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军休干部口述历史|王浩藩:敢想敢干的机械制造专家
2023-11-0712-02-30来源:福州日报

福州军休干部口述历史①从人力手工到通过计算机完成超精加工

王浩藩:敢想敢干的机械制造专家



  开栏的话

  军休干部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励福州广大退役军人及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日起,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本报联合开辟“福州军休干部口述历史”栏目,敬请关注。

  人物档案

  王浩藩,1928年8月出生,1953年9月入伍,1961年11月入党,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工委科技进步奖。现为福州三叉街军休所军休干部。

  1953年7月,我毕业于厦门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先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工作。

  20世纪70年代,由于没有高速计算机,我国科研受制于人。我曾参加“718工程”,研制“百万次航天测量中心处理计算机”并荣立三等功。

  当时,国防科技大学只能制造每秒百万次计算机,北京计算机研究所试研制千万次计算机,但失败了。

  从百万次到一亿次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国家把这个项目交给我们国防科技大学来研发,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慈云桂担任技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他把我调入项目组,负责设计机械结构,并且要保证传输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攻克了100多个技术难关。一百万次、两百万次……计算机性能逐步提升。1983年,经过多年奋战,“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的国家。

  起初,我们想向美国购买亿次计算机,但美国提出要在香港使用,且不能用于军事研究。我们自己研制出亿次计算机,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信心。

  亿次计算机研发项目进行到第四年,国防科技大学将我调入超精加工科研项目组。

  超精加工,就是精度在微米级的机械加工。过去,这项工作依靠人力手工完成。能够进行这项工作的工人可以说是万里挑一,而且成品报废率极高,达八九成。

  我把超精加工任务接回来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老系主任也问我有没有把握,我说有六七成,那时候是头脑敢想也敢干。

  当时,钱学森负责学校的教学计划,他对机械系教学大纲提出意见:机械必须跟计算机结合才有出路。这个想法给了我启发,我决定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超精加工。

  方向确定了,关键就在执行。

  计算机要如何控制刀具?微米级的精度非常高,肉眼看不出来。我每天都在思考,后来决定把问题分解了。把问题分解成各个部分逐一解决,再慢慢调整误差,就成了。计算机控制刀具研究了两三年,最后我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王浩藩口述 杨秀文 吴云哲 郑立整理)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