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无人处 千载有遗音——旗山石松寺与宰相墓
2024-07-2803-14-4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叶

1.jpg

石松古殿

  翻看清代福州人林枫编写的乡土志《榕城考古略》:“自洪塘渡江而西,为旗山……隔江诸峰,演漾欹侧,其形如旗,与鼓山东西对峙,逶迤数里,高数百仞。”旗山,因其与鼓山在福州城区左右对列,而有“左旗右鼓”之说。旗山曾经人文史迹不少,但与鼓山际遇却迥然,如今绝大部分的人文史迹都在历史变迁中泯然不闻,让人叹息。今天提起旗山,最具标志性的游览处,一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另一处则是万佛寺。

  万佛寺,1999年重建。追溯其前身,则为古老的石松寺。《榕城考古略》中也提到:“石松寺,在三都旗山麓,一名石嵩。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初名灵凤;绍兴十年,僧于石上种松,因易今名。”知人生须臾,以访古为乐,于是趁周末去了万佛寺。

  万佛寺的宏阔就不细说了,浩大的建设工程还未完全结束,不少地方仍在施工。通过导览图,在寺院左后方的角落,找到了业已修葺的石松古殿。相比前部新造殿堂,石松古殿显得古简幽静。殿前侧立有一古碑,上额书:“法真松”,中部是一首诗:“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碑的下部有跋:“绍兴十年立,住山老祖天石上植松三本,一与寺门立名实,二与山林为标致,三与一切人作阴凉。勿剪勿伐,永荫此山。”

  古碑古文,瞬间就把时光拉到近千年前的南宋。绍兴十年,是1140年。那一年,南宋抗金名臣李纲在福州病逝;岳飞正北伐中原与金兵作战;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以及未来的宰相赵汝愚则刚刚出生。那一年,出自旗山脚下的花屿六桥林氏(今闽侯上街镇上街村)的林安宅,正在福州为官,职务为随宋室南渡迁入福州的西外宗正司下属机构敦宗院的主管,职能是“供宗室疏属居住,并置学立师加以训导”。26年后,也就是乾道二年(1166),他任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正二品。成为迄今为止闽侯上街地区出仕职位最高者。再过15年,淳熙八年(1181),林安宅在上街老家宅中去世,时年83岁。宋孝宗皇帝赐葬旗山石松寺旁。

  绕过石松古殿背后的楼房,是一条单车道的水泥路。水泥路往上,是一片空置的荒山。荒山地有围墙围着,这应该是寺院地界一角。顺着水泥路往上走几步,右边看到一条黄土小径通往一个小土坡,坡口两棵茂密的龙眼树。再往上走,就看到一处看起来像墓埕的空地,前面左右一对埋入地下的旗杆夹石在告诉人们,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墓地。仔细再看,边上立着一个赭红色的木牌,上面写着“不可移动文物点——旗山宋墓”。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林安宅墓了。

  根据六桥林氏族谱的记载,林安宅墓先是“历元兵燹”,后抗日战争期间又遭破坏,“墓前石人、石马丢失”,再之后疏于管理,阶石、墓石又陆续被附近村民拆除他用,墓园被种上果树。这个曾是旗山一带最有代表性的名人古墓葬,就此逐步泯然于岁月。近年来,据说林安宅的后人,上街六桥林氏宗族一直在多方努力,力图恢复墓园,以资纪念。

  林安宅是南宋初期登上宰辅之位的一位福州人。他一生内敛低调,躬行少言,只留下一本《南海集》,但已经散佚,其他记载的文献也极少,造成今天了解上的困难。今人认识林安宅,多从《宋史》所记载而来,但由于诸多原因,以讹传讹,造成对林安宅的认识偏颇,为此,笔者简单梳理了他的生平。

  林安宅(1099—1181),出生于福州闽侯上街六桥林家。六桥林氏的始祖林硕德是随闽王王审知入闽的将领。林安宅是林硕德的六世孙,字居仁,号寓庵。大致在1111年到1125年间,他告别了家人,离开福州到河南开封、当时北宋的首都,入了太学。1128年,建炎二年,靖康之难后一年,林安宅在宋高宗当时驻跸的江苏扬州参加了殿试,登进士第,就此进入仕途。进士及第的林安宅已经30岁,一直到他80岁正式被批准退休,他以50年的官宦生涯,见证了南宋初期的政局动荡与社会飘摇。其间,他历任建州(今福建建瓯)观察推官、福州西外敦宗院主管、绍兴新昌县令、漳州通判,广南东路(今广东)转运判官、江南西路(江西)转运判官、两浙路转运副使、平江府(今苏州)知府、尚书户部郎中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临安(今杭州)知府、广南东路安抚使、户部侍郎,京城除外,其履职辗转福建、广东、江西、江苏、浙江,覆盖了南宋东南部主要行政区域。林安宅为政一方,多政声卓著。在新昌县,被当地百姓评价为:“宋时有功于县者,安宅为最。”为了纪念他,还塑身立祠,奉为止水菩萨,香火至今。在漳州,修治东湖,功绩载入县志。在广东,动员整修潮惠下路驿道,使之成为古代粤闽交通史上最为悠久的一条主要官道,造福一方数百年,为时人称颂。

  1166年,乾道二年正月,从福州西郊六桥林氏走出的林安宅,达到了人生仕途的最高点——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可惜的是,由于一年前举报同僚贪污失实,数月后,林安宅被罢免,贬到江西筠州居住,之后根据可查记载,再无实职上的任用,可以说这是林安宅仕宦生涯中最大的挫折。1180年,林安宅以端明殿学士、中大夫致仕,朝廷对其最终的评价是:“刚毅有守、直谅多闻,凛然立朝,有古诤臣之直,敏于从政,为时良吏之师。”

  林安宅致仕回乡,协助其弟林安世修造完成家乡的十四门桥、超山寺、兴琳寺等,至今遗泽乡里。1181年,林安宅在家中安详去世。福州的六桥林家为当地望族,林安宅官至副宰相级,但却没有像大多数同级别官员一样,有在老家大兴土木营建宅邸的记载。他只是主持修建了家族的祠堂、境庙等公共设施。他也不怎么吟诗作赋,不是一个浪漫的文人,而是一个干吏。他还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甚至有一些犟的人,认准的理不太通情,就如为他写祭文的同僚、文学家崔敦礼所评价“端介直方”。所以也有意无意得罪了一些同朝官僚同事。

  悠悠千载,青山无言。看着荒山一隅简陋的文物提示牌“旗山宋墓”,想想林安宅并不平凡的一生,作为同乡后人,难免唏嘘。探寻一地先贤之义,传承精神,遗泽乡里。对于旗山而言,宰相墓与石松寺一样,都是旗山人文历史中珍贵的组成部分,希望遗址能妥善加以保护呈现,故事能进一步被挖掘讲述。

  明代,出自旗山下的水西林,同是闽侯人,也同样姓林的林春泽,曾游石松寺并题诗:“翠旗峰下丛林晚,有客相携眼倍明。天迥风高双鸟逸,江空木落万山清。岚光未纵烟霞老,野兴偷随杖履轻。谁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林春泽当时应该到访过寺旁林安宅的墓,他的抒怀中也含着对这位同姓先人的感慨吧。

  《福州晚报》(2024年7月28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