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勤暖
闽清有个叫“塔庄”的大镇,很多人对这个地名的由来困惑不解。网上查,解释是“据传该村从前有个塔,山下有村庄,故取名‘塔庄’”。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福建卷》记载:“塔庄镇因旧时五都村口象鼻山麓建有白塔,取名塔庄村,后镇人民政府驻于此,故得名。”最近,笔者在提炼闽清进士文化中发现,塔庄的地名原来与闽清宋代释褐状元黄唐有关,“塔庄”这个名字蕴含着深厚的虎丘家国文化。
大家一定对“雁塔题名”这一成语不陌生,它是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该成语出处是五代十国时期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说的是自唐代神龙元年之后,凡进士及第,都会自觉去南郊大慈恩寺,做一次“雁塔题名”之事。
进士及第为何要去长安城南大雁塔题写自己的名字?要了解这个事情,我们还得从大雁塔说起。
雁塔,亦名大雁塔,在今西安(古称长安)慈恩寺,是唐永徽三年(652年)由玄奘法师所建。长安为唐代首都,自神龙年(705年)以来,凡进士及第,皆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雁塔题名”,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
《南部新书》记载:“韦肇,初及第,偶于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说的是韦肇金榜题名后,来到大慈恩寺上香还愿,正赶上这里给修建好的寺塔题名,于是也就把自己的名字写了上去。韦肇之后,考上进士的学子也效仿韦肇的做法,去大雁塔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后来,这成为流行在进士们当中的一种风气,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凡新科进士及第,除戴花骑马遍游长安城之外,还要一起曲江流饮作诗品评,杏园探花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笔墨题写在墙壁上留念,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于是“雁塔题名”成为了唐中后期进士们最流行的做法。后来苏轼、苏辙等登科第者皆曾题名于塔上。
唐代进士于曲江宴赏之暇,也有题诗于塔上的,如杨载《送完者都知同》:“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林光新《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所以又有“雁塔题诗”之说。唐杜甫、岑参等大诗人赏唱和题诗于塔上,至今仍传为美谈。
闽清黄姓始祖虎丘黄敦,唐末(885年)随王审知兄弟从河南经江西入闽,在闽清建县之前的898年辞官不就,来到尚处于蛮荒时代的侯官县梅溪场,隐居于风光旖旎、生态优美的盖平里凤栖山(今塔庄镇秀环、坪洋、秀洋村一带)。在这里,他响应闽王王审知的号召,带领乡民大规模开发山地资源,“结庐垦田,辟园亭,艺花木,志乐山林”。他看到当地乡民尚未开智,就经常在家里讲学诵经,用中原先进文化、农耕知识和儒家礼乐经典教化他们,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黄敦认为家风好了,子孙成才了,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于是他在自家厅堂墙壁上亲自题写“六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的训子诗,教育子女要和为贵,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家和才能万事兴,宣传“护国积善,诗礼传家”的家国文化理念,开启了闽清“诗礼传家”的优秀传统,因此虎丘古厝成为了闽清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场所。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虎丘三世孙黄彦荣奏请朝廷把虎丘古厝敕名曰“护国积善院”。这个“护国积善院”,后来成为闽清千年文脉的发祥地。
在重文轻武的宋代,科举制度和进士文化发展到巅峰。深受虎丘家国文化熏陶的虎丘后裔和梅邑学子,纷纷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虎丘七世孙黄稹于皇祐元年(1049年)成为闽清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在黄稹的影响下,人们把“护国积善,诗礼传家”作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晴耕雨读,蔚然成风。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诗赞曰:本是凤栖一草庐,八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山长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在“护国积善院”读书的许将也深受影响。据传许将进京赶考前一年,正在积善院读书,晚上梦见老虎闯入他的住所,原本惊骇不已,突想起虎丘“虎葬之异”传说,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于是用诗《句》记述了此事。《句》诗云:“昨夜虎入我园,明年我作状元。三素云飞依北极,九农星正见南方。楼台随地尽,江海与天浮。”据梁克家《三山志》记载,许将告别恩师时写了一首《别师——留题积善院》:“为爱山居乐,居山又忆家。菊黄来日蕊,梅白去时花。水阔离情远,霜晴别路赊。前程回首望,空指暮天霞。”除写出许将依依不舍离别护国积善院和恩师的复杂心情外,也表达了许将对考取功名的必胜信心。果然在1063年殿试中,许将拔得头筹,获状元及第,成为福州历史上第一个、福建第三个状元,一时轰动朝野。
许将考取状元,更加鼓舞和激励家乡闽清学子们刻苦攻读。闽清历史上共有198位进士,有178位是宋朝人,曾涌现出陈祥道陈旸“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的盛况。宋淳熙四年(1177年),虎丘十一世孙黄唐成为闽清历史上第二个状元。为表彰许将和黄唐两位状元,也为了激励后生也能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官府在县治前为许将立“状元坊”,在县治东为黄唐立“释褐状元坊”。同时,为了给予两位状元莫大荣耀,参照当时进士“雁塔题名”的流行做法,为两位状元建“雁塔”。旧《闽清县志·名胜志》记载:在县治台山建石塔,山下建“柱流亭”,今塔在亭毁;在黄唐家乡居仁里(即塔庄)象鼻山建雁塔,山下建“柱流亭”,后改名“爱留亭”,今塔圮亭在。有了以黄唐为荣所建的雁塔,雁塔所在地的村庄宋时始获名“塔庄”或“雁塔”。
此后便有以“雁塔”为“居仁里”美称的文艺作品出现,如黄敦祖厝“护国积善院”有副长联:雁塔绍家声,簪笏累传,不愧颖川称第一;龙峰绵世泽,科名蔚起,堪承江夏美无双。
清邑岁贡旧《闽清县志》协修黄培元《塔峰记胜》云:……其地则原野林丘,其人则士农工贾。人烟万户,衡宇夹溪。往来多羁旅之踪,形势占山川之胜。尔乃龙源月朗,象鼻山人语半空。雁塔风清,狮头岩鸟声几处。七星墩遥凌北斗,百尺楼高峙西溪。水碓盖云,几杵声飞寨头坂;玉壶沽酒,一帘影映塔庄街……
细看周边县市区,永泰置县1200多年也有不少才俊英杰雁塔题名。据民国十一年(1922年)版《永泰县志》记载,永泰后人为纪念萧国梁、郑侨、黄定在南宋乾道七年连中三科状元而在樟城修建“联奎塔”,塔呈锥体状,立于山巅,镇于河畔。
旧《闽清县志·名胜志》记载:“塔庄在五都。地方平坦,溪流环之。为黄氏聚族处。亦名雁塔。后枕龙峰,占一邑溪山之胜。”
由此可见,塔庄地名的由来与“雁塔”有关,是因黄唐中“释褐状元”而在当地建“雁塔”之故。而黄唐高中状元,则是传承和弘扬虎丘“护国积善,诗礼传家”家国文化所结的硕果。
《福州晚报》(2023年7月21日 A14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