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坊巷里弄的地名掌故(一)
2024-05-2111-08-42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作者:王啟生 

福州城除了广为人知的三坊七巷之外,还有许多处坊巷里弄,它们遍布市区各个角落,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承载着代代福州人的生活记忆。

陆庄巷

   位于杨桥路中段东侧的一条巷子,周边是民居与新村,此巷东西走向,长约230米,宽1.5米,始建于北宋时期,原为福州侯官县人氏陆宣父子庄园外的一条巷子。陆家父子不惜重金,购地百亩,兴建庄园,因这里地势独特,西面环河,北面有一座石桥通往庄外,庄外建有一条巷子通行,这便是陆庄巷巷名由来的历史典故。

凤凰池巷 

位于杨桥路北段东侧,介于杨桥路与西湖路之间,巷子呈东西走向,长130米,宽3.8米。凤凰池巷因这里曾经有一口特大的湖泊(面积约100亩)凤凰池而得名。过去,凤凰池还是一个经济大池,当地农民在池中养鱼养虾、栽莲藕、栽菱角、栽茭笋、种水上空心菜等,改革开放后,由于新村建设的需要,凤凰池被填没了,原先的池子变成了凤凰池新村。

双抛桥一里、双抛桥二里

位于元帅路周边,原名元帅庙河墘、元帅庙,后因附近的双抛桥而改名。

照相弄

位于黄巷南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秃头弄。民国初年,庄心波在弄口开设“镜中天”照相馆,因店号“镜中天”含意为“镜里玉人,原来是我”,很有特色,再加上这家照相馆是福州城最早的照相馆之一,誉满福州城及郊县一带,故弄子名称也叫照相弄。

立本弄 

位于安民巷北侧,南北走向,长50米,宽1.5米,巷南可通黄巷。弄子原名麒麟弄,传说几百年前,这条小弄是麒麟降生的地方,故里人就把原先这里无名的小弄取名为麒麟弄。20世纪30年代初,有日本浪人在此弄开一家鸦片馆,在此吸鸦片的鸦片鬼“五九六一”的败类们称此弄为日本弄。“五九六一”指的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一小撮人。抗战胜利后,鸦片馆关门停业,里人厌恶日本人的罪恶,把此弄更名为“立本弄”。   

梧桐弄

位于鼓楼区朱紫坊,花园路之西,乃本地花园弄之支弄,据传,历史上弄口有一棵梧桐树,故名。

桂枝里

位于安泰河南畔西侧,东通安泰桥过八一七北路,接朱紫坊,此处原是唐朝进士陈弃疾故里,古人称科举高中者为“桂林之一枝”,桂枝里因而得名。

早题巷

此巷位于光禄坊中段,北通三官堂、衣锦坊、洗银营,为南北走向的一条小巷。原名枣泥巷,清朝时居住在巷中的居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弟们早日金榜题名,得中状元,便把枣泥巷改为早题巷。

察院庄巷

位于鼓楼区灵响路与光禄坊之间,南北朝向,长约100米,宽2米,该地原是明清察院庄的旧址,故名。

察院庄三十二门弄

位于光禄坊福州第二中学周边,这里原是明清察院庄旧址。清代,为照顾旗人领取粮食,在此建一宅,结构特殊,门开三十二扇,弄因此得名。

驿里巷 

位于衣锦坊西段出口处约300米地,古时是驿站所在地,所以称驿里、驿里巷。

闽山巷

位于衣锦坊之南,通往文儒坊,南北走向,长200米,宽1.5米,石板深巷,两边高墙。闽山巷以其地在闽山之麓,有闽山庙、闽山境而得名。

东林里

位于闽山巷与通湖路之间,南北走向,长约100米左右,宽1.5米。里名的典故源于明代中期,当时有四位姓林的福州人同朝为官,称为东西南北“四林”,其中尚书林瀚为东林,其故居在此,故此处名为东林里。

柏林坊

位于南后街水流湾之北。柏林坊本名北林坊,里名源于明代中期,当时有四位姓林的福州人同朝为官,称为东西南北“四林”,北林,即都御史林廷玉,因此将其居住地称为北林坊,清末改为柏林坊。

喉科弄

位于黄巷东侧,方位靠近南街的一头,呈南北走向,是一条羊肠小弄,长不过十多米,仅有3个门牌号,可通安民巷。小弄何以以中医专科命名呢?原来这里居住着世代从事中医喉科的名医,其中要数第五代传人朱幼彬享誉最高,于是人们就把这条小弄叫做喉科弄。

