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清陈宝琛、王仁堪合作楷书纨扇面:帝师与天子门生的“珠联璧合”
2023-12-1203-17-47来源:福州晚报

  □闽都文化-“文物在我身边”系列之④

清陈宝琛、王仁堪合作楷书纨扇面:

帝师与天子门生的“珠联璧合”

  清陈宝琛、王仁堪合作楷书纨扇面珍藏于福州市博物馆。文物的名称揭示了它是由陈宝琛与王仁堪二人合作而成。末代帝师陈宝琛对于读者来说并不陌生,那王仁堪何许人也?二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1702625149273115.png

  西清王氏一门风雅

  清陈宝琛、王仁堪合作楷书纨扇面质地绢,长径24.3厘米,短径12.5厘米,高24.7厘米。字径0.8~1.5厘米不等。

  扇面分左右两部分,右为王仁堪书,左为陈宝琛书。王仁堪文曰:“过霞岭有廿都,见邮舍一联云‘一官已脱鼪鼯穴;九度空过虎豹关’。”落款:“庚辰四月,蔼如年丈大人正。王仁堪。”钤印:白文“王仁堪印”。陈宝琛文曰:“昔陆贾奏汉祖云‘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落款:“庚辰四月,蔼如年丈大人正。陈宝琛。”钤印:朱文“闽海陈郎”。

  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又字忍菴,号公定,清代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三年(1877年)以一甲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名动京城,是福州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王仁堪出身于诗书传家的西清王氏。“西清王氏”是山西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祖上从事陶瓷起家,因世代居住在江西清江,被称为“西清王氏”。明代正德嘉靖时,又由江西迁往福建。西清王氏从王仁堪祖父王庆云开始,由商入仕,从社会底层一跃而到社会最高层,成为著名的官宦世家。王庆云官至两广总督、工部尚书,不得不说,他是西清王氏家族崛起的开创者。

  王仁堪的父亲王传灿,是王庆云的次子。他在科举上没有过高成就,在其父庇佑下,官至刑部主事,一生较为平淡。在知晓王仁堪中状元时,王传灿曾高兴地说:“父尚书,子状元,足矣!”

  王仁堪的后代中还有张之洞幕僚、后为外交大使的王继曾。王继曾的儿子就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专家、文物鉴赏家、学者王世襄。数百年来,“西清王氏”一门风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严谨的家风和开明的包容态度,助推了家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西清王氏的祖宅位于今天鼓楼区孝义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王庆云曾为工部尚书,旧谓“尚书第”,后其孙王仁堪高中榜首后,人们又称其为“状元府”。

1702625234867583.png

  福州最后一位状元传奇的一生

  状元及第后的王仁堪行走上书房,行言官之责,直接进入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核心区域,见证甚至参与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王仁堪是晚清“清流派”的干将,在晚清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他与清流派成员反对懦弱求和,主张用武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度影响了朝廷在对外问题上的政治态度。例如他反对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要求“请斩崇厚以谢国人”,义正词严,声震朝野。他奏请慈禧停建颐和园,直言修建颐和园劳民伤财,不利于社会稳定。甲申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中清政府惨败,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国人众怒,闽籍京官潘炳年上书弹劾失职的船政大臣张佩纶,这封奏章便是由王仁堪代笔的。王仁堪的这一举动得罪了当朝权势炙手的大臣,官运蹇阻。

  王仁堪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外放出任江苏镇江府知府。上任没几天,便发生了丹阳教案。王仁堪化险为夷,和平解决了外事纠纷,又保全了当地人民。当三年任满考绩时,江苏省定王仁堪的政绩为全省第一。

  王仁堪素有疝疾,在艰巨棘手的镇江任上,就已经积劳成疾,到苏州后病情开始加重,于1893年10月病逝,年仅45岁。

  纵观王仁堪传奇的一生,他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文人士大夫。他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以实心行实政,有古循吏之风,是晚清著名的清官,《清史稿》将其列为晚清最后一位循吏,他当之无愧。

1702625210564432.png

  夫门生天子 弟天子门生

  王仁堪交游广泛,慧眼识才,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等为其门生。当时的许多社会名流如帝师翁同龢,贵胄宗室盛昱,同光体诗人陈衍、沈曾植,同僚朋友张謇、丁立钧、李慈铭、黄体芳、梁鼎芬、张之洞、陈宝琛等也多与王仁堪往来。他与这些人或为亲友同乡,或为姻亲,或为官场同僚,或为师生,以王仁堪为媒介,交织成一幅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

