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侨厝|心远庐:留住乡愁的百年侨厝
2024-02-2809-54-33来源:福州晚报

  □侨厝档案

  心远庐,位于仓山区郭宅村桥西40号,为马来西亚华侨郭钦荣1917年至1920年所建,是东南亚风貌和中国传统风格兼具的砖木结构建筑,现活化利用为郭宅博物馆。

  □开栏的话

  福州有侨 厝厝情深

  “厝”,家的昵称,侨的眷念。福州作为全国著名侨乡,侨厝众多,特色鲜明。历经岁月洗礼的侨厝有着怎样的家国故事?光阴荏苒后的侨厝如今又是什么样貌?

  今起,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专版,走进大美侨厝,追寻侨史印迹,聆听侨乡故事,感受家国情怀。

  欢迎读者积极推荐身边有代表性的侨厝并参与书写。“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征文邮箱:fzwbhwb@163.com,时间截止到2024年9月30日。

  具体征稿要求,请关注“学习强国福州学习平台”和“掌上福州客户端”推出的“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征稿启事”了解。

1709085475507566.png

心远庐活化利用为郭宅博物馆。

  沿福州南二环路拐进仓山盖山镇郭宅村,在高楼林立的六和路旁,一处青灰色院墙包围的古朴红砖建筑映入眼帘,这个闹中取静的建筑就是百年侨厝“心远庐”,从中走出了中国汽车领域第一位院士郭孔辉,寄托着马来西亚著名侨领郭鹤年对祖籍地的乡愁。如今,心远庐更是活化利用为展示千年郭宅村波澜壮阔历史的博物馆。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侨厝,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心远庐不仅是百年郭家兴旺发达的见证,更是镌刻着建造者郭钦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走进心远庐,在此管理的郭涛深有感触地介绍道。

  心远庐主人郭钦荣,是郭宅村下南洋第一人。1891年出生的郭钦荣,在兄弟6人中排行老四。1911年,他背井离乡只身远赴新加坡谋生,由此拉开了郭氏家族拓殖南洋的序幕。凭借着勤劳奋勉、自强不息和善于把握机遇,郭钦荣短短数载就从一名小小的记账员发展为小有资产的商人。他先是邀请三哥郭钦端和六弟郭钦鉴(现马来西亚富商郭鹤年父亲)前往南洋,后来二哥和五弟也过去一起打拼。1916年,郭钦荣几兄弟在马来亚(现马来西亚)新山市组建了“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这是后来世界闻名的“郭氏兄弟公司”的前身。

  在南洋赚到钱的郭钦荣一直对家乡和祖国念念不忘,1917年返乡祭祖时开始在郭宅起厝修房,历时3年建成心远庐。这个好听又富有深意的名字,源自东晋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郭钦荣多次为家乡捐资修路,为当地的莲峰书院捐盖教学楼等。因早年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的郭钦荣原本打算携眷回乡在心远庐好好调养,可惜天妒其才,他于1926年在心远庐因病去世,年仅36岁。

1709085520930607.png

心远庐大门,上面有郭孔辉题写的门楣。

1709085534596339.png

心远庐内陈列的物件。

  人杰地灵的百年侨厝

  历经百年风雨的心远庐,不仅走出了诸多华侨富商,还走出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远近闻名的人杰地灵之地。

  由郭钦荣牵头在马来西亚建立的“东升公司”,在兄弟几人以及第二代的郭鹤年等的苦心经营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像滚雪球般壮大成为世界知名企业,郭氏家族也成为名门望族。其中的佼佼者有嘉里集团董事长、香格里拉酒店创始人郭鹤年,也有曾在心远庐生活过的郭钦荣4个儿子。他们大多时间在郭氏家族产业中身居要职,尤其是长子郭鹤璟、三子郭鹤韬更是郭鹤年的左膀右臂,为郭氏家族企业贡献良多。

