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清风 孝廉故事|倪振:孝亲爱民 泽被桑梓
2024-01-3104-40-46来源:清风福州

  罗源县起步镇·倪振

  他在朝堂上是个刚正不阿的“吏部尚书”,曾为整顿吏治绘就“百官图”;在家里是侍亲至诚的孝子,为侍奉老母创制“尚书肉”流传至今。

1706690977876512.png

倪振画像

倪振(生卒年不详),字士起,福建罗源人,原籍淮西(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约于贞元五年(789)为躲避安史之乱举家外迁,自淮西入闽,定居罗源县起步镇潮格村。唐朝吏部尚书,赐封梁国公爵位(世袭)。

倪振是廉洁爱民的清官,敢于与权贵作斗争。相传当时朝中权臣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徇私舞弊,视倪振为眼中钉,多次派人暗中威胁倪振。但倪振毫不畏惧,多次表示宁可舍去官位性命,也不姑息养奸。他克服各种阻力查处贪官污吏,疏奏惩治,很快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遏制朝中权臣任人唯亲、朋比为奸的风气,倪振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绘成“百官图”呈献给皇帝,揭露贪官污吏们的所作所为。

倪振温良孝悌,对母亲的生活一直照顾得体贴入微。因为母亲喜欢干净,即使倪振后来身居尚书高位,仍然坚持侍奉母亲,每晚必亲自给母亲洗脚,一刻也不放弃为母尽孝。

因为倪振的母亲喜爱吃肉,所以他对于如何烹调肉食颇有研究,还发明了一种秘制五花肉的独门绝活,从选料到烹饪都十分讲究,做到“肥而不腻、瘦不嵌齿”。他每每为母亲烧肉,都会做满一盆,宴请亲朋,赠送乡亲。如今,以古法烹制的五花肉被潮格村的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尚书肉”,是潮格人独有的拿手好菜。

1706691022996069.png

资料图:罗源县起步镇潮格村“尚书肉”

倪振注重农业发展。因南方多雨,农田易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为有效保障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倪振捐资为百姓兴修水渠,减少自然灾害对百姓的伤害,促进农业发展。

倪振心系百姓,曾两次捐资修桥。起步镇有一连接护国村与潮格村的桥梁名为护国桥,当时护国桥经历风雨破烂不堪,倪振便倾其所有修复护国桥。桥修复后,倪振经常在闲暇之余到桥上清扫护理。他的善举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常有当地百姓自发加入其中。过了几年,经历洪水,护国桥多处受损,无法正常通行,倪振二话没说再一次出资带领百姓修复护国桥。

倪振在潮格村创办了罗源第一家私塾,对潮格村的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倪氏家族祖孙五代,人才辈出,吏部尚书、梁国公倪振,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倪廷檄,赞善大夫、梁国公倪谷,朝奉大夫倪穟,朝奉郎、赞善大夫倪柜,成为潮格村的佳话。从唐至清,潮格村中进士17名、举人12名、秀才11名,可谓人才济济。

1706691067192173.png

资料图:罗源县起步镇潮格书院

倪振晚年还在潮格村首创了义庄,使大批贫穷的百姓避免了流离失所、迁徙他乡的命运。倪氏义庄慈善工作涉及领域广,包括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居养院”,治病救人的“惠民药局”,专门救助儿童的“慈幼局”等机构。从钱物的发放到对仓房、田地的管理,对管理者的监督,等等,都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各地官绅及后人纷纷效仿。倪振去世后,他的子孙投入了大量的钱财与精力完善和维护义庄,使得慈善之风绵延不绝。

点评

倪振一生崇尚廉以修身自律,惟忠惟孝,家风绵长。心怀对国家百姓的关切,知行合一,把读书人的风骨和担当,落在了治国治家、为官为人的点滴日常中。

(来源:《左海清风:福州孝廉故事》)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