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西兰乡磹石村
2024-02-2304-01-33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image.png

磹石村全景

传统村落 今朝风韵

磹石村位于罗源县西兰乡西北部,与中房镇、洪洋乡交界,村域面积3.34平方千米。磹石村群山连绵,清溪贯境,有钟灵毓秀神仙境之美称。村庄历史悠久,早在五代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宋代有谢、郭、卓、马、游、施、易、陶、黄等姓氏在此开山造林,因此有谢厝头、郭厝园、卓厝坪、马竹厝、游竹兜、施厝坪、王宅、陶厝里、黄塘丘等地名。随着历史变迁,村境除杨氏、易氏与张氏在磹石自然村与王宅自然村居住外,其他8个姓氏均无繁衍记录。杨氏、易氏历代先祖立籍为户,在此兴家立业,繁衍生息,距今约600余年。2021年,全村总户数172户,人口614人。

山中有水,绿水涧潭;农人墒田,村妇浣衣。村落依山傍水,有上厝古厝、坑门里古厝、下厝古厝、前桥头古厝、杨氏祖厝、易氏祖厝等明清时期留下的传统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民居建筑灰墙黑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斗拱雀替,鳞次栉比。外墙火墙包栋,错落有致;小姐阁楼,美人靠、大小花厅,雕刻精美。村庄环境优美,太极溪蜿蜒缓流而过,“玄帝”山脉林木郁郁葱葱。俯瞰古村,集山川灵秀于一境,灰墙青瓦屋宇铺排,层层叠叠,古典淡雅。2020年3月,磹石村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

红色磹石 革命老区

磹石村地处西兰乡、洪洋乡、中房镇交界山区,这里峰峦交错,地势崎岖,是一片红色热土。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下厝古民居暂住,在古民居石灰墙上留下“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勇敢坚强的劳苦工农自动起来加入红军队伍”等宣传标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同年9月,成立磹石乡苏维埃政府,在这里进行土改分田运动,赢得民众的拥护。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实行土改分田运动,并成立赤卫队攻打地主和民团武装,乡苏维埃政府干部杨启华、杨沉五(杨五五)、杨立应等,为了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1934年秋,全国革命形势日趋低潮,而连罗苏区革命形势却迅猛发展。面对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共闽东临时特委于9月中旬,派特委成员叶飞来到连罗苏区。1935年深秋,叶飞前往霍口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途经磹石村,在磹石宣传党的主张,留下了革命工作的身影。解放战争时期,在罗源西区工委负责人杨洪亮的组织下,成立罗源县人民游击队磹石驻地,为解放战争支前筹粮、筹款做出重要贡献。

1708939028979082.png

叶飞将军旧居展厅

磹石村留下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画卷。在土地革命时期有杨启华、杨尊灼、杨立应、杨沉五(杨五五)、杨平平、杨暗广、易妹贱等投身革命事业。在解放战争时期有杨洪亮、杨光木、杨洪礼、杨木康、杨宽贵、杨启佺、杨仁妹、杨章俤等参加闽东游击队。他们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参加革命斗争,为推翻反动统治,为民族和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踏上了漫漫革命征途,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村中留下的红军标语、叶飞临时居住所、游击队驻地、红军洞等遗址,是革命先辈们战斗过的历史遗迹。

image.png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磹石)陈列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磹石村被罗源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老区村”称号。2019年,磹石村被中共罗源县委组织部、中共罗源县委党校列为“罗源县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020年,被中共罗源县委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被中共罗源县委员会、罗源县人民政府列为西兰乡磹石村红色文化(飞仙岩)研学点。村里建有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磹石)陈列馆、叶飞将军磹石旧居陈列馆、罗源人民游击队磹石驻地旧址陈列馆等,是罗源县重要的红色研学基地。

绿色磹石 山川多娇

涵天地之石韵,揽山川之奇观。磹石村古有八景:飞仙献瑞、锣鼓彩阳、仙井香泉、岭峰吐雾、鹅石雌雄、狮山耳翠、涧潭映月、曲涧传中,素有“石山水秀”之美称。村北有一大石头位于中房、洪洋、西兰三乡交界处,峰顶奇岩为罗源县最大的裸露岩石峰。奇岩对面为“鲤鱼朝天”山峰,海拔982.3米,此山脉山形酷似一尾腾空跃出水面的鲤鱼,朝天张口,犹如鲤鱼飞天跃九霄。若把奇岩与鲤鱼朝天两座山峰连在一起,像一尊卧佛躺在半空中。卧佛横亘南北,全长1000多米。卧佛头枕青山,胸部微挺,皓眉俊秀,鼻梁通直,唇厚口方,颈部分明,是飞仙岩景区最为壮观的天然景观之一。岩下有倪公洞,深阔3米有余,昔有倪大圣修行其中,洞内一壑水从石罅出。

