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利用|武氏民居,一座被文明新风唤醒的古厝
2024-04-2603-10-56来源:福州日报

20240426_003_02_471.jpg

武氏民居被改造提升为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本报记者 池远摄

  “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提笔写下又一件“福”文化书法作品,冶山斈社社长陈元春把它赠给鼓楼区作协的朋友。这样的文化交流,在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武氏民居里已经是日常。24日,记者走进被打造为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武氏民居看到,这座一度被遗忘的古厝已被“唤醒”。

  在冶山西南侧,顺着一条笔直的白墙黛瓦小路往前走,便能看到“冶山古迹”护坡墙。对面,就是城直街33号武氏民居。

  “这栋古建筑建于清代,曾居住过一名姓武的道台,因此被称作武氏民居。”陈元春一边带路,一边介绍,2022年,受损的武氏民居经提升改造,成为全市首家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新思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功能为一体的宣传教育实践阵地。冶山斈社志愿服务队随即入驻该中心。

  武氏民居坐北朝南,由三进构成。建筑内,可以看到覆有墙头帽的马鞍式山墙、夯土墙身和乱毛石墙基,以及大量精美景雕。通过它,市民游客可以了解福州清代及民国时期古民居的建筑形制和风格。

  走过精神文明网络直播间、家风家训展示区、道德模范区,就来到了主厅。两侧可互动阅读的“新思想电子书架”十分引人注目,点击触摸屏,可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阅读。

  这个空间还是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宣讲大课堂,常态化举办“五进五学”理论宣讲等活动。陈元春点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在景区里,又紧邻中山小学和居民区,面向游客、学生和市民,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能很好地宣传闽都文化。”

  同样是“常客”,学生们不仅在节假日来此研学,傍晚放学后也喜欢来这里。主厅左厢房被打造为科普基地,设有可改变的装置式桌椅和互动抽拉板。“无人时是展示区域,需要时可秒变小学生科普课堂。我们还协同志愿者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包含手工、美术、书法、心理教育等,为辖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氛围。”鼓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馆负责人王阳阳介绍。

  “我们把文明实践与新思想‘落户’在武氏民居,希望让这栋古建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学习宣传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吸引更多人踏入这里,让这座古民居散发出新的时代活力。”鼓楼区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莫思予)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