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地名趣谈|话说“打铁港”
2023-07-2110-08-54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打铁港,在福州台江的河口。

  河口,是闽都人文历史非常厚重的所在。这里现在正在打造“三宝城”。包括打铁港公园、南公园、光明港公园、南公河口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福州城市新的地标。这个打铁港公园就是以打铁港为名的新公园。

  打铁港,是什么?是一条河。福州市区的一条内河,属通航河道,北自王庄大树下接琼东河,下游与瀛洲河、达道河、光明港相接。据说,因为当年河岸上有王府打造兵器的工厂,所以取名打铁港河。如果实地去看,附近就是清初靖南王耿继茂的花园府邸,后来叫南公园。

  也许,这河原来就是叫“打铁港”,没有“河”字。福州地区过去称小的水道为“港”,如“漳港”“帝君港”“新港”等等。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港口码头。这条港,因为岸上有打铁店,就被称为打铁港。现在的打铁港公园,就不称为“打铁港河公园”。

  岸上的打铁店,是王府打造兵器的工厂吗?可能是,也可能只是“后起之秀”。因为,约比耿继茂建兵工厂早两千年的时候,河口这里就是东吴造船的基地了。

  春秋战国间,部分吴越人流徙入闽,吴越先进的造船技术传入。到秦汉时期,闽越族就很会造船了。此后,福州的造船技术长期居于全国前列。据《三国志》记载,当时侯官(今福州)的造船工场,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之一,设置有典船都尉,管理造船事业。因为临大江,因为生产生活的传统,还因为当时造船所需的松、杉、藤、棕、铁、生漆、桐油、苎麻、蛎灰等物料比较充裕方便。唐代,福州是著名的海船建造基地,能承建大量的海舶与战舰。河口很早就是造船的重要平台。

  明代,由于闽北木料沿闽江而下,这里自然成为全省战船建造中心,也是官用民船的建造基地。据《明成祖实录》载,永乐元年(1403年)安排南台建造海船137艘。河口地区还是册封琉球国王所用册封舟的造船和修船工场。《福州府志》说:“防海之舟……造之三卫,旧各有厂,景泰间,始并为一厂,在河口。”明中叶,福建盐运使姜恩批准在南台新港建立机构,专门招商造运盐船。这个“打铁港”,可能就是东吴造船基地的遗存。这里手工铸造的船钉,曾经名闻遐迩,也印证着即使是“兵工厂”,也是造战船的。

  过去,福州各县的乡镇乃至乡村,都会有一家打铁店或打铁铺,这是农耕社会的区域“标配”。农耕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生活用具许多都是铁器产品,如农作的锄头、铁耙、犁耙、镰刀和木工的斧头、锯子,以及生活需要的铲、勺、钩、钉等。这些打铁店铺一般只是一间简陋的临街作坊,店堂口摆挂些铁器成品,店堂内安个大火炉,炉边的风箱一拉,炉膛内熊熊燃烧。后来改用鼓风机,火势更猛。一般是一位师傅和一个徒弟,偶有一对夫妻,面对面锤打不停。

  打铁是一种原始而实用的锻造工艺。随着打铁技艺的不断发展,打铁慢慢衍生成了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打铁是力气活,还要在炼炉旁忍受炙烤。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名列第一,可见其苦。换个角度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有个好身体。沉重的大锤轮番起落,需要的是爆发力和耐力。

  台江是手工艺行业风生水起之地,打铁港曾经辉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铁这项传统技艺也慢慢被机械作业所代替,打铁行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打铁店不多见了。打铁的手工艺越来越稀少,也就越来越珍贵,或要成为“非遗文化传承项目”了。

  如今,打铁港公园作为南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配套项目,将助力打造以河坊、街区为载体,以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为主题,具有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特色、民间文化特质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

  《福州晚报》(2023年7月21日 A14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