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安澜会馆重放异彩
2024-04-2205-19-15来源:福州日报

修葺一新好戏连台 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安澜会馆重放异彩

1.jpg

会馆内,不少市民游客正在参观拍摄。本报记者 石美祥摄

  戏台上,传统民乐精彩演绎;院子里,市民游客沉醉其中……20日,位于仓山区烟台山的安澜会馆再次迎来人流高峰。

  自去年6月6日全面开馆并免费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安澜会馆成为烟台山网红打卡点之一。“节假日日参观人数约2万人,最高峰时可达到4万人,得益于修缮后的免费开放,安澜会馆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实现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转变。”福建省浙江商会会长董加余说。

  兼具闽浙特色

  为省会各会馆之冠

  明清时期,福州商贾云集,各地在闽商帮纷纷建立会馆,鼎盛时期,福州的会馆达到60多个,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

  位于仓前路与解放大桥交叉路口的安澜会馆久负盛名。该会馆由慈溪人水声远、海宁人冯琅函倡导集资建造,又名“浙江会馆”“上北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动工兴建,1778年6月落成。原建筑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

  20日,记者探访看到,会馆建筑坐南朝北,十分宏大,包括戏台、天井、大殿、耳房、后楼等。“会馆融合了福州古厝马鞍墙和浙江古厝马头墙两种地方风格,汇集了清朝闽浙能工巧匠的智慧,被称为省会各会馆之冠。一进正殿单层挑高15米,为福州之最。”董加余介绍。

  “‘安澜’,有风平浪静,海不扬波之意,是对在闽浙商平安往返、生意兴旺的祈愿。”董加余说,福建与浙江山水相连,文化相融,古时浙江省所需木材大半通过海运取自福建,中洲岛及闽江两岸的台江、仓前山成为木材输出枢纽,浙江木商在此云集,为寄托乡思、联络乡谊,浙商开始在福州建立会馆。

  “当时在福州众多的会馆中,浙江省的最多,有6个,分布在鼓楼、台江、仓山等地,说明浙江与福州商贸往来关系密切。”董加余说,作为闽江畔的“古建筑明珠”,安澜会馆见证了240多年来闽浙两省的商贸往来,弥足珍贵。1992年,安澜会馆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升格为第七批福建省级文保单位。

  重获“新生”

  在闽浙商集资近千万修缮

  在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安澜会馆饱经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澜会馆改作他用。1990年,安澜会馆作为“仓山区文化馆”,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但此后,因年久失修,会馆破损严重,一度被列为危房。

  2015年,我市对安澜会馆实施新一轮的保护性修复。经常经过安澜会馆的董加余开始关注并深入了解这座建筑,萌生了将安澜会馆恢复为浙江商会的想法。

  在他看来,古往今来,无数浙商在福建落地生根,如今在闽浙商更是多达65万多人,企业3.8万多家,个体工商户5.1万多家。其中,福州的化工、电力设备等产业活跃着浙商的身影。“让浙江商会重回安澜会馆,意义重大。”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5月,福州市政府决定,由福建省浙江商会和福州古厝集团合作,将安澜会馆打造成为闽浙商业交流平台。

  2021年,安澜会馆的修缮工作拉开帷幕。经过两年多的修缮布展,安澜会馆恢复原貌,重新开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由福建省浙江商会管理运营。

  “得知会馆修缮的消息后,在闽浙商一呼百应,出资捐物,先后集资近1000万元。”董加余说,安澜会馆的“新生”还得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省市各级领导、浙江籍老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让他十分感动。

  好戏连台

  推广两地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的安澜会馆,一进为文化展示区域,通过闽浙渊源、商旅史记、会馆春秋、建筑文化、千年商脉、浙人在兹和风云浙商等七大板块,深刻挖掘了闽浙两省的地域联系、文化互鉴、商贸交往、会馆故事等历史背景,对新时代风云浙商的事迹进行了特色展示;二进为八闽浙商政治生活馆。

  会馆里有福州现存最大的古戏台,除了日常的传统民乐演绎外,这里还是“文旅融合 非遗进景区”福建芳华越剧院的驻点演出场地,不定期开展精彩的越剧折子戏专场演出。

  “所有演出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中越剧演出方面,商会每年计划投入10多万元,助力文旅融合、非遗进景区文化事业。”董加余介绍,商会还计划在会馆里推出“闽浙非遗+老字号”展示,推广两地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已经跟惠安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达成合作意向,将在会馆里集中展示惠安石雕和惠安女服饰。”

  据介绍,会馆内还设有多功能会议区域、行政办公区域等,致力打造弘扬闽浙两地商贸文化的平台、展示浙江地域文化的博物馆、传承浙商精神乃至中国儒商精神的教育基地,成为服务在闽浙商的“聚合平台、亲切家园、精神地标”。(记者 王玉萍)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