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洪哲
最新版本《闽都别记》
《闽都别记》是一部福建民间传奇的鸿篇巨制,全书讲述了唐末至清初福建(主要是福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地方掌故,被后人视为福建乡土文学的瑰宝。值得注意的是,全书约有十分之一的章回涉及福州与海外国家交往的情况。这是福州丰富的海丝文化在乡土文学中的表达和呈现。本文选取其中一个有关麻喇国的故事,希望通过探究福州与麻喇国的历史渊源,进一步挖掘《闽都别记》中的国际元素。
福建人在麻喇国的奇幻之旅
《闽都别记》虽然是以福州地区的人和事为主,但又并不局限于福州,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铺陈和建构,将福州与世界进行有机联结。
麻喇国这个故事发生在明代永乐年间,主人公是一位漳州商人,名叫郝元,在一次坐船前往日本售货的途中遭遇暴风袭击,船上大部分人葬身海底或失踪不见,只有郝元等5人抱着木头漂流到一个叫麻喇国的地方。
麻喇国国王听闻有中国人到来,立即下令将人带到宫中。但是一见到中国人,国王就被吓得半死。因麻喇国与中国相隔甚远,人的样貌很不相同,麻喇国的人普遍青面獠牙、凸嘴仰鼻,形如中国的鬼怪,然而全国上下习以为常、以丑为美。于是,国王见到白面端正的中国人,反而吓得尖叫“见鬼”,并下令将中国人驱逐出境。
刚刚从死神手中逃生的郝元等人万念俱灰,正欲共寻死路之际,麻喇国一位名叫哈拉沙的高官找到郝元等人好心劝说,并将他们带到自己家中热情招待。原来哈拉沙以前与中国人打过交道,知道中国人有经济奇才,将来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可用之处。
郝元等人就这样在哈拉沙家连续居住了两三个月,郝元居然慢慢学会了麻喇国的语言。于是,郝元与哈拉沙交流的话题逐渐深入到治国理政方面,郝元将中国的儒家治国思想详细讲解给哈拉沙听,哈拉沙被中国先进的思想理念所折服,于是将来龙去脉向国王禀报,并建议请郝元担任国师。
此时的国王还未从上次惊吓中缓过来,虽然他对郝元的治国之道十分赞同,但还不敢再见到中国人。他要求以后由郝元定期给哈拉沙授课,再由哈拉沙来教自己施行。虽然程序繁琐,但是收效明显,麻喇国国政从此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就这样过去了半年。一天,麻喇国王宫计划请戏班演戏,哈沙拉果断地请郝元加入戏班。他们在王宫里上演了一出《张飞奔走樊城》。因为演戏需要化妆,郝元必须将脸涂黑,国王看了突然觉得十分顺眼,于是同意聘郝元为国师,郝元也由此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几位中国人此后就在麻喇国定居,并娶当地妇女为妻。郝元之妻名叫巴??,她在怀孕数月后突然被宣告死亡,连郝元也不知尸体去向。几个月之后,国王的正夫人产下一子。神奇的是,孩子的面貌与中国人很像。
原来,麻喇国国王虽然妻妾成群,但一直未有生育,国王的正夫人于是设法将怀孕的巴??软禁,在其生育之后向国王谎称孩子是自己所生。
老年得子的国王给孩子取名哈卜满,对其宠爱不已。虽然国王一度向郝元询问孩子像中国人的原因,郝元则回答:“王今行中国之政,万物皆风化同中华。先化龙种,次及官种,后及民种,顷刻小邦变为大国,乃上天所赐,将来并诸外岛,合为一统山河之兆。”国王从此对哈卜满深信不疑,并立其为太子。
后来,国王病逝,哈卜满顺利接任王位,并封郝元为相父。哈卜满常留郝元在王宫相会,外而君臣,内实父子。郝元多次劝哈卜满要注意,免得走漏风声。哈卜满则满不在乎,认为即使外人知道了也无妨,甚至放弃王位回到祖国也未尝不可。
郝元辅佐国王以来,国家大治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无奈,郝元因年老去世,哈卜满以父礼治丧,披麻戴孝,被国内外所怀疑。及至巴??去世,哈卜满再以母礼治丧,加剧了外人的猜疑。麻喇国王族暗地调集大军,密谋推翻哈卜满。
摊牌时刻来到,哈卜满表示自己无意王位,只想安全地带着家属和其他中国人回到中国。王族也不愿大动干戈,同意了哈卜满的要求。
哈卜满一行经过漫长的航行,最终在福州闽安镇登陆上岸。哈卜满对福建地方官说明自己为麻喇国国王,因王位被族叔夺占无处可投,特率陪臣及家属归附天朝,并向永乐帝进献了夜明珠、通天犀等宝物。永乐帝收到宝物和相关报告后大喜,立即令哈卜满入京封爵。命令下达到福州,不料哈卜满忽然得病去世。永乐帝大为感伤,赐谥其为康王,厚葬于福州,其他陪臣及家属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这个麻喇国故事的主线就算结束了。
麻喇在亚洲还是在非洲?
