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清风 孝廉故事|张元幹:清廉明达 忠贞爱国
2024-02-0603-24-06来源:清风福州

  永泰县嵩口镇·张元幹

  他与张孝祥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其词冲破专写离别相思、绮罗季泽的传统,纳入时代重大主题,代表作有《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等,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对后来的辛弃疾词派产生重大影响。

1707204331645021.jpg

张元幹故居——半月居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永泰县嵩口镇人,历任陈留县丞、朝奉郎、将作少监、正议大夫等。

张元幹出生在累世簪缨之家,家中颇多朝廷显宦,皆为忠君爱国、善政恤民、不畏权贵的廉吏。他的祖父张肩孟深知政治得失、天下兴亡的道理,凡是谈到天下之根本问题,必定以“忧怜百姓”为出发点,深得百姓拥戴。张肩孟廉正自持,为官二十多年,家无余财,库无余帛,用一生践行张家家训:“立身清廉,行正品端。非财莫取,酒色勿贪。” 正是在这样淳厚清正家风的熏陶下,张元幹逐步读书入仕。

虽身在官宦之家,但是张元幹却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心知天下将乱,阴访命世之贤敏”,一直努力去为天下的百姓做一些事情。

张元幹25岁时经过殿试进士及第而授官,开始走上仕途。当初以为真才济世的壮志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但是张元幹为官之时,北宋朝廷正处于走向衰落、风雨飘摇的多事之期,官风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张元幹为官忠直,不愿趋炎附势于秦桧等掌权一派,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重用。

张元幹疾恶如仇,最恨贪官污吏营私舞弊,在担任抚谕使时,他每至一地,必肃清吏治,革除弊端。因为表现突出,御赐金牌云书“虽无銮驾,如朕亲行”。

1707204368683980.jpg


后人仿制的 “ 虽无銮驾,如朕亲行” 御赐金牌

宋宣和七年(1125),张元幹任北宋首都汴京郊县陈留县的县丞。金兵南下时,朝廷上下一片惊慌,太上皇以为国祈福烧香为名率先逃跑,众大臣也纷纷弃职脱逃。张元幹虽最早得到金兵侵略的消息,也最有条件逃跑,但他却逆着逃跑的人流,力主抗战,向朝廷上抗金方略《却敌书》,随后进入主战派的阵营,担任亲征行营使李纲的属官,并与李纲一起日夜冒着枪林箭雨,在开封城头与金兵搏斗,指挥杀敌。战斗异常惨烈,金兵遭重大损失后退兵。战后,张元幹写下《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欢呼胜利。

建炎元年(1127),因秦桧等奸臣当道,李纲被罢免宰相,张元幹一同遭贬。建炎三年春,张元幹被朝廷重新起用,但他目睹国势日削,义愤填膺,赋词《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后遭朝廷奸臣诽谤,再次被罢职。张元幹仍以忠君热诚,追随南逃的宋高宗到海边,却在进言国事时,再次得罪当权者,致使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在经历几次被贬后,张元幹终于在41岁的壮年无奈致仕,辞官回闽。

但张元幹仍然抓住一切机会为抗击金兵、恢复中原鼓与呼。最突出的是,绍兴八年(1138)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时,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 张元幹得知李纲上书后,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鼓励李纲与投降派作斗争。绍兴十二年(1142),在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弹劾秦桧集团而被流放边州、朝野上下纷纷为避免牵连而躲避胡铨时,张元幹又作了一阕《贺新郎》词送胡铨,在词中指责投降派,鼓励胡铨继续斗争。

此事激怒了秦桧等人,张元幹被构陷下狱,剥夺俸禄,削除名籍。而张元幹宁可丢官失俸,也决不屈服,终生未悔。

张元幹自幼接受正统教育,外加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其性至孝。母亲的早逝使他情感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更加看重亲情,一生都坚持“孝亲、睦族、持己、恕物”。

从汴京到闽中,路途遥远,舟马艰难,但是张元幹依然数次奔走于京城与故乡之间,替长年在外为官的诸位父辈回家扫墓祭祀,照顾留在家中的亲友。

张元幹一生为官清廉,鲜有积蓄,平时靠微薄的俸禄和朋友接济生活。51岁时,才在福州面江择址建一简陋小筑,美名曰“鸥盟轩”。他还在自家的后院中种了一棵朴树,并作诗“人以积金以遗子孙,吾教子一树耳”,以告诫子孙孝俭持家。因作词送胡铨,张元幹在61岁时被逮捕入狱削籍除名,连微薄的俸禄都被剥夺。他的高风亮节,深得南宋文学家张孝祥钦佩,赞其“高名全节,照耀宇内”。

点评

张元幹一生对祖训家规恪守遵循,传孝有道,其以廉立身、为国尽忠的精神更是传颂至今、名扬海内外。他的精神,一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二是有大爱之心,对家族慈爱,对民众仁爱。这些在月洲张氏子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据考证,月洲张氏后裔共出了50个进士,其中一个尚书、一个状元。近现代还出了很多文化名人,以及抗战将军。

(来源:《左海清风:福州孝廉故事》)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