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 争做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中共福州高新区工委书记 樊学双
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林勉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曾指出,建设高科技园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福州经济的希望所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下获批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我们始终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坚持以“榕创汇”科创行动为总抓手,聚焦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大方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先后获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十多项“国字号”荣誉。
科创体系日趋完善,“高”“新”事业蓬勃发展。落地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闽都创新实验室等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引进知识产权、专利审查两大国家级平台,认定人才2000多名,建成孵化器近60个,培育省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17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188家快速增长至1264家、总量占全市28%,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获福州科创走廊建设评比第一,获批建设全省唯一科创金融服务基地等。
产城人加速融合,“高”“新”面貌蝶变焕新。全区青年多、活力足,常住人口(不含高校大学生)平均年龄35.8岁,建成保利科技园、紫光科技园等特色载体600多万平方米、住宅小区56个约6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1500多套约10.4万平方米、商业楼200多万平方米、公园绿地25个、新(改)扩建道路132条约156公里,在建福州国际人才港(一期)、两岸科创社区、无人机小镇等重点项目50多个,形成产业孵化、办学办医等十余方面校地合作,获评全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等荣誉。2023年,园区标准化建设综合排名提升至全省第二位,“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两个专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综合实力整体跃升,“高”“新”品牌逐步打响。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0件;研发强度达5%的企业营收占比,在全国178个高新区中位列第三;获评国家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等荣誉。全力打造“121X”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科芯源、北卡科技等10余个团队快速成长,多项成果实现全国乃至全球首创。例如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突破全国首个油气田废水无纯化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成功打造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北卡科技实现全国首批通过国家保密科技中心检测,获业界唯一权威资质“大满贯”;中科芯源自主研制大功率照明突破国外专利保护壁垒,新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等。
新时代新征程,福州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科技园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争当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将坚持“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新思路、新办法、新作风”,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城、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主阵地、产城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校地共建共享排头兵、闽台融合发展实验田。继续坚持对标一流、砥砺改革、实干实效,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小巨人“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福州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福州高新区全貌。
福耀科技大学(暂名)。
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里,小朋友在快乐玩耍。
福建亿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景色优美的轮船港滨水公园。
兴产业、促发展、争首创……一个充满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的福州高新区,正展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这是一个年轻的地方,1991年,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擘画下,福州高新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这是一个涌动着发展激情的地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至1264家,周边汇聚260多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这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地方,先后被列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2024年首次进入中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前50强。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建区33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福州高新区意气风发,激流泛舟,以崭新面貌,昂首迈进新时代。
牢记嘱托
一张蓝图绘到底
乌龙江畔,30多年前一片荒芜的芦苇地,今朝已崛起一座生态科技新城。
“带动全市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这是1991年,福州高新区(原名福州市科技园区)启动建设时的规划设想。当园区建设的第一铲黄土铲起时,就注定了这块土地将是与众不同的。
回到30多年前,地处福州中心城区西南侧的高新区,在面积仅有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实行“一区多园”的模式,下辖洪山园、仓山园、马尾园,市级层面设管委会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2013年7月,高新区背负市委、市政府重托,正式托管闽侯南屿镇和上街镇的5个村,并逐步按照县区模式运行。园区一方面选择符合高新区产业定位、具有较强经济带动作用和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生产、生活等配套设施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合力管控,形成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配套支撑。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30多年来,高新区牢记嘱托,始终坚持“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新思路、新办法、新作风”的建设要求,通过创新驱动,通过产城融合,一跃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绩是最好的说明。今天的高新区,面积从5.5平方公里扩到196平方公里;市场主体增长至3.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200家;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0件……在“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大框架下,高新大地朝气蓬勃,初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光电、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低空经济等“X”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121X”产业格局。
