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闽侯县廷坪乡、白沙镇等村。包括流源龙津桥、石洋坑坪桥、联坑远济桥,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流源龙津桥
位于闽侯县廷坪乡流源村东南。始建于宋代,明崇祯四年(1631)改建为木拱廊屋桥,清乾隆二十年(1755)道光二十三年(1843)及1998年重修。单孔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长33米、宽4.3米。以峭壁巨岩为桥堍,上覆由圆形杉木穿插而成的木拱架,再顺铺圆木为梁,木板桥面,上建廊屋。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架构,面阔十一间,进深四柱。桥两旁置长凳和直棂栏杆。明间北部设神龛,供玄天上帝,并保存明代木雕神像。桥东立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修桥碑,山岩上并有宋绍定元年(1228)古田县长官陈□舍财结东畔道头摩崖题刻。
二、石洋坑坪桥
位于闽侯县廷坪乡石洋村坑坪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米、宽6.38米,廊屋高3.6米。两岸桥堍用条石叠砌而成。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九间,进深四柱。两侧设木板凳及直棂栏杆,外护以遮雨板。屋内西侧设神龛,祀玄天上帝;东侧枋上悬村民捐资芳名木匾。2011年闽侯县政府拨款维修。
三、联坑远济桥
位于闽侯县白沙镇联坑村东,又名石佰桥。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单孔木拱廊桥,南北走向,全长32.4米、宽5米,桥堍以天然岩石为基,用块石叠砌而成,上架木廊屋。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十一间,进深四柱;两侧设木栏杆,外护以遮雨板。桥东头悬清光绪十八年(1892)侯官县进士陈景韶撰书“远济桥”木雕匾。正文隶书,跋文行书。全文曰:“是溪旧无桥,徒涉者数濒于危。壬辰之夏,爰诸君子集议建桥,季秋属役,越癸巳季冬告成,颜之曰‘远济’。远济云者,谓之千里之远,百代之远,无弗济益者,二义也。况远方观感更创所未兴者以转相济,远代同志且仍所已成者以永相济,二义外实又兼二义也。呜呼!士以济天下为己任,苟利于物,得为则为之,而岂独一桥哉!一桥其济天下之见端也。任天下事者,苟皆以建桥之心为心,则天下何远而不济哉!然而远济又岂独为建桥言哉!光绪壬辰,里人陈景韶谨跋。”这是研究桥梁建筑史和交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08年闽侯县政府拨款修缮。
(来源:《福州市文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