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林旭的拟杜诗及严复悼林旭诗
2024-09-0204-52-08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邹自振

  严复(1854—1921),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入仕后又改名为复,字几道,晚号“癒壄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诸生。清光绪三年(1877),留学英国,攻读海军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哲学。光绪五年(1879)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和西方哲学名著的翻译工作,成为近代最有影响的进步思想家之一。同时,严复又是近代颇有成就的诗人。

  严复是闽人,作诗深受“同光体”闽派的影响,取径宋人王安石,得清苍幽峭之旨。内容多为改良主张和爱国情怀。可读他的五言绝句《十三夜月》:

  霜月寒如此,江南想独看。

  无教作阴曀,双照泪汍澜。

  这首诗是严复在北京时为思念在家乡的妻子而作。全诗脱胎于唐人杜甫的五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杜诗中,明明诗人在月夜中怀念妻儿,却写成妻子对月思念诗人,以及孩子们由于年幼而不能理解母亲心情的情景。这种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使诗人怀念妻儿的感情显得曲折而更为深刻。严复的五绝只取杜诗的首尾4句,与杜甫异曲同工,借想象中福州的妻室对自己的思念抒发感情,凝练真切,与杜诗各有千秋。

  无独有偶,比严复小21岁的林旭也有类似杜甫、严复的七言律诗《直夜》:

  凤城六月微凉夜,省宿无眠思欲殚。

  月转觚棱成曙色,风摇烛影作清寒。

  依违难述平生好,寂寞差欣咎眚宽。

  身锁千门心万里,清辉为照倚栏杆。

  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京应试,结识康有为,积极参与维新运动,为闽学会重要领袖人物。此诗为农历六月任军机章京之职,值夜时望月思家所作。

  诗作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怀。结句亦取前述杜诗“清辉玉臂寒”句意,设想万里之外在福州的妻子沈鹊应正倚着栏杆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

  沈鹊应,字孟雅,又字静仪,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贵州巡抚沈瑜庆长女,博学能文,尤工诗余,是晚清词坛罕见的才女词人。

  林旭与其妻沈鹊应一样,极富才情,也是近代闽派诗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宗法宋代江西诗派陈师道,自谓“诗成不得夸神韵,只好从人笑钝根”。同为福州人的诗论家陈衍(1856—1937)在《石遗室诗话》中评曰:“暾谷力学山谷(黄庭坚)、后山(陈师道),宁艰辛勿流易,宁可憎勿可鄙。”可读林旭《晚翠轩诗集》中的《张园梅花》一诗:

  张家园里数株梅,岁岁相逢总盛开。

  花上盈盈歌一阕,风前滟滟酒千杯。

  芳波照影知谁见?斜日攀条却独来。

  眼底风光浑不是,一回思念一回灰。

  张园,清末沪上名园,名流才子常在此饮茶或开会,在今上海市南京西路中段。林旭此诗颇受王安石《梅花》诗“墙角数枝梅”的启发,前半首写昔年梅花时节与好友饮酒欢歌的情景,后半首抒发此时独游寂寞感伤的心境。结句从晚唐李商隐《无题》诗“一寸相思一寸灰”化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翰林学士王锡蕃的保荐,林旭被任命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谭嗣同等共同参与新政,后因变法失败被杀,年仅24岁。

  林旭等人的失败被杀,严复感到无限悲痛,遂作五绝《古意》:

  情重身难主,凄凉石季伦。

  明珠三百琲,空换坠楼人。

  严复《癒壄堂诗集》原注:“伤林暾谷也。”《诗集》编者按:“严复致熊钝如(季廉)书札云:‘《绿珠词》(按,即本诗)……乃戊戌年为清德宗(按,即光绪帝)发愤而作,不仅指晚翠也。’”

  严复此诗脱胎于清初诗人朱彝尊《无题》六首之一:“金谷繁华梦,风流石季伦。量珠凡几斛,买取坠楼人。”但寄托之意不同。朱彝尊诗盖以晋石崇故事,讽刺当时降清的刘泽清等辈亦未免被清廷以谋叛罪诛杀的下场,刘以明珠买来的四十余美人也落得了坠楼的可悲结局。事见《小腆纪传·逆臣传》。石季伦,晋代富豪石崇,字季伦,曾于洛阳置金谷园,奢靡成风。又以千斛明珠,买取歌妓绿珠置园中。后附事贾后。永康元年(300),赵王伦废杀贾后,崇党羽免官,后为伦嬖人孙秀告发,甲士上门逮崇,绿珠跳楼自杀。见《晋书·石崇传》。

  严复此诗则在伤悼林旭。诗中以石崇暗喻光绪帝,谓光绪虽然重用“六君子”,虽用了三百明珠,却空换了这些为光绪而丧生的变法志士。诗中以石崇喻光绪在戊戌政变中被慈禧软禁。《古意》全诗仅20字,惜墨如金,字字珠玑,意蕴丰富,用事精切,而翻用前人诗句,点石成金,自出新意,可见其诗作的功力与成就。

  同年,严复还有《戊戌八月感事》一诗:

  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来。

  临河鸣犊叹,莫遣寸心灰。

  这首诗是有感于林旭、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而作的。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光绪帝和维新党人的同情和哀悼,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憎恨,以及自己积极用世的志向,表达了严复鲜明的政治倾向。

  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农历四月十三)到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光绪帝下令变法,即为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此诗正写于八月。

  诗的一、二句说:光绪爱惜和任用维新党人才,光绪执政,变法维新,正是政治清明的时代,不料却遭到顽固派的血腥镇压,反而使那些刚被提拔和重用的维新党人惨遭杀害。三、四句说:慈禧太后拘囚光绪,并用光绪帝的名义下诏,佯称自己因病调治无效,所以再度请慈禧太后临朝听政。五、六句说:在顽固派统治下的北京一片昏暗,林旭、谭嗣同等六人被杀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正值秋雨潇潇,似乎苍天也为哀悼六君子而洒下同情的眼泪。第七句用春秋时的典故:孔子本来准备从卫国到晋国去见赵简子,走到黄河畔,听说赵简子杀了晋国的贤大夫窦鸣犊、舜华,于是临河叹息,折回不去。作者在这里将林旭、谭嗣同等人比之窦鸣犊、舜华,而以孔子的“临河鸣犊叹”自比。政变之前,严复在北京积极参与新政活动;变法失败后,就从北京回到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从事教职去了。从此我们也可了解严复在戊戌变法前后的履历与心态。末句作者勉励自己,决不灰心丧气,一定要自强不息。

  “六君子”者,除林旭、谭嗣同外,尚有康广仁、杨深秀、杨锐和刘光第。林旭殉国后不久,其妻沈鹊应亦以死殉夫。

  《福州晚报》(2024年9月1日 A07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