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福清摩崖诗刻
2024-10-1310-33-5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庄勇

1.jpg

敛石山祈雨石刻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出生于福清县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的一个书香官宦之家。他14岁得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取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南京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历官三朝,两入中枢,独相七年,首辅四载,身在政坛三十多年。

  《明史》载:“向高有裁断,善处大事”“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向高在相位,务调剂群情,辑合异同”。他在帝不理政、朝臣党争、宦官窃权、皇族倾轧、内乱不断的晚明时期,为维持国家局面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神宗明知他“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对之优礼有加,但对其奏疏却多不采纳。叶向高深感“时事不可为”,万历四十二年(1614)连上62道奏疏,请求辞官。神宗赠少师兼太子太师,差官送归。天启元年,熹宗新任,连诏叶向高入京任首辅。天启四年,魏党篡权,叶向高力争无效,心力交瘁,眼见“大厦将倾,一木难支”,连上67道奏疏,再次请辞获准,此时他已66岁。熹宗加太傅,再次遣官送归,并令地方官按八十老臣退休例,定时慰问,以示殊恩。天启七年,叶向高病逝于福清,享年69岁,赠太师,谥“文忠”。叶向高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出色的诗词家、书法家,多才多艺,著作等身,诗文精妙,犹擅行草。归隐后他寄情山水,杖履优游,名山胜迹登临几遍,所至多有题咏,在家乡的灵山秀水间留下诸多摩崖诗刻。

  瑞岩山摩崖诗刻一

  瑞岩山左侧岩壁,幅高183厘米,宽125厘米,草书,纵9行。文曰:

  为爱兹山好,频来祀大雄。

  危峰攒窈窕,怪石削玲珑。

  蹑磴身疑坠,穿云路忽通。

  苔深蝌蚪字,塔隐蕊珠宫。

  江静澄秋碧,林疏逗夕红。

  引觞迥涧溜,改席望松风。

  胜会□中约,浮名醉后空。

  沧州吾欲老,临眺意何穷。

  万历三十年壬寅秋,邑人、南京吏部右侍郎叶向高同温州知府林继衡,都指挥使琼来,指挥吴应珍,孝廉林震廷、李允任,太学生林尚镛、林大启,文学薛廷宾游此题。

  万历二十九年(1601),叶向高任南京吏部侍郎,以三品得封荫。年底,他请假回乡。次年,在家乡祭祖、扫墓,并在县城购地徙居。他喜好出游,自嘲“余性好动,一日不出户即不乐”。此时,春风得意的他与同朝的同乡好友林继衡等游历瑞岩山。林继衡,字惟中,福清海口松下(今属长乐)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曾任广东增城知县,南京户部主事、郎中,后升任温州知府。薛廷宾,福清龙田人,文学之士。这是叶向高在福清最早的摩崖诗刻。

  瑞岩山摩崖诗刻二

  瑞岩寺左侧山坡岩壁,幅高190厘米,宽110厘米,行草,纵9行。文曰:

  谢政归来

  上命礼部主事熊文灿护行,因邀同汪令尹泗论,吴指挥应珍登瑞岩有赋:

  使节相将万里遥,名山还喜驻征轺。

  青萝洞里扪残碣,绿树亭边看晚潮。

  花鸟总知春事好,林泉偏觉圣恩饶。

  扶筇更上层台望,缥缈彤云护紫霄。

  万历乙卯春仲,邑人、大学士叶向高书。

  万历四十三年(1615),叶向高辞归后的第二年春登临瑞岩山览胜。此时的他,宦海沉浮,世事洞明。面对圣恩,他更多的是一份恬淡和平静。万里之遥,护官相送,春光曼妙,圣恩丰饶。“谢政”一词颇为精妙。“林泉偏觉圣恩饶”“缥缈彤云护紫霄”等句,表达了他的感恩之心,和对神宗的祝福。

  石竹山摩崖诗刻一

  石竹山牛蹄洞岩壁,幅高190厘米,宽150厘米,纵10行,草书。文曰:

  董大理见龙招同吴太学伯孚登石竹岩时,石孝廉应相新辟径路甚奇绝。

  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友招。

  萝径曲穿云外洞,松门斜接涧边桥。

  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高鹤驭遥。

  一自名山传梦后,只今玉带愧横腰。

  余为孝廉时祈梦,仙告以腰系是白玉带。万历丁巳春,邑人叶向高书。

  万历四十五年(1617),叶向高携好友游历石竹山。董大理,即董应举(1557—1639),字见龙,号崇相,闽县龙塘(今连江琯头)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先后任太常、太仆卿兼河南道御史、工部左侍郎、户部侍郎兼理盐政等职,与叶向高同朝为官多年,两人为挚友,常年多有往来。石竹山,可谓是叶向高的“福地”,他对“祈梦”灵验深信不疑。早年曾梦得将“玉带缠腰”,后来果真应验,这让叶向高意得志满。万历四十四年,叶向高再登石竹山,见“仙楼颓敝,佛殿将倾,鸟道崎岖,登徒甚苦”。他与福清举人石应相(字映斗),募建观音阁和僧房,修建上山石磴道,赋诗并题刻记之。

  石竹山摩崖诗刻二

  石竹山紫云洞左边岩壁,幅高335厘米,宽395厘米,纵11行,行草。文曰:

