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福州——微信朋友圈的一次群聊记录
2024-04-1810-37-1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危砖黄

  数字技术的发达,成就了虚拟空间的发展,微信朋友圈成为当下最普遍的虚拟空间。甲辰龙年春,历代福州诗人和来过福州的外地诗人们拉起了一个微信聊天群,群名“诗词里的福州”,他们在群里举办了一场诗会。以下是这次诗会的群聊记录——

  主持人:福州是一座生态优美的海滨城市、山水城市,也是一座宜居宜业、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城市精神的城市。福州的美,大略言之可以包括风貌之美、风物之美、风情之美、风气之美、风骨之美。请群里的诗人们吟咏您的佳作,直接描写福州的,或是间接与福州有关联的,都可以。

  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闽中秋思》)

  周朴: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晓日青山当大海,连云古堑对高楼。那堪望断他乡目,只此萧骚自白头。(《登福州南涧寺》)

  主持人:二位来自晚唐,果然出手不凡,给我们带来了唐诗风致。福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闽江穿城而过,杜夫子的诗将这一地理格局和山川特点作了高度概括,周老爷子的诗也是气势十足。

  蔡襄:终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势与云平。万家市井鱼盐合,千里川原彩画明。坐上潮风醒酒力,晚来岩雾盖钟声。归时休更燃官烛,在处纱灯夹道迎。(《饮薛老亭晚归》)

  陈轩: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冶城》)

  主持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这是福州的一大特点。蔡知州鲜明地写出了这个特点,陈知州把福州的山川城郭写得如水墨画一般美!二位不愧是做过福州知州的,棒棒的!

  曾巩:杂花飞尽绿阴成,处处黄鹂百啭声。随分笙歌与樽酒,且偷闲日试闲行。(《旬休日过仁王寺》)

  辛弃疾:碧海成桑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着雨婚烟嫁……(《贺新郎》)

  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城南》)

  辛弃疾: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主持人:太妙了!南丰先生如此热情的赞颂,让人看到福州的勃勃生机。稼轩居士把最美的词句献给福州,把西湖比作未嫁的西施,借鉴了苏轼,而又不落俗套。

  赵文昌:城绕青山市绕河,市声南北际山阿。云来云去三晡雨,霜后霜前两熟禾。南亩农人报丰稔,西皋老子亦婆娑。肩舆到处皆名刹,时与高人醉踏歌。(《咏福州》)

  主持人:内河交织,山水相伴,是福州的又一大特点。赵先生此诗写得如此贴切。您这首诗不仅让我们看到福州的优美环境,还仿佛让我们听到热闹的市声,其中天气、农事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福州人民安居乐业的风情。

  李弥逊: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蝶恋花·横山阁》)

  主持人:好一句“榕叶满川飞白鹭”!在福州,榕树随处可见。宋代张伯玉、蔡襄、程师孟诸位大人到福州任知州的时候,皆倡导广植榕树,至街头河畔榕荫满地,“暑不张盖”。因而,福州有了“榕城”之称。

  谢肇淛:橘园洲上露如霜,江树江烟望渺茫。布谷声声春雨后,荔枝十里凤凰冈。(《凤凰冈》)

  主持人:福州是水果之乡,盛产荔枝。谢先生的诗写得让人垂涎欲滴!关于荔枝,蔡君谟大人和曾子固大人分别撰写过《荔枝谱》和《荔枝录》,鄙人在这里就不赘言了。

  程师孟:曾看华清旧浴池,徘徊却想开元时。此泉何日落天涯,不见莲花见荔支。(《汤泉》)

  李纲:程知州写温泉,包含了对古事的感叹。李纲不才,近日在福州“泡汤”,亦有切身感受,得《温泉》二绝,其一:玉池金屋浴兰芳,千古华清第一汤。何似此泉浇病叟,不妨更入荔枝乡。其二:温冷泉源各自流,天教施浴雪峰陬。众生尘垢何时尽,日月人间几度秋。

