝塔: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航标
2023-04-1303-07-34来源:福州晚报

它是东南沿海造塔技术杰出代表,矗立长乐近千年

圣寿宝塔: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航标

  1405年的冬日,长乐城西太平港水面宽阔,舟师云集,郑和站在圣寿宝塔上,俯瞰整个太平港。几个月前,郑和的庞大船队首次自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来到长乐,驻泊在这里,“伺风开洋”。此后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这里都是开洋起点。数百艘船只进出太平港的航标,就是长乐南山顶的圣寿宝塔。

  郑和到来之前,圣寿宝塔已在长乐南山矗立了288年。

1681370131134180.png

圣寿宝塔刻字。

1681370147766576.png

圣寿宝塔。

  东南沿海造塔技术的杰出代表

  日前,记者来到塔下,看到矗立在此906年的圣寿宝塔,仍然端庄威严。塔身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建筑,高27.4米,全塔用石块叠造,坚固异常。史料记载,石塔挺过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仍巍然而立。

  长乐郑和史迹陈列馆馆长陈迟介绍,圣寿宝塔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政和丁酉(1117年)落成。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内设石梯直达塔顶。自第一至六层,有二十五面塔壁浮雕莲花坐佛,各作两排,每排四尊,共两百尊,浮雕有莲纹、花草、八宝、动物、壶门和佛教故事等,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在二层南面正门上嵌挂“圣寿宝塔”石匾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塔第七层的塔壁上,有“圣寿宝塔时政和丁酉十一月二十三日圆满”的刊石刻铭,足证此塔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建成,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

  “圣寿宝塔的式样、构造、做法极具地方特色,是我国东南沿海造塔技术水平的杰出代表,其雕刻与塑造水平堪称艺术精品,从侧面反映了宋代福建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而带动的艺术发展,是研究宋代经济文化和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陈迟表示。

1681370178892968.png

郑和史迹陈列馆。

  郑和重修并改名的塔

  巍巍高塔,矗立288年后,郑和到来了。1405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率船队远下西洋,船队驻泊太平港时,需要一座登高俯瞰港口和船队的眺望塔,圣寿宝塔完全符合要求。

  郑和还出资修葺圣寿宝塔,重修时将其改名为三峰塔。为何郑和要给塔改名?陈迟介绍,据史料记载及民间传说,当时郑和询问身边人圣寿宝塔的来历。有人称“这座石塔建于宋哲宗绍圣三年,是为了给宋徽宗祝寿,或者是替被金人俘走的徽宗、钦宗二帝祈福,故名圣寿宝塔。”

  无论是给宋徽宗祝寿,还是为宋徽宗祈福,郑和都不认可。于是,便以南山有隐屏、香界、石林三峰相连为由,改塔名为“三峰塔”。

  郑和船队出发前,一定会在太平港集训,等到冬至以后东北季风来临再开船出海。郑和也无数次登上这座石塔,眺望远方的海洋。

  虽然如今的太平港已消失,曾经港阔水深的天然避风港中已是幢幢高楼,但是来到圣寿宝塔,依旧可感受到郑和在此眺望太平港的心情,似乎看见整装待发的船队停留在太平港中,塔上吹来的阵阵海风,仿佛变成了出发的号角。

1681370193852309.png

圣寿宝塔下成了公园,每日来此休憩的市民众多。

  吴航儿女的思乡之塔

  对于长乐人来说,圣寿宝塔有着特殊的意义。

  近千年来,圣寿宝塔一直是长乐的地标,它阅尽千年岁月和人世沧桑,见证了长乐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北宋往事早成历史云烟,圣寿宝塔却是北宋以来在长乐留下的最大遗产,是海内外吴航儿女心中的故乡之塔。

  1981年,国家拨款修缮圣寿宝塔,于1984年竣工。1985年,长乐县政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拨款在“天妃宫”“三峰塔寺”旧址上兴建了郑和史迹陈列馆。

  原长乐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蒋滨建,曾亲历并拍摄了当时修复完工的庆典——人潮汹涌,可见长乐人对于圣寿宝塔的热爱。

  蒋滨建说,对于后来的每一代长乐人来说,圣寿宝塔是他们自有记忆以来就熟悉、仰望的顶尖构筑物,在潜意识里,一代代的长乐人把这座古塔当做故乡的象征,将对故土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这座古塔上,这也是长乐人再自然不过的情感。

  很多久别故乡的长乐人,在重返故乡时,远远看到圣寿宝塔,游子之思就会涌上心头,激动情绪难以抑制。

  待发掘的海丝文化遗址地

  近年来,长乐区不断加强对圣寿宝塔的巡查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2006年,圣寿宝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遗址地。

  2017年,长乐区委托福建博物院文保中心针对圣寿宝塔制作了全面的文保规划,目前规划基本完成,已提交国家文物局审批。待审批通过后,将根据规划进行修复提升。

  圣寿宝塔所在地,现已辟为长乐郑和公园。公园占地105亩,树木苍翠、草木葱茏,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锻炼健身的绝佳场所。

  “福州海丝文化遗址,散落在长乐的并不少。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发掘海丝文化内涵,将海丝文化与长乐历史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海丝文化的附加值,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长乐区有关负责人说。

  □文化时讯

  ●长乐区近期将启动九头马古民居、新宁古县、南雁山炮台等重点文物修缮工程,推进南阳省委旧址、区博物馆等展馆数字化提升,挖掘本土非遗资源,展现长乐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保存形式。

  ●为纪念长乐建县1400年,进一步挖掘城市内涵,打造城市视觉景观,强化城市品牌形象传播,提升现代化国际城市领航区文化品位,全力打造生态创新宜居的现代长乐、国际航城,近日,长乐区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长乐城市和重点景区公园雕塑的主题和点位。

  ●日前,福建省文物局公布福建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玉田琅尾港抗日伏击战纪念地入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近日,“吴航汉韵风 巾帼展华彩”汉服游园会活动在长乐区和平街举行。150多名来自区直各部门女干部职工代表参加活动,现场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吴航古韵风情,为全方位建设现代长乐、国际航城贡献巾帼力量。

  □长乐至宝

  郑和铜钟

1681370208965199.png

资料图

  郑和铜钟,又称三清宝殿铜钟。明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为其所建长乐南山三清宝殿而铸造。钟高68厘米,钮高14厘米,口径49厘米,重77公斤。

  铜钟下部铭文5组共54字行楷,每字1.8厘米,加标点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廻平安吉祥如意者。”

  (记者 徐文宇)

  《福州晚报》(2023年4月13日 A08版 闽都文化·长乐)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