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的《闽都风华——红色遗迹》。
闽都福州,千年之古城,三坊七巷,文化之精髓。在这座4A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坊巷中,有一座300多平方米的明清老宅,它原是革命伴侣徐琛、余哲贞夫妇的住所,作为中共福州组织大革命活动时期唯一现存的建筑,老宅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腥风血雨的红色历史。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中共福州市委(当时叫地委)旧址这段历史故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福州青年积极响应,中等以上学校的进步学生积极联络,组织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声援游行,他们的先锋带头作用唤醒了民众,推动了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以陈任民为代表的福州进步青年率先与北京的李大钊、上海的恽代英、施存统,广州的李之龙建立了通信联系,1923年,陈任民、方尔灏等人组织出版福建省最早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刊物《冲决》周刊和《尖兵》半月刊,激烈地抨击封建军阀的统治,向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5年4月1日,福建省的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福州支部成立,在领导一系列工农群众运动中,迎来1926年4月1日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从此,福州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徐琛、余哲贞都是广东汕头人,12月随北伐军入榕后,这里就成为夫妻俩工作生活的场所。当时,徐琛担任福建省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并参加福州地委的领导工作,余哲贞以陆军记者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担任福州地委的妇女工作。在中央特派员王荷波的领导下,中共福州地委利用北伐军入榕的大好形势,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工农群众运动和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在党的领导下,福州的工农学妇等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但就在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却向他的合作者举起了屠刀。1927年3月,反动势力猖獗,他们收买流氓暴徒四处围殴革命群众和进步人士,反革命事变一触即发。虽经福州地委组织的多次反击,仍不能动摇他们政变的步伐。徐琛在危难之际担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3月底,形势急转直下,徐琛召开紧急会议,在冷静分析形势后,作出共产党员疏散隐蔽的决定。
4月3日,国民党极右势力经过精心策划,在福州发动了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四三”事变。他们疯狂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方尔灏、徐琛、余哲贞、朱铭庄、郑长璋、林梧凤、陈兴钟、郑尚衡、王劲民、黄素云等30余名共产党员相继被捕入狱,中共福州地委遭到严重破坏。
身陷囹圄的共产党员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事业,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慷慨赴义于西门鸡角弄。
徐琛夫妻牺牲后,也许是上天的眷恋,老宅此后再无人居住而得以保存。经过修缮利用,如今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党性教育,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激励福州人民满怀壮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本内容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喜马拉雅福州服务中心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