2024年,福州高新区首次进入中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高新区云众动力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组装锂离子电池组。
闽都创新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做实验。
开放创新
产业集群乘风破浪
产业兴,则园区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多项科技指标领先全市的高新区,经济基本盘中的含“新”量持续上升——
博思软件、星网锐捷、北卡科技等行业翘楚,先后布局落户;中科芯源与摩尔元数等专精特新“小巨人”,共话创新技术;迈新生物、吉特瑞等生物医药领军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什么选择福州高新区?北卡科技创始人兼CEO陈明志博士说:“福州高新区汇集高校资源,是人才聚集之地;连片成势的企业集群,是科技产业腾飞之地,这些都是企业发展最看中的地方。”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一大关键。近年来,高新区以“榕创汇”科创专项行动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以及福州大学城高校的创新源头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5年前,亿彤生物只是一个从孵化器诞生的小企业。今天,亿彤生物在中科院专家和大学城高校的支持下,实现创新领跑,拥有全国独家原研体外诊断项目,填补了医学界缺少免疫功能量化评估指标的空白。企业在全国首创suPAR检测产品,备受海内外医疗行业从业者关注,企业销售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
一年种苗,十年育木,三十年成林。在高新区,像亿彤生物这样重视科技创新的企业不在少数。从“制造”到“智造”,一家家高新企业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将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低空经济正在成为园区发展现代经济新的引擎。
9月5日,全省首个低空经济小镇——福州高新区“榕创汇”无人机小镇正式启用。以无人机小镇和福州无人机(系统)孵化器为抓手,福州高新区全力构建国内一流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目前,蜂巢航宇、穿越医疗、福州中岳航空、空间矩阵、自由飞跃、迅蚁科技等一批领先的无人机研发企业落地高新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逐步完善。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高新区踏出坚实的一步。
穿越医疗项目落地福州高新区。
迅蚁科技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无人机。
观众在高新区“榕创汇”无人机小镇内了解无人机的功能。
向“优”而进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入选2024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集产业和城市于一体,这个“优等生”的秘诀是什么?30多年来,高新区不断深化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新旧动能转换、资源环境优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推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发展新活力。
“政务审批速度真的没话说”“我在各地做过很多项目,这里的服务太贴心了”“从落地到生产,全程都能感受到区里的重视和支持”……走访高新区各个项目一线,项目负责人们对这里的体制机制纷纷竖起大拇指。
政务服务窗口是营商环境的一块试金石,也是体现政府效能的一面镜子。目前,高新区已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汇集涉及经营主体和个人的13组“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入驻事项1901项,其中“一趟不用跑”事项1176项、占比78.93%,“最多跑一趟”事项1544项、占比81.22%。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园区营商环境服务水平还在不断提升。
宽腾医疗大型影像设备无法进场?“一企一策”有良方!高新区相关领导主动上门现场办公,迅速协调加装电梯,解决了设备进场问题;
仙芝楼创新研发时遇到瓶颈?不怕!有知识产权科技特派员上门辅导,助力企业降能增效,提高行业竞争力;
福大北斗轻资产、重技术,贷款困难怎么办?园区引入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企业多方位提供金融支持。
台胞来榕创业就业有疑虑?高新区不仅有台胞台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室,还设立了闽台两岸标准共通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专家工作站将为两岸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
让人才环境与营商环境“同频共振”,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开展“人才新基建”行动,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政策,全面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暖心聚才,贴心聚智。我们出台了‘好年华 聚福州’等覆盖科技领军人才、高校毕业生不同领域的15项人才政策,提供人才公寓、创业免租等服务,让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素。”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人事人才中心主任姜昌国说。
两岸青年在两岸科创社区内交流。
以人为本
“产城人”融合绘就幸福蓝图
这是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33年。
从一条跨江路开始,33年间,高新区建立起内联外畅、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地铁2号线、客运西站、海西园公交首末站、公交大学城总站等构成了立体化交通出行路网;轮船港滨水公园、福州国际人才港(一期)、福耀科技大学(暂名)、两岸科创社区等城市符号和地标建筑拔地而起。
“地方还是老地方,但今非昔比了,我们的新家气派吧!”在高新区新马花园(安置房)一期项目现场,60多岁的陈老伯拍起视频,向朋友分享喜讯,所有的兴奋都写在脸上。住房问题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在高新区,一个个民生“幸福巢”建设如火如荼,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形象。
让“大民生”“小确幸”同步推进。
每日临近中午,新保社区长者食堂飘出饭菜香,荔枝肉、炸鱼块、西红柿炒鸡蛋……老人们坐在餐桌前,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一边闲话家常,笑声与饭香充盈着整个食堂。这是高新区老有颐养的生动画面,全区已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城市嵌入式家园、长者食堂等养老平台共44处,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针对子女上学等关乎群众幸福感的“关键小事”,高新区补足短板,坚持示范和兜底“两端发力”,全区学前教育实现“入园难”到“上好园”的巨变。园区2023年获评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属全省唯一。
不仅如此,看病不用跑市区,家门口就能实现“运动自由”,长者食堂、商场、社区服务中心……从家门口出发,15分钟皆可抵达,安居乐业成为标配。
城市更宜居,乡村也要更和美。近年来,高新区深化农村改革,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大工程”,打造五都村、双龙村、九都村等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通过完善乡村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闽水泱泱,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巨变,也映照这里的广阔未来。面向新征程,福州高新区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努力打造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优美、环保节能、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让更多发展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
【国家级荣誉】
●获批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
●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
●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
本文配图由本报记者林双伟摄
(记者 林榕昇 通讯员 凌托 洪见文 陈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