  主持人:程知州,李丞相,您二位是真懂得“泡汤”。福州自古多温泉,相传在晋太康年间就已发现和利用温泉,宋代福州温泉已很驰名,到了明代已是遍地开花,如今的福州,开发了许多的温泉洗浴休闲场所,被称为“温泉之都”。

  萨镇冰:未交惊蛰雷先发,枕上连宵闻雨声。市远菜羹供薄膳,家贫蛎饼是珍烹。敲诗偶步时人韵,鬻字聊资晚岁生。早起飞花穿户入,枝头鸟语更怡情。(《春朝偶作》)

  主持人:萨公退居生活真可谓淡泊清廉,却也富有情趣。“家贫蛎饼是珍烹”,勾人馋虫了!蛎饼是福州的传统风味小吃,和鐤边糊、鱼丸、肉燕等,都是福州人的最爱,百吃不厌,常食常新。

  龙昌期:老朽不揣浅陋,来到福州讲学,为此地风物风情所触动,得了两首绝句。《三山即事》:苍烟巷陌青榕老,白露园林紫蔗甜。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福州》:等闲田地多栽竹,是处人家爱读书。饮宴直尝千户酒,盘餐唯候两潮鱼。

  主持人:龙教授高才!您的诗生动地描写了福州的市井经济、商贸繁荣、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写到了福州人喜欢海产(“两潮鱼”不限于鱼,可理解为新鲜海产),也写到了福州人的热情好客,特别是福州人的读书风气,可谓风物、风情、风气之美兼具。

  吕祖谦: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送朱叔赐赴闽中幕府》)

  主持人:好诗!东莱先生把福州的读书风气写得如此动人。

  杨庆琛:拍肩挹袂赋仙居,拱极楼前舁笋舆。园绮衣冠图洛社,金银宫阙梦华胥。但凭善俗成仁里,自爱吾庐读我书。秋景数峰塘半亩,此中容得老樵渔。(《宫巷》)

  主持人:杨先生写得真到位!杨先生是福州本地诗人,对福州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凭善俗成仁里,自爱吾庐读我书”,由个人到社会,读书成就良俗,良俗成就和睦。鄙人在这里再给大家提供一点材料,在福州文儒坊东口的一处墙壁上,镶嵌着一方乡约碑,可以说是“善俗”“仁里”的实证——“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巳年文儒坊公约。”这方乡约碑,是福州坊巷平安治理、共建文明的见证。现在的福州,延续着读书明理的传统,倡导全民阅读,每年举办“读书月”活动,并在普通市民中评选“读书明星”“书香人家”。

  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度浮桥至南台》)

  朱熹:越王城下水溶溶,此乐从今与众同。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游西湖》,又题《伏承侍郎使君垂示所与少傅国公唱酬西湖佳句,谨次高韵聊发一笑》)

  主持人:良好的环境和风气,塑造着福州的城市精神和风骨。放翁先生初入仕途不久即来到福州,福州的山川激发起豪壮情怀。晦翁先生一生多次来到福州,访友,讲学,好一句“一心忧国愿年丰”,这是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以说是福州的情怀。

  陈文龙: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主持人:“惟有丹衷天地知”,真是悲壮的呐喊!陈大人此语,可比文信国公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您是和文信国公一样的民族英雄!我知道您是被元兵所俘、押至福州时写下的这首诗。我要告诉大家,在福州上下杭的三通桥头,后人建了一座万寿尚书庙,奉祀的就是陈大人。

  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主持人:林公无疑是福州人的代表,福州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滋养了林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么有力量的诗句,是他的人生和心志的写照,也是福州的爱国爱乡、忧国忧民、勇担使命、报效国家的城市精神的体现。

  主持人:(结束语)福州有多美,诗词告诉你。福州的美,美不胜收;描写福州之美的诗词,一定还有很多。本次诗会,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后续有机会再“会”。谢谢诸位!

  《福州晚报》(2024年4月18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