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做好农文旅文章 闽侯锡地村重振新“锡”望
2024-01-2804-52-00来源:福州晚报

  闽侯县洋里乡锡地村坐落半山之上,村内梯田茶山、古树林群、宗祠古厝和谐共存于山水之间,景色优美。

  随着锡艺馆翻新改造进入尾声,锡地村谋划多年的农文旅特色乡村游,即将迎客。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传承近千年的人文底蕴,怀着新“锡”望,当地乡村振兴将再添新引擎。

1706518544337232.png

锡地村坐落半山之上,景色优美。

  村民打锡立业

  锡文化传承近千年

  锡地村党支部书记连东告诉记者,连姓是村中大姓。根据连氏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源自山西上党,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一路南迁,而后于明末清初辗转至闽侯洋里。迁徙期间,连氏族人的爱锡之俗一直未变。

  据介绍,连氏锡器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宋代,并世代相传。连氏祖先迁居闽侯洋里后,便将落脚之地称为锡地,锡地村由此而来。

  现年70岁的连克良是锡地村目前年龄最大的锡艺匠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锡艺匠人也被称作“小炉匠”。彼时,连克良用一根扁担挑着炭炉、风箱、锤子等锡器制作工具,在锡地村周边地区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打锡啦”,为村民修补壶、碗、瓢、勺等。

  在中国古代,锡器被认为“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皇宫就常用锡器来盛装御酒;锡器也以其熔点低、易塑形、不生锈、无毒害等特点,深受百姓追捧。福建一些地区有“以锡办嫁”的民间风俗,福州方言中的“仕”“息”与“锡”同音,赋予锡器“女婿婚后会出仕,培养外甥有出息”的美好寓意。为此,除了日常为村民修修补补,锡地村的手艺人还经常为村民定制专用器皿,多用于传统嫁妆、仪仗道具、佛事法器及生活日用品等。

  据了解,锡地村曾是闽侯县唯一一个以锡艺为主产业的村子,鼎盛时期有30多户村民以打锡为生。连克良说,传统手工打锡看似简单,其实工序复杂,有熔锡、压板、下料、开剪、成形、点锡、焊接、加压、打磨、锉刮、抛光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

  随着时代发展,锡器被其他材料的器皿所替代,锡地村打锡手艺人数量逐渐减少。为了不让这项手艺消失,现存的手艺人尝试将新旧工艺结合,生产一些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性的工艺品。

  “锡地村的锡器已经不仅仅是实用器皿,更承载着连氏锡艺近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洋里乡党委宣传委员陈鹤文说。

  亮颜值展气质

  以农文旅推动乡村振兴

  锡地村有一处占地1500平方米的五廉公园。“五廉”指的是树廉、培廉、养廉、忠廉、倡廉,分别指向5名连氏历代代表性人物。“树廉”指的是连氏首位进士连揔,他为后世树立了一代清廉典范;“培廉”和“养廉”指的是连庶、连庠,二人培廉清修、养廉求德;“忠廉”是指追随郑成功抗清、掌管钱粮分文不贪的连廷罕;“倡廉”则是指致力乡学、倡导清廉为本的连安澜。

  “五廉公园是锡地村连氏清廉家风的具象化呈现。”锡地村上一任党支部书记连纯根说。

  除了五廉公园,锡地村村口有一株278年的樟树和一株254年的枫树,两棵树根系相通、枝叶相交,被称为连理树。

  连理树在锡地村有个凄美传说:古时,村里有一对夫妻,男的打锡为生、勤劳肯干,女的心地善良、温柔贤惠,夫妻生活甜甜美美。女子本是仙女,私闯人间与凡人相爱。被天兵押回天庭的临别之际,仙女化作樟树为男子遮风挡雨。男子悉心守护樟树,思念成疾。男子死后,樟树旁奇妙地长出一棵枫树,与樟树相依偎。后来,十里八村的青年男女慕名前来,把自己和心仪对象的名字或写在红布或刻在锁上,挂于连理树枝头,以祈祷好姻缘。

  如今,连理树已成为锡地村一处网红打卡点。

  梯田茶山、古树林群以及“三面环山,两水归流”的乡村格局,让锡地村拥有靓丽的颜值;锡文化、五廉文化、连理树、九莲书院……丰富的人文历史则赋予锡地村独特的气质;随着京台高速福建段于2015年底通车,从福州市区经高速到洋里互通再到锡地村,车程仅70分钟。亮颜值展气质,加上便利的交通,让当地以农文旅推动乡村振兴有了更大的底气。

1706518571765375.png

锡地村一隅。

1706518587286019.png

村内,樟树与枫树相依偎,被称作连理树。

  新老接力

  自筹资金重振新“锡”望

  瞄准发展农文旅目标,锡地村新增锡艺馆。馆内计划陈列五大类、60余件锡器,并以图文的形式详细介绍锡地村的锡艺文化和历史。

  陈鹤文说,锡艺馆的前身是一座占地2800平方米、有118间住房的连氏清代古厝。它成为锡文化宣传场所的背后,有着一个乡贤接力家乡建设、村民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在洋里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动员下,锡地村两委制定了复兴锡文化、打造特色农文旅的计划。要实施这一计划,一处合适的文化宣教场所尤为重要。规模大、保存较为完整的连氏古厝闲置多年,但古厝的产权涉及100多名村民,其中一户村民已迁居国外。

  为了计划顺利实施,村干部在时任村支书连纯根的带领下,逐户展开沟通工作。仅半年时间,不仅村干部征得全部住户的支持,还有住户自筹10多万元对古厝进行翻新改造。

  在连纯根的动员下,在外经商的连东返乡谋发展。“连东接任新一届村支书,为了专注于家乡建设,他放弃了年收入100多万元的事业。”连纯根说。

  在村村民和在外乡贤拧成一股绳,大家积极自筹资金30余万元,拓宽了高速洋里互通至锡地村3.63公里道路,新修了环村栈道,修缮了一批古厝……

  连纯根的儿子连飞等返乡青年,为锡地村乡村振兴注入年轻力量,5名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组建起赓续锡艺的人才队伍。

  陈鹤文说,在发展特色农文旅方面,锡地村将持续聚焦林、溪、田、舍,引进民宿、特色种植等业态,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向着村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1706518616102498.png

五廉公园。

1706518637589200.png

老匠人连克良(中)展示打锡技艺。

  □交通小贴士

  福州市区—三环—京台高速(洋里互通)—锡地村

  (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福州晚报》(2024年1月28日 A08版 福州新闻)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