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郎与冷霜婵
《荔枝换绛桃》剧照
闽剧一向以其平民化、世俗化的审美观照和浓郁的乡土特色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其中,闽剧《荔枝换绛桃》是具有福州特色的中国式悲剧的典型,被誉为福州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是福州本地的传说,这出戏特别受欢迎,久而久之成为经典剧目,主人公的坚贞爱情成了福州西湖的一个美丽传说。
《荔枝换绛桃》根据流传在福州的民间故事编写,并参考民间传说及清代小说《闽都别记》有关章节。剧本叙述五代后唐时,福州城内利涉坊书生艾敬郎与邻女冷霜婵相爱,用福州特产荔枝与绛桃互赠,表达爱慕之情。结果冷霜婵被闽王掠入宫中,艾敬郎冒死闯宫。闽王百般威胁,二人拒不相从。闽王无奈,将二人锁入柴塔以死相胁。二人临危不惧,双双跃入火中化作一对鸳鸯腾空而去。
故事发生在端午时节的福州西湖。第一场《邂逅》中,艾敬郎与冷霜婵就是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初遇的。冷霜婵对艾敬郎颇有好感,却因为女儿家的矜持不敢打听有关艾敬郎的消息。邻居归大娘看在眼里,嘴上却不明说,先是谈“知否西湖渊源”,再谈“今日西湖热闹非常”,最后又说到“离荷亭半里路,那边是西涧,这里去西门”。归大娘天南地北地说,却唯独不提艾敬郎。此刻的冷霜婵焦急万分,频频暗示“现在之事使我了然”“不听你讲天气”“别件事不必讲,只要讲此刻”,却也唯独不提艾敬郎。在这样两相僵持之下,归大娘的一句旁唱揭示了原来她有意装傻。“分明霜婵话难出口,我看样式猜她腹肠。她既然不说我也诈眠梦,看看是谁先看言。”很显然,冷霜婵对艾敬郎的爱意,归大娘是明白于心的,但却一再装傻,这就“苦”了冷霜婵,使她陷入了欲言而又不敢言的境地。而读者也知道归大娘在装傻,因此充满了淡淡的喜剧味道。
在《荔枝换绛桃》的第五场《巧遇》中也体现了这种“喜”的运用。七夕时节,冷霜婵与艾敬郎隔河巧遇。两人诉说真情,以解相思之苦。虽有一河之隔,但已私订终身,百般恩爱,让人如沐春风。这种喜悦感受的情节,一时令人忘记了这是悲剧,但却丝毫无损整部悲剧所带给人的强烈震撼力,因为七夕相遇的美好还未完全消退,冷霜婵就被闽王强行征选入宫,由喜转悲。
第二场《投荔》情节发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桂枝里。桂枝里河沿与吉庇巷平行,河北岸的吉庇巷人家将后门埕的建筑对准了小河,以充分利用河道的便利,欣赏小河的风光。大多数人家都在沿河驳岸撑起木柱,搭盖起小楼延伸到河水的上方,成了沿岸而居的吊脚楼,这里往往是书生读书作画的地方。河南岸的桂枝里在河沿留出了一条植有古树的小街,街的南边也朝北搭盖着不少木构小楼,楼上大多住着未出阁的小姐。这种特殊的建筑结构使得艾敬郎与冷霜婵能够隔河相望,又不暴露于人前,让误会与巧合的发生成为一种可能。
《投荔》一场中,艾敬郎欲将荔枝收入画幅之中,却被冷霜婵误认为“莫不是口干思饮”,见艾敬郎下楼之际,冷霜婵欲“采摘荔枝与他止渴”,“表我一片情义”。可见霜婵有情,但如果没有这次误会,也不会造就一段姻缘。紧接着,艾敬郎得知冷霜婵投于他荔枝感动不已。恰时,艾敬郎母亲舒氏拿绛桃上,见画中荔枝,追问:“这是什么?荔枝?”艾敬郎以为心事被发现,颇为惊慌,手忙脚乱地急把画遮盖住,造就了第二个误会。艾敬郎借用唐人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题在绛桃上,投向冷霜婵以表心意。而冷霜婵由于矜持假装刺绣,见无动静时,正要上前拾起绛桃,不料冷霜婵母亲容氏走上阁楼。霜婵急中生智,将裙子罩在绛桃上,并催促容氏快点下楼。这形成了第三次巧合。冷霜婵又投以艾敬郎荔枝,并用绣笔题上“心有灵犀一点通”。艾敬郎拾荔,颇喜,心不在焉地说道:“荔枝,荔枝,这荔枝心有灵犀一点通呀。”舒氏以为艾敬郎中暑而看着荔枝说胡话,却不知此荔枝非彼荔枝。这又造成了第四个误会。《投荔》全场都是在误会和巧合中度过的。容氏和舒氏频频出现,使得两位主人公原本埋藏在心里的情感慢慢地明朗化起来。
《荔枝换绛桃》毕竟是一部悲剧,尽管在它的前半场描写的是艾敬郎、冷霜婵两人的爱情,在涉及民情风俗时,不乏喜剧的场景,但它的结局却是为爱殉情。请看《荔枝换绛桃》全剧的结尾(第七场《火殉》):
起火——
武士应声。殿下火势熊熊而起。
艾敬郎、冷霜婵怔怔地对望。
伴唱:夫妻火里化鸳鸯。
艾敬郎、冷霜婵投入柴塔,烈焰飞空。火里飞出一对鸳鸯,腾空飞起。
王延翰及武士均为怔倒。
幕落。
这里描写的是冷霜婵不愿被王延翰纳入后宫而遭受火葬的结局。“火里飞出一对鸳鸯,腾空飞起”“王延翰及武士均为怔倒”等“补恨”的方式,是冷霜婵与艾敬郎追求的自由爱情遭到毁灭之后,以一种虚幻形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补偿。冷霜婵与艾敬郎以“鸳鸯腾飞”结尾,带着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爱情超越生死,即使两人的肉体不复存在,却能以一种意象来完成一种重逢,是对这种美好追求的一种肯定方式。另外王延翰在看见此情此景之后十分震惊,到最后甚至一病不起,更是与福州人乃至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的“恶有恶报”的观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无疑,《荔枝换绛桃》是一幕中国式悲剧,它结合了福州风俗民情,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来源:福州日报社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