  春暮同陈泰始柱史,洪汝含中舍登石竹岩,时二君祈灵无梦,且欲促归。

  半岭仙宫一径微,紫云长日护岩扉。

  凌空翠壁形如削,桂数苍藤势欲飞。

  夜静尘缘难入梦,春深游客易思归。

  相逢好共寻丹诀,回首人间万事非。

  同王康国司理,陈杗献孝廉登石竹,下观无患溪。

  杗献,粤人,过吾邑,将北上。

  丹灶重寻事渺茫,青山晚眺郁苍苍。

  千盘磴道迷游屐,一路林光近客床。

  人世有情尘梦短,溪流无患水声长。

  应知聚散纵难定,去向壶中醉不妨。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邑人台山叶向高书。

  万历四十六年(1618),叶向高携友再赴石竹山寻梦所留诗刻。同行好友陈一元,字泰始,又字四游,侯官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先后任嘉定知县、南海知县、四会知县,后升御史、江西巡按,因病辞官。天启元年复任应天府丞。洪士英,字汝含,安徽新都人,诗人,久居福州乌石山半岭园。叶向高在福庐山创设山房,他多次受邀前来,甚至一次就住了十多天,然而总觉得游兴未酣,作《福庐游谈》。王锡候,字康国,号峤海,福清港头锦江村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顺德府推官、高州推官。叶向高与他感情笃深,万历四十五年,曾为其作《王康国六十寿序》。王锡候母亲七十大寿时,叶向高又作《王母七十寿序》。天启四年,王锡候在赴任途中病逝于驿馆。陈其琛,字杗献,广东东莞人,举人。叶向高一生喜好交友,石刻中“相逢共好寻丹诀”“人世有情尘梦短”等句,无不表达他对挚友的真实情感。

  仙井岩摩崖诗刻

  “雨里看山”摩崖诗刻位于镜洋磨石村北仙井岩。幅高310厘米,宽130厘米,纵8行,草书。文曰:

  黄宗军、大琰、茂木、凤起、凤鸣、宗英、梦魁、中立、宗烻、钺铠、之珍招登仙井岩,值雨小饮赋。

  雨里看山事事忙,相携籍草共飞觞。

  丹崖百丈云犹落,仙井多年路已荒。

  胜会期辞元亮醉,浪游应笑步兵狂。

  登临自是平生癖,湿尽衣衫也不妨。

  天启元年春仲,邑人、大学士叶向高书。

  天启元年,是叶向高第一次“谢政归来”的第六个年头,他不顾年迈路远,携诸晚辈兴致勃勃于雨中游览仙井岩,并题咏留刻。第五句、第六句借用典故“元亮醉”和“步兵狂”。元亮,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相传陶渊明性嗜酒,逢饮辄尽,无醉不归。阮籍,字嗣宗,三国名士,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司马父子手下的散骑常侍和步兵校尉,颇有战功,后人称之为“阮步兵”。此二人均是才高八斗的名家。叶向高在这里借用典故,彰显了他的豪迈才情和文学功力。第七句和第八句则更是将他“因放荡山水间,不复以衣冠为绳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敛石山摩崖诗刻

  敛石山龙潭右侧十多米高峭壁上,七绝四首。幅高260厘米。宽140厘米,纵9行,行草。文曰:

  同举孝廉应相游敛石观龙潭

  古寺寻僧去不回,空余断础翳苍茫。

  人间陵谷寻常事,不独昆明有劫灰。

  青山百叠锁崔嵬,峭壁凌空相对开。

  行到灵源穷深处,千寻飞瀑自天来。

  寒潭六月自生风,知是神龙避暑宫。

  即向潭边聊濯足,恐惊雷雨下晴空。

  见说峰头更有峰,倒倾银汉湿芙蓉。

  羊肠一线无人度,驾螭还留同士踪。

  万历四十六年夏日,邑人、少师、大学士叶向高。

  万历四十六年(1618)夏,叶向高与好友举人石应相再次相邀出游。他们先来千年古刹——敛石寺参禅,又到寺后的敛石山龙潭揽胜。敛石寺始建于唐大中四年(850),是福清最早的寺院之一。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有《重建敛石寺记》的记载。更为重要的是,明初全国各地寺院实行归并政策,敛石寺并入黄檗寺。黄檗寺隐元隆琦本师派遣三位直系弟子木庵性瑫、即非如一和三非性徹在此当山十余年。隐元隆琦、木庵性瑫、即非如一三位禅师的书法被称为“黄檗三笔”而享誉中外,敛石寺成为黄檗文化的重要组成。叶向高精通堪舆之学,礼佛虔诚,曾多次到访黄檗寺,捐资倡修。经他斡旋,黄檗寺被批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允许保存大藏经的古刹之一。并且,黄檗寺还请得朝廷所赐大藏经678函、紫袈裟3袭,以及神宗御笔匾额“万福禅寺”,他为黄檗寺名扬世界而功垂竹帛。敛石寺作为黄檗寺属下的名寺,自然也深得叶向高的看重。敛石寺后的敛石山名声也很大。乾隆版《福清县志》记载:“敛石山,在方兴里。下有龙潭,又有归云关、将军峰、玉女峰、一线天、猿头崖、五音石诸胜。”齐云山是镜洋和一都的分界山,共有海拔七八百米高的五座大山,敛石山为其中。这里奇峰峻岭、云雾缥缈,石壁千寻,悬瀑百尺,苍藤古木,长夏如秋,如注山泉,澎湃而下,轰鸣之声,不绝于耳。

  龙潭之上,还有叶向高到此祈雨的摩崖石刻:“天启五年三月二十九日,邑人、少师、大学士叶向高同太学生吴需、静安二人来此祈雨有应。”这是叶向高在福清留下的最后一处摩崖石刻。

  《福州晚报》(2024年10月13日 A05版 闽海神州)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