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济亮
叶可梁(1879—1972),字肖鹤,福建省闽侯县人,其故居原址在塔巷,闽侯白石头(富沙)叶氏家族名门之后。其父亲是叶祖珪堂兄弟叶伯鋆(1855—约1901),叶伯鋆是船政学堂驾驶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曾任“登瀛洲号”、“南瑞舰”管带。叶可梁是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学长和民国外交家。
叶可梁早年先后毕业于福建省福州鹤龄英华书院、上海圣芳济书院、圣约翰大学,任福州高等学堂教员、福州洋务局洋员;1905年赴美国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学习,1908年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密歇根矿业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获硕士学位;1910年任京师名词馆分纂,同时被聘为《北京日报》主笔。1912年2月至5月、1912年5月至1913年1月,他先后担任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监督和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学长。1912年7月至8月,他以北京大学农科大学学长身份参加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1914年任外交部佥事;1915年出任驻美国二等书记官,授翰林院编修;1919年1月,出任驻加拿大温哥华领事;1921年2月被派署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922年12月再次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926年回国;1927年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编纂处编纂;1927年11月被派署驻爪哇总领事,未到任;1927年12月被派署驻菲律宾总领事,1928年10月回国;1932年11月被派署驻美国纽约总领事;1934年6月再次出任驻美国纽约总领事,1935年2月回国。
叶可梁是时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后改为北京大学校长)严复的外甥女婿,即何纫兰(严复大妹与何心川之女)之丈夫,因而严复对叶可梁关怀备至。当得知叶可梁学成回国时,严复即函告外甥女“甥婿学成归里,年少,前程令人健羡”。后叶可梁又应清政府学部考试,列一等第四名,被授予“进士”,严复闻讯即修函道贺。当时,严复拟加强农科建设,要在郊区拓宽农事试验场千亩,招聘教员20名,并要求用英语传授新农学。严复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有专长、年轻有为的叶可梁,聘请他担任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监督(后改为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学长)。任上,叶可梁修葺“望海楼”学舍,并拓建农事试验场千亩,供学生学习、实验之用。由于他的尽心竭力,终使北大农科渐有声名,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
在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总领事任上,叶可梁全力维护华侨权益。当时,中国戴着“东亚病夫”的帽子,四处被人欺凌,不少华侨被人欺侮到家破人亡也不敢声张。叶可梁知道后,上门鼓励他们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百忙之中,他亲自为华侨们写诉状。碰上侨胞涉嫌刑事的法律审判时,他不请自到,甚至竟日坐镇法院旁听,并利用休庭时间给侨民出主意。他在旁听时,遇到法庭带有民族偏见的判定与执行时,便挺身而出,运用自己娴熟的法律知识和流畅的英语,奋力驳斥,有理有节,赢得华侨们极高的评价。
叶可梁在任上积极引导华侨组织侨资回来参与祖国建设。他引导广东籍侨商何先生向国内投资,在上海创办公益性质的丽园牛乳公司,并无偿兼任其技术指导,协助何到美洲各地选购良种奶牛多头,运回国内繁殖,终使丽园牛乳公司发展成拥有3个奶牛场的大企业,让上海百姓喝上了优质且价廉的牛奶。1925年,叶可梁奉召回国,任外交部主事。
叶可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为公奉献,做人正派,博得大家的敬重。叶可梁又是一个珍惜时光、分秒必珍的人,每天清晨必拨对怀表。守时,已成为他工作、生活的准则。在公余,他勤于笔耕,可惜文稿在“文革”中全部被焚毁,现仅能从叶可羲遗著《竹韵轩诗集》有关他兄妹唱和酬答诗文中,略窥他的心路历程。正如其妹称赞他有坚定的爱国心,“感兄抱定匡时志”。她在病中收到哥哥热情的问候诗文后,写下“喜兄笔与人同健,佳句能教我病苏”的感言,又曾赞赏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游踪万里真堪羡,诗句千秋岂是空;淡薄功名原养性,高怀自不与人同”。
1937年日军入侵,叶可梁目睹南京哀鸿遍野,愤恨至极,被迫撤离逃难内地。临行前,他在住屋画了个东三省的略图,在图上写上“指日收回”四个大字,以表明相信祖国收复失地的信心和决心。后来,日军逐屋搜查时,发现此抗日地图,盛怒之下,竟将其屋轰毁泄愤。日军投降后,叶可梁返宁,目睹残垣断壁,他只说一句“这是我早就预料到的暴行”就转身离去。
1960年,经当时南京市领导彭冲推荐,叶可梁以无党派专家身份出任南京市政协委员。年近古稀的他,仍勉力用农学、地学知识为南京的环境规划出谋划策,经常参与实地勘察、绘图选种工作。他建议的水源开拓、排水泄污系统、清理秦淮河道、植树遮阳蓄水等设想,受到领导重视,并得到逐步实施。为了疏通秦淮河道,他公而忘私,无偿献出自置住地的产权,自愿住在陋室,群众都很敬佩。1972年7月,叶可梁突发疾病逝世。
《福州晚报》(2024年1月2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