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帧老照片,一帧是陈宝琛隐居在鼓山上的“听水斋”;一帧是末代帝师陈宝琛于1922年春摄于鼓山喝水岩;一帧是陈宝琛于1934年春与儿子们和一个幼孙的合影。
陈宝琛隐居在鼓山上的“听水斋”
1922年春,陈宝琛在鼓山灵源洞留影
陈宝琛与家乡的鼓山结下不解之缘。他在中法战争期间,力主援越抗法。战火烧到中国沿海后,他被清廷钦命为南洋水师会办,主张整饬军纪,紧急训练,巩固海防,全力援救福建水师。但却受到南洋水师统帅曾国荃的排挤打击,于1885年被贬斥回家。先后于1886年和1887年,在螺洲故居后园建造一座小楼,名曰沧趣楼;又在鼓山喝水岩下建造一座船舫形的阁楼,名曰听水斋,经常招徕诗友,在这两座小楼里吟诗酬和,借以排遣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之气,自己不计较个人荣辱进退的高士情怀。“沧趣”,取的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段话意。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示自己的达观世变。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示自己可以善处人事,适应环境。他建了“沧趣楼”后,意犹未尽,又利用唐代神晏国师在鼓山灵源洞结茅屋修禅的旧址,建了“听水斋”。他在《听水斋记》里,引用神晏在鼓山制服毒龙,喝令喧闹的溪水改道的话题,感叹他曾经历过江河湖海的惊涛骇浪,如今回来听鼓山的水声最为惬意。所以后来他当上帝师和遗老后,仍然把自己叫做“听水老人”,每有机会从北京回来,都要上鼓山听水斋小住。这回,他回故乡为夫人王眉寿办丧葬,营造他和王夫人的合葬墓,心情不舒,时间又紧迫,但仍然要上灵源洞来“听水”、照下了这张纪念照。
1934年春,陈宝琛和儿孙们合影
第二帧是他和儿子及一个幼孙合影,这时他已是87岁高龄。当时,日本侵略者拼凑的“伪满洲国”正式开张,溥仪在长春称满洲国康德皇帝,这事给陈宝琛的精神很大的打击,从“九·一八”事变之后,陈宝琛一直反对日本侵略者诱挟溥仪当这个傀儡。为此,他冒险三去东北,力谏溥仪,并坚决拒绝留在伪满洲国当官,回到北京,过他寂寞的遗老生活。在北京,他寄寓在灵境胡同盛宣怀的一座房子,博仪曾把皇家园林钓鱼台赐给他做别墅。这帧照片当摄于灵境胡同寓所。第二年春天,他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竹曦)
(来源:《可爱的福州丛书之七 福州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