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龙与云凹水曲山房
2024-04-1402-49-4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方麒

  陈登龙(1742—1816),字寿朋,一字秋坪。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福建通志》《闽侯县志》《乌石山志》《竹间续话》《闽县乡土志》等重要的文史资料中,均有关于陈登龙的记载,提及其人多才多艺,博涉典籍,长于古文、诗词,旁及琴、棋、书、画。其著述也甚丰,有《出塞录》一卷、《里塘志略》二卷、《蜀水考》二卷、《天全闻见记》四卷、《读礼余篇》二卷、《秋坪诗存》十四卷等。

  高祖谓“忠毅”

  陈登龙的祖先为金陵(即今江苏南京)人,明代中晚期家族始迁闽中,落户闽县。其祖上最著名的当属其高祖陈丹赤。

  陈丹赤(1616-1674),字献之,号真亭、津城。家住文儒坊。他与兄长陈丹荩均有诗名,后来兄弟二人同举于顺治八年(1651)。陈丹荩后官清远知县。陈丹赤则授重庆府推官,权代重庆、夔州知府,此后历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郎中、浙江按察司佥事等职。

  康熙十三年(1674),陈丹赤分巡浙江温处道(清代浙江省行政区划之一,包括温州府与处州府)。时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五月其部将曾养性就入浙围困了温州府城。

  陈丹赤镇守温州,立志“守城待援”。然而当时的温州府总兵祖宏勋已有意叛清,遂兵挟府城文武到华盖山大观亭欲谋献城之事。陈丹赤与永嘉知县马琾不从此举,当场被害,忠烈殉国。

  康熙十六年(1677),浙江巡抚陈秉直上疏奏请抚恤忠良,陈丹赤赠通政使,谥忠毅,马琾赠布政司参政(后追谥“忠勤”)。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钦准敕建“双忠祠”于温州华盖山并御赐“双忠”匾额,奉祀二人。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时任湖州知府的陈丹赤子陈一夔在杭州迎驾,康熙还亲书“名垂青史”额赏赐于他,用以旌表其父为国尽节。

  因是忠良之后,陈一夔荫祖功得授夔州知府,除前述任过湖州知府外,还可知其卒官浙江粮储道,亦是一位治世名宦。

  民呼“陈青天”

  至于陈登龙的祖父辈,还未能找到相关的仕宦记载,是否“家道中落”尚不可确知。只知道,在陈登龙七岁时,他的父亲陈大经就去世了。此后,陈登龙以及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都是依靠母亲黄氏辛苦劳作养大成人。

  陈登龙年幼时即勤苦力学,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于乡。此后,陈登龙以大挑一等(清乾隆以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有较宽的出路,名为大挑),分拨四川,署天全州,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到任。

  天全州即今四川雅安市天全县,因为当时刚刚归化清中央政府管理,尚未开办学府。陈登龙到任不久,即从自己的俸禄中捐出一部分钱来,奏请上级批准办学,在当地创立文庙,建成和川书院,开文教之先。

  陈登龙“为政清廉,勤于化导”,且很多事都亲力亲为。他不仅数度亲到书院讲学,还因见天全“无志乘可稽”,计划创修州志。

  为此,他亲自查勘、搜寻天全历史、风俗、地理、人文、胜迹等内容,撰写了大部志书。不过,因为他后来奉调里塘任同知之故,志书并未刊刻,但所撰文稿还是留了下来,删减后成了《天全闻见记》(现有清嘉庆福州陈氏云凹水曲山房稿本藏于福建图书馆)。

  《天全闻见记》全书共4卷,约5万多字,列天文分野、形势疆域、建置沿革等十多门,与州志大致相同,且对学校、农业生产(茶业、茶政)以及境内山川古迹作了较为详实的记述,堪称“天全史记”,为研究天全历史文化留下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在天全州,陈登龙还获赞“陈青天”,因为他为官清明,不惧豪强,勘断明确,始终着意为弱小主持公道。

  嘉庆元年(1796),陈登龙本可能得荫世袭恩骑尉,不过,他最终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堂弟。此后,陈登龙调青神县,委署里塘同知,又调雅安州,均有循绩。在任里塘粮务时,尤有惠政,为此,当地人还为其立生祠以祀。

  因在四川任上的良好表现,陈登龙擢升湖北安陆府同知。赴任途中,改授建昌捕盗同知。在建昌任上,陈登龙更是清廉,以至于他因母亲病逝辞官返乡时,囊橐萧然,身穿青布袍,只一小隶跟着他彳亍里巷间。

  云凹水曲处

  陈登龙在闽县的旧宅,位于乌石山麓李园里(应在今灵响新村周边范围)。丁内艰后,他未再出仕,不过,曾在泉州清源书院主讲了三年。因病辞归故里后,他在李园里旧宅修筑了云凹水曲山房。

  这处居所面积不很大——他还在诗中戏称为“容膝居”,但此处面山而居,十分幽静,“门临荔水三篙绿,地占乌山一角青”,甚得他意。“因寂坐思喧,此境吾颇爱。”“山房坐对雨纤纤,物外逍遥意亦恬。”“……携樽招老友,问字萃群才……须把寸阴惜,闲居最物情。”他把在云凹水曲山房的闲适,以及对它的满意,都留在了他的诗作之中。

  陈登龙当然擅诗。其著《秋坪诗存》,《石遗室书录》评:“古近体皆仍前明闽派,不力求鲜新深刻以自异。”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认为陈登龙之诗“其旨温以平,其气疏以直”,而陈入蜀后,“原本山川,极命草木,黎风雅雨,雪帐冰灯,蛮歌梵?,蕃马羌禽,忧愉喜愕之状”尽入其诗中,状写瑰奇,更可堪赞叹。

  归闽后,陈登龙常与文友过从,交游颇广。他与林敬庐、林宾日、陈烺、陈大煜等人组织香洛社(一名绅耆社),邀同里耆宿每月雅集,“至则谭文学,互质所著,竟日乃散”。

  他也与萨氏族人交好。民国《雁门萨氏家谱》收录有陈登龙诗,其中一首诗中自注:“余受知于萨重山先生,其子弟辈若启嘉知祥、启新知辉、肇秋龙图、肇鳌凤苞、肇韬秉钤五秀才,葱如玉衡大令,露萧龙光农部皆敦金石交。”由此可知,陈登龙与萨氏三代(萨氏第十一世萨重山,十二世萨知祥、萨知辉、萨玉衡,十三世萨龙图、萨凤苞、萨秉钤、萨龙光)之间都有深厚交谊。

  而这些“文酒过从,篇咏间作”,在同乡经学名家陈寿祺看来,“犹屹然诗人之杰也”。

  道德文章之外,陈登龙的书画修为同样令人称道。他精于书法,尤善篆书。不过其书法作品流传至今者,几无所见,甚是难得。

  陈登龙也长于山水,他善画干笔,“疏林水石俱精”,“浑朴处致力于元人”。其流传后世的画作,似多见于扇面。民国藏书家郭白阳在其《竹间续话》中提及陈登龙处,就介绍了陈的多幅扇面。今也可在福建博物院见到陈登龙的扇面画作。

  嘉庆二十一年(1816),陈登龙终老于云凹水曲山房——这处诸名辈论诗之地、诸生习画之所。

20240414_A06_01_124.jpg

陈登龙《小航晚归图》

  《福州晚报》(2024年4月14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