花园弄、花园巷、芙蓉弄

这三条位置相近的巷弄皆位于朱紫坊,因附近的芙蓉园而得名。芙蓉园是福州著名的古园林之一,福州历史名人叶向高、龚易图等都曾是其主人。

秀冶里

位于朱紫坊,老旧地名叫做铁冶里,宋元两朝这里铸炼铁器的工场,故名。

府学里

位于鼓楼区学院前地段,在延安中学周边,明清为福州府学所在地,故名。

府学弄

圣庙路后面的一条小弄,南北走向,北连花园弄,南端出口为学院前,小弄宽l.5米,长约120米,明清两朝这里是福州府学堂所在地,故名。

文昌弄

位于鼓楼区文庙东侧,长不足l00米,昔时,这里有一座文昌阁,故名。

安乐巷

位于鼓楼区安泰桥大众电影院南侧,东南街大马路,西通桂枝里,宽1.5米,长100米左右,巷子呈曲尺型,旧有“万寿寺”,因亦称万寿巷。

永祚社巷

地处乌山风景区北坡山麓,永祚社巷位于道山路中段南侧,是道山路、通湖路、乌山路的交叉路口。历史上周边旧地名叫永祚社境。

道山铺巷

位于道山路东段南侧,南北走向,以道山(乌山)而得名。

隆普营巷 

位于道山路中段南侧,介于道山路与永祚社巷之间,巷长160米,宽4.5米。因旧时附近有军营叫隆普营,故名。

营房里

位于澳门路西侧,为古代兵营所在地,故名。

直三营巷

位于鼓楼区灵响路与道山路之间的一条巷子,巷南接灵响新村,巷北连道山路,巷长350米左右,宽3.5米,南北走向,古代这里是军营驻防之地,因与曾经的三营巷的走向相反,故名。

第一山弄

位于南门天皇岭下的一条小巷,因巷中石壁摹刻有米芾的“第一山”三字,故名。

秘书巷

位于鼓楼区澳桥北畔,巷东与温泉路交界,西与五四路隔河对峙,北通永安街,南朝东大路。旧名善寿坊,宋时陆藻、陆蕴兄弟居此,官至秘书,故称秘书巷。

观巷

位于鳌峰坊口,古时候这里有双石奇迹,因称仙迹境、仙迹坊,巷呈南北走向,巷长120米。

宦贵巷

位于南门法海路南侧,南北走向,原长75米,宽2.5米。清末,美国教会在南台保福山创办格致书院,后来移于城内观巷,改为格致中学。当年学校的美、英籍人员及其眷属,有居于其邻巷的,福州人俗称“番鬼巷”,即番仔洋鬼子居住的巷子。后因此称不雅,引起洋人抗议,当局就将“番鬼巷”改名为谐音的“宦贵巷”。

龙华巷

位于于山南麓,介于仓房街与龙华天桥之间,巷呈东西走向,长80米,宽5米。昔时,这里的龙华澡堂闻名榕城,故名。

洋巷 

位于鼓楼区斗西路南侧,东西河北侧,巷子东西走向,呈曲尺型,长约800多米,宽不及3米。因为住户多,巷子又分为三个小弄,分别是加洋一弄、二弄、三弄。福州的洋也叫做村,因为有洋就有村,加洋和小柳洋、斗池洋、荷泽洋等十八洋代表福州南门外的十八个村庄。

后曹巷

位于西湖西侧,卧湖路北端,南北走向,全长280米,宽2米。原名淳仁巷,传说明朝初年有人在这里浴马,建有马槽,慢慢地人们就把这里叫作“后槽”,后又变为同音的后曹。

善化坊

位于西门鼓西路、杨桥东路之间,长400米,宽3米。宋朝地名沿用至今,据传古代这里有一座善化寺,里人就以寺名为坊名。另一种说法是此处原是怀安社学,名“善化坊”,有劝善教化之义。

保定巷

位于西门善化坊与通湖路之间,南北走向,长350米,宽1.5米。此地段原称官园前,明嘉靖年间,工部侍郎黄铿归老之时,在巷首立石作里门,不喜喧哗,横额镌“保定巷”,有“保其安定”之义,成为福州历史名巷。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