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馆”够,各有精彩 大咖带你了解文庙和市博物馆
2023-05-1809-37-27来源:福州晚报

20230518_A04_01_32.jpg

福州晚报编委、市博物馆理事会成员雷岩平。视频截图

20230518_A04_01_31.jpg

市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刘婷婷。视频截图

  由福州市博物馆与福州晚报联合策划推出的《福州“馆”够》系列视频,刷爆朋友圈。

  视频中,文博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博物馆理事会成员、博物馆从业者,为市民提供不同角度的探馆方式,带领市民领略福州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上期揭秘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和邓拓纪念馆(详见本报5月16日A8版)。本期让我们走进福州文庙和市博物馆。

  福州文庙:

  见证千百年书香隽永

  “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了,福州的大街小巷几乎走了个遍。位于鼓楼区圣庙路的福州文庙,始终给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福州晚报编委、福州市博物馆理事会成员雷岩平说,闽都千年文教的缩影隔着这道棂星门,与墙外的城市光景交相辉映,延续了1000多年。即便是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仰望这道红墙仿佛仍能听到琅琅读书声。

  福州文庙为何处在这闹市之中?唐大历八年,观察使李椅将文庙从福州城西北移建到现在的圣庙路,并实施了福州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官方“兴学”行动。除了改善学习设施,还通过大办祭孔典礼、考生欢送仪式,来表达官府对读书人的崇尚,鼓励更多百姓读书、识字。此后,福州文庙历经几个朝代的扩建,推行“庙学合一”,逐渐成为福州培养文化人才的中心基地,也是尊孔崇儒的礼制发扬地,见证了福州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书香隽永。

  雷岩平介绍,如今的文庙,成了供市民及游客参观的宝藏打卡点。通过展陈,我们可以一览“海滨邹鲁”文教的兴盛;看到古代学霸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探寻福州4073位进士、16位文状元、12位武状元持续“霸榜”科举的奥秘,还能通过文庙举办的祭孔大典、拜师礼、公益道德讲堂等,学习传统文化和祭孔礼仪。

  福州文庙作为闽都文脉的重要承载地,使命仍在延续。更重要的是这座文化地标,已经走入福州市民的日常,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市博物馆:

  多样呈现灿烂闽都文化

  “福州市博物馆是在1987年创建的,当时的市博‘寄居’在于山风景区的大士殿里。2000年元旦,筹建多年的福州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就是现在位于晋安区文博路的市博。”金牌讲解员刘婷婷娓娓道出市博的历史,“3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市博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千年闽都的灿烂文化在这个极具福州古建筑特色的空间里,以多样的形式呈现。”

  福州有2200年的建城史,灿烂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宝贝”。

  在市博,我们可以见到2200多年前的祭祀酒器,里面藏着古代福州人和天地沟通的“密码”。这件近800年前风靡福州的时尚单品,出自茶园山南宋古墓。它见证了墓主夫妻忠贞不渝的爱情,也印证着古代福州丝制的高超水平。

  在市博,我们能看到鬼斧神工的无墨之画、独树一格的白描艺术……大量的宝藏勾勒出千年闽都的文化肌理,也收藏着古今福州人点点滴滴的日常。

  数字化技术让市博的展陈更加精彩。在“福州城图”,你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300多年前福州城日出日落的生活场景;在“数字多宝阁”,你可以多元化“触摸”文物、聆听“故事”;在“海底隧道”,你可以在水下沉船里“探宝”,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特色专题展览、传统节日活动、道德讲坛讲座……市博不断为市民献上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未来,以国家大型博物馆的标准进行建设的市博新馆将落户三江口,成为一个闽都文化新地标,继续为广大市民的美好生活添光溢彩。(记者 管澍)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