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寺:永泰明代建筑的范本
2024-04-0603-18-55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郭永仙

1.jpg

凤凰寺

  永泰置县于唐永泰二年(766),有八百多年没有县志,直到明万历四十年(1612),广西人唐学仁任县令,始编《永福县志》,聘请当时福州著名文人谢肇淛(长乐人)、陈鸣鹤、徐火勃(福州人)编修。到了1749年再修乾隆版县志。1918年又修民国版县志。在明万历版与乾隆版县志中,都没有有关凤凰寺的记录,到民国版县志才有了凤凰寺条目。也就30几个字:“凤凰寺在二十四都杉洋。山形极似凤凰。乡人鲍元楚、元相等募建。寺前有石室,名圣君岩。祀张圣者。”没有记录修建时间。现在有不少撰写凤凰寺的文章出现了始建于万历三年(1575),不知这数字从何而来。

  在我国,叫凤凰寺的有五六个地方,最著名的为杭州凤凰寺,因建筑风格似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寺,实为清真寺,建于元朝。还有重庆沙坪坝凤凰寺,因建于凤凰山上,故名。还有四川蓬安凤凰寺,也是建于凤凰山上;苏州阳山凤凰寺,湖南沅江边凤凰山上凤凰寺,河南信阳、焦作凤凰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除杭州凤凰寺外,其他几座凤凰寺都建于明朝不同年份。

  永泰同安洋头村的凤凰寺,也是因建于凤凰山而得名。明万历四十年,编修永泰县志的谢肇淛、陈鸣鹤、徐火勃三人,陪同县令唐学仁探访了方广岩、名山室后,三人又结伴寻访凤凰寺,并留下了诗作。其中,谢肇淛《凤凰寺》诗曰:峻岭斜呼过,杉洋憩化城。偶逢山客谒,因识野僧名。邻舍分松色,空廊闭竹声。最怜青嶂外,旧有凤凰鸣。(《通志》原注“:斜呼”,岭名。)

  那么永泰的凤凰寺到底建于何年?与永泰众多寺庙一样,凤凰寺也曾重修过,寺中脊梁上有墨书“崇祯辛丑岁二月重修”字样。寺内还存有明崇祯和清乾隆年间重修碑二方,这是历史的物证。明代的那块碑文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乾隆年间的碑文清晰可辨,读罢全文,细细品咂,竟是一篇佛教文化的美文:“凤凰寺者,锦水名邱,杉洋古迹。门临石洞,堂枕钟峰。梧水星环,仿佛恒河十二;蒲峰雾列,依稀世界三千。花落昙云,邻舍分青松之色;猿啼夜月,空廊闻翠竹之声……”落款为“大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月,弥峰鲍感闳稽首拜撰并书”。

  石刻是风雨无法毁灭的证据,而文字的记载代代相传。现又有人从编撰于南宋的《三山志》找到有相凤凰寺的记载:“凤凰岩院(即凤凰寺),安乐里,开宝六年(973)置”。明《八闽通志》记载:“凤凰岩院五代晋天福六年(941)建。”这两份记载可见凤凰寺初建时间应在唐代。虽然时间上有误差,这跟当时通信、交通不畅有关。

  记得1992年,我陪文史专家曾意丹考察凤凰寺。曾意丹对寺的建筑结构仔细观察,断定凤凰寺为保持完整的明代建筑风格,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式造型,莲花座柱础,为福建省不多见的明代遗留的完整寺庙建筑。随后又陪同他察看了寺前方的圣君洞。当时地上有不少瓦砾与瓷器等,曾意丹说,早期寺庙应是建于洞中,与方广岩相似。他这样推测,刚好与《八闽通志》记载“凤凰岩院五代晋天福六年(941)建”契合。岩院,表明了当时寺建在岩洞中。那么现今的凤凰寺应该是明代建造,所以完全保留了明建筑风格。

  乾隆三十五年邑人鲍感闳撰书的碑文,其中有:“人杰地灵,郑状元文光射斗;沙惊蓬振,谢工部墨沈流香。”亦能看出南宋永泰三状元之一郑侨曾在寺中读书之实说,谢肇淛为凤凰寺作诗的往事。

  凤凰寺坐北朝南,占地3000多平方米,寺院的正中是大雄宝殿,东侧是珈蓝殿、焰慧地、阅经楼,西侧由祖师殿、观音殿、念经堂组成;东西厢房与大雄宝殿之间各有一个天井。大雄宝殿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没有精美的雕梁画栋装饰,却显得朴拙端庄,我想寺庙本应是如此。

  大殿主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列供文殊普贤两菩萨、顺风耳、千里眼和十八罗汉。东侧依次是伽蓝殿、焰慧地、阅经楼,西侧由(达摩、卢公)祖师殿、观音阁、念经堂等组成。东西厢房与大雄宝殿之间各有一个天井。寺门设在东南方向,从大门到下埕,要登上五个台阶,但从大雄宝殿走廊往下看却仿佛只有三个台阶,据说这是当年重修时薛姓石匠的杰作。它的寓意是“五子登科”“三元及第”,希望佛陀保佑三洋学子见贤思齐,暗含禅机。

  山并无奇特,站在大雄宝殿前朝外看,视野开阔,云雾缭绕。千年凤凰寺,始于洞穴,终于明代建造于凤凰山中,给永泰留下了一份明代建筑的范本。

  《福州晚报》(2024年4月6日 A07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