  其中,王仁堪的姐姐王眉寿20岁便嫁给了陈宝琛。所以王眉寿被赞为“夫门生天子,弟天子门生”,指的就是,丈夫陈宝琛是宣统皇帝的老师,弟弟状元则是天子门生。陈宝琛和王仁堪之间有着这层姻亲关系,所以二人在庚辰年(1880年)合作扇面也不足为奇了。

  同为“西清王氏”,王仁堪的姐姐王眉寿也是很值得重点笔述的一位。

  陈宝琛对福建教育贡献良多,王眉寿自出嫁到陈家后,助夫教子,努力发展福州的教育事业。王眉寿先在陈宝琛家乡螺洲创办“绥和女子家政学校”,为了让女性能自立,又在陈宝琛的支持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福州创办了“乌石山女塾”,招收平民少女入学。第二年,她在福州光禄坊玉尺山房创办了“女子师范传习所”,招收女学生60余人,亲自担任第一届监督(等同如今校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眉寿在王仁堪状元宅第后花厅和家庙内又设立了新式女子职业学堂——“蚕桑女学堂”,提倡女子自立。宣统元年(1909年),女子师范传习所和女子职业学堂合并为“福州女子初级师范学堂”,学堂主要为社会培养新式的女教师。王眉寿担任福州女子初级师范学堂第一届监督。

  王眉寿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培养出的人才不胜枚举。新式女子职业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中还有一位名满闽中的“全闽第一绣手”曾明。辛亥革命后,冰心曾随父亲谢葆璋回到福州,于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初级师范学堂,她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虽后面因迁往北京中断学业,但她一生都难以忘怀在福州女子师范读书的情景和慈祥庄重的王眉寿监督。福州马尾才女杨纪文是王眉寿的学生之一,毕业后留校教刺绣和音乐。

  王眉寿那颗善良的心时时关注着平民子女,热心扶持平民子女入学。福建省第一代女教师林淑柏的成长,更是倾注了王眉寿的心血。1914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留校的林淑柏学习王眉寿校长爱生如子的情怀,立志终身从教。

  福建省文史专家卢美松介绍说,王眉寿对于福建的女子教育可谓功不可没,被称为“福建女学第一人”,政府颁赐褒奖匾额“闽峤女宗”,复制件现供奉在“螺江陈氏宗祠”内。

  有清一代,福州出过两个状元。一是福州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王仁堪,前一个便是道光十六年的状元林鸿年,他也是清代福建第一个状元。林鸿年的一生波澜壮阔,下一期我们从文物“清林鸿年对联”来展开聊一聊。

  □专家品宝

  从题词见思致

  特邀专家: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 卢美松

  一幅楷书纨扇面上的题字联结着福州两位名宦乡贤的仕历与思致。他俩有着姻亲关系,陈宝琛较王仁堪仅年长一岁,但仕历却大相悬隔。当时陈宝琛已是翰林院侍讲,出任过乡试正考官,王仁堪是名震天下的状元,此时正在翰林院修习。他们的墨宝同题在1880年赠送给那位名叫蔼如的扇面上,这位“年丈大人”似乎是与二人中的一人同年中进士的年长者。

  当然,重要的是二人的扇面题词。以扇面左右论,古人文式竖写左行右读,右者为上,故先解读王仁堪的题词“过霞岭有廿都,见邮舍一联云‘一官已脱鼪鼯穴;九度空过虎豹关’。”时年32岁的王仁堪应在翰林院任上,故其题词引用旧联以自况:庆幸入仕为官,脱离平庸;回想仕途经历,曾多次经过仙霞岭,都无功而返,空过雄关,故借此以抒感慨。

  陈宝琛题词也是引用古人词意:“昔陆贾奏汉祖云‘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以年龄论,陈氏时年33岁,虽年略长,而仕历已是翰林院侍讲、乡试正考官,官阶远在王仁堪之上,再从他所引陆贾句可知,志在“经邦立政”,旨在典谟经营。故从二人题词显见其身份与志趣上的层次差别。

  陈的题词在王词之下,正可以补充提升王的思想境界,又体现其谦让与提携后进的态度。

  (记者 管澍 林双伟)

  《福州晚报》(2023年12月12日 A08版 文物在我身边)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