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高风——连江透堡杨氏宗祠
2023-07-2310-28-2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黄凤清  

  连江县透堡镇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风景秀丽的炉峰山下、飞凤桥边,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乡村家祠,那就是名闻十里八乡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透堡杨氏宗祠。它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2006年依原貌如旧修葺。重修后的杨氏宗祠占地面积176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成为八闽名祠。

1690166004891760.png

杨氏宗祠坐北朝南,是明代建筑风格的三进五开间结构。

1690166034124254.png

宗祠前后都有回廊,可避风雨。

  “四知堂”中天下杨

  杨姓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杨伯侨为杨氏得姓始祖。

  俗话说“天下杨,四知堂”。杨氏家族堂号“四知”,即“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源自东汉名士、杨氏始祖杨震“暮夜却金”的典故。全国各地杨氏宗祠多以“四知堂”为号。

  透堡杨氏于南宋时迁入连江,繁衍生息,户丁日旺。据透堡《杨氏族谱》记载:透堡杨氏原籍河南固始。“宣和末避金乱入闽,迁建宁一带”。宋端平年间,杨氏元孙杨熙“以览胜之游入连东阳(透堡),因税驾焉,羡山水之奇观,乐风土之醇美,乃携三子徙居安德里陇柄村为迁透始祖”。

  杨氏在透堡陇柄村原有一祖厅,由宋代杨氏二世祖杨均所建,面积165平方米,迄今保存完好。因人丁繁衍兴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族裔又在透堡杨厝街(今透堡南街)建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框架,封闭式轴心布局,三面风火高墙,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三进式六扇五间院落,两个天井,前后有回廊,可避风雨。顺着中轴线,依序为门厅、天井、主厅、后天井、神楼,建筑肃穆庄重,构架严谨,古色古香。

  走进宗祠大门,即可见主厅高挂着的“进士”“文魁”等御匾。其中中堂之上的“敦睦高风”匾尤为显眼。它出自明代首辅叶向高,题字时间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工部右侍郎、琯头人董应举也为插屏门题写了“教义堂”匾额。祠堂正厅的楹联亦多出自名人之手,如叶向高的“孝友家声光日月;胶庠祀典并乾坤”,陈第的“祖宗从昔以来,聚族敦伦,春露秋霜在令德;孙子继今而后,明经讲义,云龙风虎应昌期”等等。

1690166055989880.png

中堂上“敦睦高风”是明代首辅叶向高题字。

  红色祠堂扬英名

  杨氏宗祠不仅是“八闽名祠”,也是邓子恢指导下的连江秋收减租斗争的遗址,可以说是一座红色祠堂。扬名八闽大地的革命烈士——杨而菖就出自透堡杨氏。

  杨而菖幼年失怙,母亲靠打工坚持供其读书。年少的杨而菖在读书识字中,内心就萌生了革命思想。1929年,杨而菖回到透堡杨厝街,以教书身份为掩护,开办农民夜校,传播革命思想。1929年2月,杨而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土地革命时期连(江)罗(源)乃至闽东苏区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30年端午节,连江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杨氏祠堂成立,杨而菖任支部书记。32名骨干在他带领下于透堡庐峰寺秘密成立“农夫会”。同年10月,中共连江县委成立,杨而菖被推选为县委书记。在陶铸和邓子恢的指导下,杨而菖领导农民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二五减租”打响了闽东第一枪。在敌人的镇压下,透堡农民暴动虽然最终失败,但透堡的土地革命轰动了整个闽东,各地运动也随之风起云涌。

  1933年2月,杨而菖率部接连攻占透堡、晓澳、筱埕等地,开辟了拥有20多万人口的连罗红色革命根据地。随后,部队扩编为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总队,杨而菖亲任总队长兼政委。

  1934年1月1日深夜,杨而菖率领工农群众万余人向马鼻镇进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杨家一门忠烈。新中国成立后,杨而菖和他的胞兄杨与可、胞弟杨与福均被追认为县团级以上烈士。他的母亲王水莲(杨母)被人民群众尊称为“红心铁骨的革命老妈妈”,曾三次晋京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六世同堂”续佳风

  杨氏一族在透堡能够根深叶茂,清名远扬,也与阖族“六世同堂”的传统及和睦亲善的家风密不可分。

  元初,透堡杨氏第七代裔孙宗连,崇德尚义,办事公道,对族人不分亲疏一视同仁。杨宗连的伯父杨佑去世,遗下两个幼儿。杨宗连视如己出,抚养爱护有加。其孝友义行,得到妻室陈氏的鼎力支持,更得到族人的充分认可。杨宗连还以身作则,财不私蓄,事事为先,力不吝存。家族亦以之为楷模,各尽所能、勤俭持家,满庭祥和义气。“饮食不分爨”成为家族的共识,进而奠定了“六世同堂”的家族传统。

  第十一代杨崇,尊重长辈,友爱至亲,慈心善意,正人正己。家人外出经营,寸布粒米的收益,杨崇全部予以归公并记录在册;外出做客,他一律要求衣帽整洁、形象优雅,并订立规矩:礼服不得私用,厅堂衣架挂各型号服饰,族人均可轮流穿着。家族中“妇人有子者,互相哺乳”。这种家风,使杨氏家族保持着六世同堂的生活传统且“门内井然”,令人称羡。

  透堡杨氏还有“群鸡待啄”的神奇传说。民国版《连江县志》卷二十九“孝友”记载,杨氏满门和睦之风,甚至感化了鸡鸭禽类,“家畜鸡每饮啄群呼,一鸡不至,群鸡不食”。

  透堡杨氏人丁兴旺、健康长寿,“初年(元初)七十余口,季年(明初)倍之”。杨氏家族还流传下“四十八年无丧事,三十六年无哭声”的佳话。高尚的家族精神与和美家风,在当地影响深远。

1690166084913211.png

正门后方前回廊上的藻井。

1690166098830108.png

宗祠临街的木门上精美的雕花。

1690166117664981.png

董应举为插屏门题写“教义堂”匾额。

  《福州晚报》(2023年7月23日 A08版 闽都宗祠寻脉)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台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