  1994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的郭孔辉是郭鹤璟长子,他于1935年7月出生在心远庐,并在心远庐度过少年时代,幼时就读于郭宅中心小学,后于1953年考入清华大学,是中国汽车工程领域的第一位院士。心远庐旁边的大道名为六和路,其前身为郭鹤年母亲郑格如女士捐资修建的格如路,后依郭鹤年祖居的六和亭改为现名。20世纪20年代中期,郑格如曾带三个儿子回乡一年之久,也曾在心远庐留下一段难忘的时光。

  据不完全统计,在郭钦荣的带领和影响下,如今有上千名郭氏族人侨居东南亚、欧美等地,郭宅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侨乡。

1709085558239815.png

心远庐内景。

  中外兼具的典型古建

  名称古意盎然的心远庐,其建筑风格却充满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是一座东南亚风貌和中国传统风格兼具的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8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30平方米。

  心远庐大门门面为格外醒目的葫芦状,据说这是郭钦荣按照他在马来西亚的宅邸复制的。大门上书“心远庐”三字,两边对联为“心宜恒,志宜坚,为学之本;远着眼,近着手,于事有成”,均为郭孔辉院士所书。

  穿过大门,主楼前的花园里,有两棵百年荔枝树和龙眼树,其后便是两层红色砖木结构的南洋风格建筑。门楣上“郭宅博物馆”五个字,由郭鹤年题写。该红砖洋楼四坡顶,平面接近正方形,一楼设有回廊,窗户为拱窗,室内楼梯为蝴蝶式;西侧的青砖楼,建筑年代略晚,二者皆砖木结构,造型巧夺天工。

  楼前庭院里,一块石碑和八根圣王宫戏台石柱格外显眼,石碑上刻着“嘉庆”“福州府闽侯县”“奉宪”等字样,石柱上镌有楹联,每个柱头上立有坐姿石像,相传是明末清初的工艺。

  蝶变重生的村博物馆

  随着福州城市建设提速,历经千年的郭宅村也面临举村搬迁。为了留住乡愁,守护海外侨胞的精神家园,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和海内外郭宅人一起将历经百年的心远庐修缮改建为“千年文化融于一厝”的郭宅博物馆,成为福州古厝抢救和活化利用的一个样板。

  1953年的土地改革中,转让为公有的心远庐曾改造为“郭宅乡卫生院”。后来卫生院搬走,其便逐渐荒废。为了让破败的心远庐蝶变重生,郭孔辉院士回忆了老宅原来的样子,为修复工程画了图纸,并书写大门上的心远庐名称和对联;年近百岁的郭鹤年专门题写了博物馆馆名,这也是其少有的题字;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撰写了博物馆展陈的前言。

  202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的郭宅博物馆,一楼是族裔贤俊篇,讲述郭姓的起源、郭宅村历朝的建制沿革,展现历代名人志士艰苦创业、奋斗打拼的故事。二楼有文物古迹、家风家训、兴学重教和竹编工艺等篇章,介绍郭宅村内的30多处文物和历史建筑、村民兴学育才的故事以及郭宅非遗竹编工艺的发展史等。整个博物馆共有8个篇章,通过图文并茂和实物展示等丰富的形式,再现千年郭宅村的前世今生。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讲述了“五四”先驱郭梦良和福州才女庐隐夫妇的故事,以及明朝嘉靖年间十八勇士抗击倭寇抵御外侵、黄花岗起义郭氏三烈士舍身就义、抗日英雄郭奇珊英勇殉国等故事,展现郭氏儿女一脉相承的英雄气概。

  据悉,郭宅博物馆现在还是北大清华校友活动基地及古琴、竹编等非遗技艺的传承基地。当地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着力把博物馆打造成一张推介侨乡文化的新名片,让群众走进来,让古厝“活”起来。

  □温馨小贴士

  心远庐(郭宅博物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时至12时、14时至17时,其中11时30分、16时30分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顺延。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林振寿)

  《福州晚报》(2024年2月28日 A05版 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