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真迹在省博展览引出话题 陈意映当年在此古厝避难
2024-07-3003-30-41来源:福州晚报

1722324848535184.jpg

《与妻书》真迹现身省博。记者 林双伟 摄

1722324862153709.jpg

陈元凯故居一进厅堂。记者 林双伟 摄

1722324873923604.jpg

位于大光里23号的陈氏民居。

1722324884699058.jpg

陈元凯故居里精美的木构件。

1722324896670200.jpg

《与妻书》真迹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近日,福建博物院的“国家宝藏——福建博物院文物特展”引起各界热议。其中,被誉为“20世纪最美的情书”——《与妻书》真迹的露面,获得了不少文博爱好者的追捧。

  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都是三坊七巷走出的名人,杨桥巷林觉民故居许多人都熟悉,但陈意映的娘家,你知道在哪里吗?

  “我家城南坊,花树颇荫蔼”

  三坊七巷大光里23号陈氏民居是陈元凯故居,紧邻陈衍、何振岱故居,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光绪及民国年间重修。2013年,大光里陈氏民居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

  陈氏民居坐南朝北,分为正落和花厅两部分。从院落北面的主入口进入,穿过前天井到达一进主座,东侧为花厅,西侧为马鞍墙,院落整体前低后高,建筑结构丰富多样,不少木雕、插拱、雀替、槛窗等艺术构件雕饰精美。匠艺奇巧并缀以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瑰宝。

  主人陈元凯,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闽县螺洲店前人,是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的族侄,后迁居福州文儒坊大光里。《福建通志·选举》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侯官县举人条目下有陈元凯大名,可知当时陈元凯就已住在了大光里的房子里,因为螺洲属闽县,而文儒坊属侯官县。

  陈元凯中举后赴礼部试,不第。1907年,经陈宝琛推荐,陈元凯任福建铁路局副总理,建设福建省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在此期间,陈元凯多次到南洋各城向福建籍华侨募股,并亲自勘察铁路线路。漳厦铁路开福建铁路之先河,积累了一定的铁路建设经验,培养了一批铁路人才。铁路修建之后,陈元凯到广东候补粤东某县知县。辛亥革命爆发,他回到福州,后半生都致力于续修《螺江陈氏族谱》,担任副总编撰(提调)编撰陈衍主持的《福建通志》,为福州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精品。

  在福州期间,陈元凯广交朋友,与严复、萨伯森等人是好友。严复曾赞赏陈元凯“陈君壮年走四海,结交往往多英豪”。大光里23号的花厅也成为了陈元凯接待朋友和议事的主要场所。

  和大家熟知的许多闽派花厅规制略有不同,陈元凯故居的花厅呈规整的长方形,敞亮通透,在许多花树、果树簇拥下高耸的假山雪洞成为视觉中心。盛夏时节,两棵高大的芒果树和四棵桃树郁郁葱葱,从假山的雪洞拾级登顶,满眼皆是诱人的果实,空气中也飘着淡淡清香。

  陈元凯曾有诗写道:“我家城南坊,花树颇荫蔼。”即使是今天,走进这样的花厅,仍可以感受到清朝士族生活的恬淡与意趣。

  陈意映曾经的避难所

  大光里23号其实走出了两位闽都名人。陈元凯还是陈意映的父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的岳父。上文提到,1889年陈元凯一家就已经住在了大光里23号。陈意映出生于1889年,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女时期。

  陈意映幼承家学,精工诗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16岁的她嫁给了杨桥巷口18岁的林觉民。夫妻二人感情甚笃,当时林觉民与堂兄一起在林家大院办“家庭妇女学校”,陈意映积极响应,组织林家姑嫂上课。不久后,她又同姑嫂一起报名了由陈宝琛夫人王眉寿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了该校的首届毕业生。在林觉民的影响下,她思想进步很快,反对封建礼教,带头放了小脚,这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颇大的反响。

  时间来到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林觉民受伤被捕,几天后就义。他的岳父陈元凯此时正在广东候补知县,首先得悉消息,马上派人入闽,紧急通知将成为朝廷钦犯的女儿一家,趁官府公文下达之前,迅速搬离杨桥巷,迁回大光里的娘家去。陈意映带着一家人连夜躲避到大光里娘家,随后又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早题巷避难。

  某夜,林觉民的两封“绝命书”不知经过多少风波辗转,悄悄塞进了这间屋子的门缝。“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陈意映顿感天旋地转,泪眼婆娑。这就是后来感动亿万人,并被编入教科书的《与妻书》。

  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次子林仲新,两年后在贫困和悲痛中随夫而去。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陈意映还与几位黄花岗烈士夫人在福州光复前手工赶制出了福州第一面十八星旗。

  陈意映一直把自己和林觉民一起的居所称为“双栖楼”,写信给丈夫落款常署“双栖楼主”。离世后,她为世人留下了一册诗稿《双栖楼集》。新中国成立后,林仲新将《与妻书》贡献给国家,由福建博物院收藏。

  修好古厝讲好福州故事

  1991年10月,大光里陈氏民居以陈元凯故居的名义作为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由市政府挂牌保护。

  2011年,大光里陈氏民居完成了整体修缮,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年久失修等问题,大光里陈氏民居存在一进主座屋面漏雨严重造成下部木梁架部分木构件槽朽、蚀空以及正落一进西墙倾斜等问题。2023年福州市文物局启动大光里陈氏民居正落一进保护修缮工程,委托福州市名城古厝设计院进行修缮设计,并于当年获得了福建省文物局同意,正式进场施工。

  经过几个月的修缮施工,大光里陈氏民居于2023年10月完成修缮,并于今年3月通过了省文物局的验收。目前,大光里陈氏民居等待进一步活化利用。

  福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光里陈氏民居的平面布局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建筑工艺精湛,是福州代表性的古民居之一,是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从大光里陈氏民居走出了陈元凯、陈意映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对这座古厝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讲好三坊七巷故事、福州名人故事。

  (记者 赵莹 管澍 林双伟)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