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水密隔舱技术闻名于世 龙舟制造技艺传承七百多年 闽侯方庄:一村独揽双绝活
2024-10-2510-29-01来源:福放晚报

福船水密隔舱技术闻名于世 龙舟制造技艺传承七百多年

闽侯方庄:一村独揽双绝活

1.jpg

方庄龙舟工厂内,工匠正在制造龙舟。记者林双伟摄

2.jpg

方诗建通过“郑和宝船”模型向记者介绍福船水密隔舱技术。记者 林双伟 摄

  方庄,坐落于闽侯县南通镇,紧邻风光旖旎的大樟溪。方氏家族源自河南,明代迁居至此,数百年来以造船为业,世代传承“福船”与龙舟的制造技艺。

  福船

  关键技术 闻名于世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多山,盛产木材等造船物料,拥有悠久的海外贸易传统。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福建帆船成为中国古代海船的主要船型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留下辉煌篇章。“福船”也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

  福州是福船的发祥地之一,闽侯方氏造船世家尤为出名。昔日,由这个家族打造的30余米长三桅木帆船,是福建及邻省常用的海上运输船和捕鱼船。

  自1991年起,方氏船匠与国营福建省渔船轮厂和上游造船厂等面向海外,承接起建造中国福船型古木帆船的任务,先后为日本建造过“七洋号”“泰期号”、为新加坡建造过“郑和将军号”、为韩国建造过“新安号”……

  市级非遗项目闽侯南通方庄福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诗建介绍,源自唐代的水密隔舱技术传承了千年,是福船建造的关键技艺,对世界各国的造船业产生深远影响。18世纪,这项技艺逐渐被各国吸收采用。

  史料记载“夫造船之工,唯有捻为最”,可见捻缝是木船水密的关键技术。这种技术首先对捻料有很高要求,需以苎麻、贝壳灰和桐油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调和,用于造船工匠对位捻缝,形成多个独立、密不透水的隔舱。当船舶部分舱室破损进水时,其他隔舱能继续提供浮力,避免立即下沉。2010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复建“宝船”抢救技艺

3.jpg

“郑和宝船”模型。记者 林双伟 摄

  2006年,方氏船匠中标南京仿明代郑和宝船工程。方诗建表示,复原郑和宝船是为了抢救濒于失传的手艺。当时,32名精英工匠前往南京,年龄跨度从37岁至73岁,他担任技术总指挥。

  根据设计,这艘“宝船”是世界最大、工艺最难、结构最复杂的仿古木船,船体有五层楼高,仅原木用材就达5000立方米。然而,复建工程面临无图纸、无实船参照的困境。为还原“宝船”,专家们参考了大量明代船型和郑和下西洋主力海船史料。

  复建的“宝船”由上万块板拼接而成,仅钢钉就使用1万多枚。如何确保缝隙、钉孔不漏水,是对传统造船工艺的极大考验。此外,桅杆的制作必须一次成功,并且要做到强度高、工艺精密。

  “复建‘宝船’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木材的选用。”方诗建说,很多构件呈弯曲状,比如肋骨,要像鱼刺一样一根一根弯曲,这种生长百年以上、又长又粗的天然弯木,不易寻得。工匠们曾九次前往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原始森林,历时五年才备齐符合要求的木材。尽管“宝船”是木船,但每道工艺都经过CCS船级社严格检验。为适应现代航海要求,船上配备了雷达、GPS等先进导航设备,救生设备和消防灭火系统也一应俱全。

  近年来,方诗建受邀参与多所高校组织的民间造船绝技抢救与传承项目,旨在保留和弘扬中国传统造船文化,并为现代造船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龙舟

  工艺复杂 匠心打造

4.jpg

闽侯龙舟赛吸引大量群众围观(资料图)。陈宗兴 摄

  “三山缥缈蔼蓬瀛,一望青天十里平。千骑临流搴翠幄,万人拥道出重城。”宋代福州郡守程师孟的诗句,描绘了当时万人出城、千骑临流,只为观看龙舟赛的壮观场景。由此可见,早在宋代,福州人就对龙舟运动情有独钟。

  方庄的龙舟制造技艺已传承700多年,量身定制的龙舟轻盈灵动且极具个性,深受市场青睐。据统计,村子每年能接到超过200艘龙舟订单,年产值约600万元。其中,市级非遗“方庄龙舟制造技艺(闽侯县)”传承人方绍晃所在的工厂,则占据了全村一半左右的订单量。

  方绍晃介绍,制造龙舟从选择原料到制作工艺都极为讲究。原料主要以闽北山区树龄40年以上的杉木为主。木料需经历一年以上的风干,确保湿度达标后,才能用于制作。制作和组装龙舟的工序繁琐,包括做龙骨、钉底板、做船桅、装鱼梁等,十分考验手艺人的耐心。龙舟组装完成后,还需经过抛光、胶缝、二次抛光、油漆、画花等步骤,最后安上雕刻好的龙头,才算完成。

  尽管龙舟制作工艺复杂,方绍晃等工匠仍坚持使用斧头、刻刀、锤子、墨斗等传统工具纯手工打造。

  传承不断 创新发展

5.jpg

方绍晃(右三)、方剑伟(中)和工匠展示迷你龙舟。记者石美祥摄

  近年来,随着龙舟运动的兴盛,竞赛型龙舟需求量增大,造舟技艺也需不断创新。比如,龙骨较细的龙舟,减轻重量能划行更快;舟体宽度变窄,可减少阻力;船头船尾不翘太高,可减少划行阻力。此外,选手的身高体重也决定着龙舟吃水线的设计高度。正因为每条龙舟的参数不同,造就了每条龙舟的独一无二,也决定了龙舟只能人工打造,无法机械模具化、标准化批量生产。

  “2014年,市里举办传统龙舟赛,参赛的20条龙舟中,一半以上是我们方庄人制造的。”方绍晃说,如今,龙舟订单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新加坡、日本、美国、意大利的客商前来订货。

  “今年端午节,茶饮企业霸王茶姬从我们工厂定制了两艘观赏型龙舟。”方绍晃说,两艘龙舟按福州传统龙舟尺寸的50%打造,全长约9米,舟身狭长细窄,图案、纹样采用红、紫、金等鲜艳色彩,并巧妙融入茶文化元素。

  36岁的方剑伟接过大伯方绍晃的衣钵,成为方庄龙舟制造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龙舟制作,他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微缩版龙舟模型,设计出长度约2米、造型多样的小龙舟,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收获众多粉丝。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方绍晃所在的工厂已成为当地学子的研学热门地点。

  方绍晃目前正在设计既可健身运动又能观光旅游的时尚型龙舟,比如,亲子型龙舟、情侣型龙舟等,让龙舟运动更加亲民和大众化。

  (记者 陈木易)

  《福州晚报》(2024年10月25日 A16版 闽都文化·闽侯)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