《闽都别记》中的情节安排自然充满了想象和虚构,最初印行此书的董执谊在跋文里曾说道,“其书于正史及别史记载各十之三,野说居其四焉”。但是,作为乡土气息浓厚和地方色彩鲜明的乡土小说,其所表达的内容必然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正如麻喇国的这个故事,开头是从福建人前往日本做生意开始的,这是历史上福建人航行海上,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事实。在这个故事所涉及的4处地点中,漳州、日本、福州均是真实存在的。考证出麻喇国为何处,对分析古代福州的对外交往情况,深化福州海洋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目前为数不多有关《闽都别记》的书籍和文章中,对麻喇国是历史上的哪个国家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中最有影响的说法认为,麻喇就是位于航海要道的马六甲(满剌加)。如当前市面上所发行的《闽都别记》最新版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校注本中,在关于麻喇国的注释中明确指出其为马六甲,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一带。在其他一些涉及麻喇国的著作中也多认为麻喇是马六甲。
马六甲原为一无名渔村,四处草莽丛生,一片荒凉。由于土地贫瘠,粮食不足,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但是自中国唐代开始,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马六甲海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东西交通之间的要道。到了1402年,马来半岛上一个强大的国家——马六甲王朝(中国史书一般称满剌加国)成立了,其王城位于当今的马六甲市,全盛时期的国土范围覆盖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西南部。
巧合的是,永乐帝也是于1402年即位,从故事发生的时间上来说倒是非常契合。永乐帝登基后,多次派郑和下西洋,马六甲是必经之地。郑和舰队不仅多次在马六甲驻泊,还在马六甲设立官厂储存物资,开展贸易。正是在郑和下西洋期间,满剌加与中国的关系得到飞速发展,正式成为了中国的朝贡国,满剌加国王还亲自前往中国朝见永乐帝。这一点也确实与小说情节有相似之处。
当然,认为麻喇为满剌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名相似,读音相近,也就是认为麻喇即为满剌加的谐音。关于满剌加的国名,在中国史书上有多种说法,其中《海国闻见录》中的麻喇甲与麻喇最为接近。
近年来,出现了第二种观点,认为麻喇国可能位于非洲。相关文章在有关麻喇国的论述中,从麻喇国国民皮肤为黑色,以及由麻喇国到中国航行时间较长的角度,推测麻喇国国民可能是非洲黑人,所以认为麻喇国可能位于非洲。
麻喇应为古麻剌朗的多重证据
初读《闽都别记》,笔者也觉得麻喇为满剌加一说很有道理。但是通过比对《明史》《闽都记》《闽书》等史料,并结合麻喇国的地理特征,笔者最终改变看法,认为麻喇应该是历史上的古麻剌朗。
关于古麻剌朗,史书上也有多种称呼。成书于明末的《闽都记》称为古麻剌,几乎与此同时成书的《闽书》则直接称麻剌。麻剌虽然与麻喇还有一点点细微的差别,但已经是最接近麻喇的国名了。
再看古麻剌朗的具体情况。《明史·外国传》明确提到古麻剌朗国王到北京朝贡之后,于返回途中在福建去世,永乐帝赐其谥号为康靖,这与小说中的情节特别是谥号已经极为相似了。与《闽都别记》一字之差的《闽都记》对古麻剌朗国王在福州的情况有更详细的记载。在《闽都记》卷二十中写道,“康靖王墓:在草市都茶园山。国朝永乐间,古麻剌国王入贡至闽,疾卒,赐谧康靖”。我们再来看《闽都别记》有关内容的原文,“……表下到福州,不意哈卜满忽得病而卒。闽藩又进报卒之表,帝悯甚,赐谥为康王,葬于闽山,春秋致祭,按日给饩,诸陪臣皆食廪于官,以恤柔远勿缺等批。降诏到闽,藩司将哈卜满葬于西门外草市都茶园山”。两者关于国王安葬的地方——草市都茶园山记载完全一致,我们已经基本可以确定麻喇就是古麻剌朗了。因《闽都别记》成书时间普遍认为在乾嘉年间,比《闽都记》晚了约200年,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闽都别记》在历史文献基础上的加工创作。
至于古麻剌朗位于何处,这是一个基本有定论的问题,学界普遍认可古麻剌朗位于现在菲律宾的棉兰老岛。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朝贡国,学界对古麻剌朗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不少,本文不再细说。但我们如果用麻喇国位于棉兰老岛的结果来复盘整个故事,又能进一步论证麻喇是古麻剌朗一说。
前文提到郝元曾对麻喇国国王说过,“王今行中国之政,万物皆风化同中华。先化龙种,次及官种,后及民种,顷刻小邦变为大国,乃上天所赐,将来并诸外岛,合为一统山河之兆”。其中“将来并诸外岛”这一句异常关键。小说随后又出现了“各岛皆野蕃,惟八国颇知礼义,亦常自操戈相夺。至郝元在麻喇国为国师,效桓公九合诸侯会议,八国歃血誓盟”。这八国是包括麻喇国并以其为盟主的。由此,可以推测出麻喇国是一个岛国。通过这一结果反推,我们也可以发现古麻剌朗比满剌加更符合实际,因为满剌加不是岛国,而古麻剌朗则位于岛上。
从《闽都别记》看闽都文化的国际范
《闽都别记》是一部建立在历史资料和传说的基础上,由作者予以改编、加工再创作的文学作品。在麻喇国这个故事中,作者巧妙地创设郝元这一角色,赋予其在麻喇国波澜跌宕的一生,通过安排其子接任王位并最终病逝福州,回到了与正史基本一致的结局。
这个故事中的大部分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如果没有福建人自古以来善于航海的优良传统,以及频繁前往菲律宾、日本等国开展海上贸易的历史事实,作者是难以构建如此接地气情节的。因此,《闽都别记》不仅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乡土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的地方文献。
除了麻喇国这个故事,《闽都别记》中还有大量关于福州与海外国家交往的内容,其中既有普通福州人在海外游历冒险的故事,也有郑和下西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这样的重大事件,既讲述了有关日本、琉球、朝鲜等真实存在国家的事迹,也描写了诸如女人国、长手国、无影国、鬼国之类的虚幻国家。《闽都别记》中所展现的异域风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福州海丝文化的丰富多彩。
《福州晚报》(2023年5月10日 A06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