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清市海口镇海口村,横跨龙江下游。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竣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历时十载。由太平寺僧惠国、守思等募缘兴建。初名“螺江桥”,后改“永平桥”,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龙江桥”,俗称“海口桥”。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年(1664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民国8年(1919年)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修整。桥东西走向,平梁式石板桥,全长476米、宽4.6米,现存40孔39墩,墩船形,间距约11米,每墩长9.2米、高6米、宽3.6米。桥梁用长9.5米、宽0.67—0.75米的条石互相扣合。桥头立一对实心石塔,高5.05米,七层八角,仿楼阁式,须弥座,塔壁每面浮雕佛像一尊,顶为葫芦塔刹。此桥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为福建省四大古桥。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州市文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