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话华林寺
2023-11-2905-55-28来源:福州新闻网

香龛十芴佛无语

清磬一声人到门

这是鼓楼华林寺的楹联。

华林寺在鼓楼屏山南麓,原名越山吉祥禅院,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当时,吴越国国王钱镠割据闽浙等地,派驻福州的守将鲍修让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宁,拆除闽王宫殿,利用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修建“越山吉祥寺院”,有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师殿,都以屏山为靠背。此后,人们又在附近建造数座禅院。

鲍修让,又名鲍修逊,吴越钱氏臣,宋建隆元年(960年)知福州彰武军。在大殿有当年墨书祈福吉祥语:“法轮常转”“国界安宁”。这“国界”是指吴越国国界。所以,华林寺大殿就成了五代十国史的实物见证。

到宋代,吉祥禅院已是福州的著名寺院。南宋名相张浚被贬到福州,就是寓居于这里,并把住所称作“绝学寮”。乾道三年(1167年),太上皇帝赐御书“环峰”“越山”,并刻石于寺。明代初年,福建施行汰僧废寺,越山吉祥院也列为废汰之寺院。直至正统九年(1444年),经福建参政司右参政宋彰奏请朝廷,禅寺才获得御赐匾额“华林寺”。当时寺所在的左一坊,也因寺得名华林坊,今称华林路。

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等并入华林寺,后又增建了御书阁、环峰亭、绝学寮、胜会亭等建筑物。明代诗人谢肇制写诗描写华林寺:“严城高控万松间,草结团瓢竹映关,一片落花林外路,数声啼鸟雨中山。”

清康熙间,增建天王殿。寺西侧还有火神庙、普济堂等等。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据现存史籍文献的研究及科学的测定,大殿的建造年代确认为964年。若按建筑年代排列,在我国历代重要木构建筑中,它列在山西省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芮城县的广仁王庙,平顺县的天台庵、大云院,平遥县的镇国寺大殿之后,居全国第七位。前6座建筑均保存在气候干燥的高原地区,而福州多雨、潮湿、蚁虫害严重,华林寺大殿能保存千年,在长江以南名列首位。

古建筑基本上是按面阔、开间的多少,来确定用材的等级。华林寺大殿按例只能用第五等的材料,而实际上却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九开间一样,用第一等的材料,说明华林寺大殿用材是超等级的。华林寺大殿构件硕大无朋,国内罕见。据中日专家学者考证,华林寺大殿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建筑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

殿内柱子布局采用减柱法,内柱4根,每根高7米,内柱之间,由前后内额、四椽筏纵横连结,形成内层四方框架。大殿四檐及内柱头上均施斗拱,而柱头上更用特别粗大的斗拱承托,梁架斗拱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偷心造,具有唐宋风格。整个架构中没有用一枚铁钉。

华林寺几经兴废,仅存大殿。1984年重建华林寺大殿,面宽15.87米,进深14.68米,前廊3.84米,殿身10.84米。18根殿柱还是原来的殿柱,保存了原构件各种精美造型和特色,并配建山门、东西配殿、回廊及工作室等。1982年3月华林寺大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存有宋代高宗赵构篆书残碑一方,清康熙《华林禅寺香灯碑》、民国《林森纪念堂碑》等。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