1708938766980344.png

飞仙岩

1708938812614193.png

鲤鱼朝天风光

山川之美,美在那一弯弯山的绿浪。仙溪峡谷长约4.3千米,两侧山崖南北对峙。步入峡谷,一路危崖峭壁,树木林荫,涧泉流淌。峡谷内栈道蜿蜒穿行于山崖狭隙之间,从仙溪栈道入口海拔高650米处攀登至飞仙岩顶海拔高1104.6米处,犹如天梯徒步,颇有“登高求远,日月同辉”之感。村东北面放眼望去,竹海风光,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徒步行走至村南,丛林风光映入眼帘,深山丛林,古木参天。鹅角石、红军洞、仙人井、灯马挂壁等美不胜收。

1708939265295279.png

百年柳杉主题公园

2018年2月,磹石村两委组织乡贤牵头筹资236多万元修建栈道通往飞仙岩,为开发飞仙岩旅游景区打下坚实基础。仙溪栈道曲径通幽,一路有百年柳杉主题公园、田螺园、美女照镜、水帘洞、风化石、鲤鱼飞仙、龟背石、鳄鱼石、倪公洞等景观,与村落四周的纱帽石、麒麟石、马鞍石、磹石岗大石及仙溪、鲤鱼溪、太极溪组成“飞仙石韵”之悠悠水乡。

孝道传家 耕读继世

磹石杨氏源于弘农郡,素有孝廉传家的优良传统。杨氏后裔以“四知堂”的“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家风家训。杨日开孝顺母亲,母亲生病,他亲自奉汤药伺于床边,受到族人赞扬,被誉为“割肝救母”的大孝子,录入《杨氏族谱》。杨元显一生忠厚传家,清道光十八年(1838)被罗源县正堂侯公旌奖“盛世恩荣”匾额;清同治三年(1864),其妻黄近近被罗源县正堂授予“五代同堂”匾额。清光绪二年(1876),杨学时县试取中第七名,中秀才后,回乡创办杨氏私塾,教书育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杨宽耀从福建法政学校毕业,后成为西兰一带有名的茶商。杨宽耀谈经论道,博学多才,勤俭节约,致力于乡村公益事业,受得到乡民传颂。

1708939422405242.png

杨氏祖厝

磹石村民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培养。杨氏、易氏、张氏先祖定下族训、祖训、家训,以族训德勤修身,以祖训、家训行世事。家风家训,薪火相传;立身治学,谋事创业。百年来,在耕读、廉政、忠孝文化的影响下,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遗产。磹石素有重教兴学之风,自清代创办私塾始,民国时期办岭磹保国民学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办初级小学,教书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热心公益 反哺桑梓

磹石村村民热心公益事业,桥梁、道路以及公共场所建设历来多由乡贤筹资修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乡贤更加重视公益事业发展。2019年6月,磹石村成立罗源县首家村级乡贤促进会,汇聚80余名乡贤回乡反哺桑梓,建设美丽家乡。乡贤促进会在村两委班子协助下,捐资出力,投身家乡发展。截至2022年2月,乡贤促进共筹集资金1177.85万元用于幸福院、道路、登山步道、石牌坊、东方红礼堂、村部等民生工程建设。乡贤促进会还以“尊老、爱幼、孝亲”为核心价值观,以“磹石孝廉文化”为主体,推动各项慈善事业发展。

1708939579756500.png

村景航拍

悠悠古村,红绿辉映。这里的红色遗址、红色革命故事、红色展馆、红色研学基地让您感受革命老区的革命精神;这里的奇石、绿浪、竹海、栈道、杜鹃花让您拥抱大自然的秀丽风光;这里的古道、古井、古匾额、古屏风、古树、古厝让您抚摸历史的遗迹。浓厚的革命历史文化与绿色“石山水秀”奇观,红绿交织绘就磹石村新时代“石山水”新画卷。

(来源:《磹石村志》)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